四, 足夠的了解老師
跟老師相處,要想好怎么相處,一個什么樣的相處模式,這需要因人而異,這里說的人既是家長又是老師。有的家長特別實在,他認為所有的老師都是一樣的,在接觸之初不知道老師什么脾氣什么教育方式什么教育理念的時候,就把孩子老底兒“抖摟”給老師了。那意思是讓老師自己看著辦吧。家長在和老師溝通的時候也要看一下老師的狀態,最好還是讓孩子給老師留下良好的印象,假如說是調皮的孩子,可能因為新老師還摸不清脾氣,本來可以約束的,這老底都露了,孩子說不定就破罐子破摔了。再說老師對孩子的印象也不太好了。人都是比較在乎最初印象的,假如老師戴了有色眼鏡看孩子了,他倆一開始就不和諧,一開始就放在那個對立位置上,非常不利于師生的相處。所以家長和老師接觸的時候,該反應孩子情況還是可以說,但是還是盡量把控一個度。
家長盡量不要“輕舉妄動”,先了解老師年齡、脾氣等,看看是什么性格的人,再去溝通交流。比如說他是爽快的,你們接觸的時候你就簡明扼要的溝通;他是熱情的,那接觸起來你就比較幸運,他可能會主動解答你很多;也可能他是比較刻板的,那還是盡量少打擾,避免他的反感等等。
家長在電話或者溝通的時候避免多想,也不要去猜老師哪句話是個什么意思,也許他就是隨口一說,避免自己進入誤區。當你決定打電話的時候還是要有一個思路,以及要清楚自己想從老師這了解到什么,語速的快慢以及這種交流的方式等等。
了解老師的作息習慣也很重要,不要用自己的時間空暇來打擾老師。比如當你下班沒事了,就想給老師打電話了解孩子,最好還是看一下他是不是有工作,他是不是已經休息了。當老師下了班最想的休息,真的一天下來太忙、太累、太煩,不是緊要必須的事盡量不打擾就別打擾了。有心的家長還是最好保留一份孩子的課程表,看一下老師的空余時間,還是比較好的。當然老師除了上課還要開會、教研、學習等等,所以當老師著急掛電話時真的是他分身乏術了。
五,有效溝通
在和老師的交流中,要做到有效溝通。一些家長一年都不和老師交流一次,你讓老師怎么想呢?可見你是對自己孩子非常不上心。也有一些家長,沒事就打擾這樣也不好。一般當孩子出現問題或者家長覺得困惑的時候還是要主動積極的去和老師聊一下,聽一聽老師的觀點和看法,這個非常重要,因為老師不只見過一個這樣問題的學生,他可以給學生和家長特別有價值的建議。這就是一個有效溝通。
當孩子回家表達了老師對自己一個關照后,家長也要去主動表示一個謝意,這會讓老師知道家長非常的明事理,對孩子的印象分也會上去,這是一個很自然的事情。不要孩子已經違紀了,給家長打電話都不配合,孩子是你的孩子,你都不管誰又能負責呢?并且老師的出發點一定是為了規范孩子的行為的,家長還的配合和有效溝通非常重要。
六,不要企圖讓老師調節親子關系
有一些家庭的親子關系是有問題的,導致孩子在學校也可能是問題學生。家長管不了,就寄希望于老師。還是那句話,老師只是一個職業,不要把他神話,你一個父母都整不了的事,推給老師這是不負責任的。
老師現在都成了高負荷職業了,無論是身體、腦力還是心理,他也是飛速運轉的。所以想讓老師通過短短的時間去調節積累了很久爆發出來的家庭親子問題,這根本不可能。也不用把老師當情感垃圾桶,去吐槽你和你孩子的那些麻煩事,那不是他的職責范圍。
七,理解
老師有自己的一個行事標準,他是制度的執行者,有的時候可能他會要求苛刻,那有可能是學校的一個整體要求,可能家長和孩子覺得不能接受,那也必須接受。學校是規矩的地方,所有的人都去藐視規矩,那學校還怎么運行。比如說我們學校對學生的頭發就有要求,結果很多孩子尤其是女孩就比較抗拒,她會把抗拒針對命令的發布者,可能是她的班主任,家長要做的是疏導孩子去理解老師的指令,不要附和孩子的想法。
老師的很多做法都是執行一個規定,并不是故意的針對誰,對事不對人,誰違規就懲罰,他需要“殺一儆百”,學校、班級需要紀律踐行。所以跟孩子多溝通如何去理解和尊重別人,當然前提是家長自己做到這一點。
每個人生活在社會中都要和別人打交道, 其實和老師的一種溝通打交道,是最好想與的。因為老師職業的關系,他的行事標準都是從愛和責任出發的,不涉及勾心斗角,爾虞我詐之類,沒有官場的上下級猜測,也沒有商場的斗智斗勇。愿每個孩子都快樂成長,愿本文解答了你的困惑。
支持原創,請點贊轉發,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