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說來覺得孔子很搞笑,聽到子桑戶死了,就連忙叫子貢過去,等在旁邊準備接業(yè)務(wù)。因為儒家是重禮儀的,最早就是開發(fā)了一套喪葬禮儀。孔子的學生也要吃飯的嘛,所以聽說有人死了,學生也可以去接點業(yè)務(wù)。
子貢來到子桑戶的家,卻看見子桑戶的朋友孟子反、子琴張他們在那里有的編曲,有的敲鼓,有的彈琴,大家相和而歌:“桑戶啊,桑戶啊,你已經(jīng)返歸本源了,我們還在人生如寄啊!”
子貢指責他們“臨尸而歌”,實在是不知禮。那二人卻說子貢不懂禮的真意。
子貢沒有接到業(yè)務(wù),心下不滿,但是也覺得很奇怪,這是些什么人呢?像瘋子一樣。回去問孔子,孔子卻說子貢和自己屬于方內(nèi)之人,那些人屬于方外之人。我們的世界是由長寬高組成,在這個三維世界之外,還有更多維度組成的世界,那些人就是超越了我們這個三維世界,可以遨游于另外維度世界的人呀。
不得不說,兩千多年前,就有這個科幻的認識,我們的祖先真是地球人嗎?
《莊子》里還有幾個故事,來說明道家對死亡的態(tài)度。一個是莊子老婆死了,他號了三聲,便停止了,在那里鼓盆而歌。惠子看見了,責怪莊子無情,莊子說他老婆只是以另外的形態(tài)存在于宇宙間而已,為什么要哭?惠子無語,但也無法反駁。
子祀、子輿、子梨、子來四人都認為“無”是腦袋,生是脊椎,死是尾骨,所以成為了莫逆之交。后來子來有病,看起來要死了,他的妻子和孩子圍著他哭,子梨在旁邊阻止說:“去,走開,不要驚了將要變化的人!”
COOL!道家太瀟灑了!我不得不豎起大拇指。
話說回來,我們現(xiàn)在延續(xù)的都是儒家的喪葬禮儀,親人走了要悲傷,要布置靈堂,要顯得肅穆(往往是恐怖),還要哭喊,以表現(xiàn)生者對死者的不舍。
道家就不一樣了,道家認為生死是一體兩面,人的死是一種形態(tài)的變化,就像從蛹里化成蝶鉆出來一般,不應(yīng)該悲傷,而是贊嘆大宇宙的造化,又把她他變成了其他形態(tài),所以應(yīng)該為她他唱歌,以祝賀變化。
如果人類延續(xù)道家的這種葬禮,該多好啊,可能死亡和葬禮就不會那么恐怖了吧,就會變成像樹葉從枝頭落下,真是如秋葉一般靜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