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讀《紅樓夢》記住了兩句詩,“縱有千年鐵門檻,終須一個土饅頭”。
這句詩的意思是:縱使壽命千年,終歸也是一死。這話雖然直白,卻深刻。
關于這一層意思,唐朝的詩僧王梵志說的更幽默。
城外土饅頭,
餡草在城里。
一人吃一個,
莫嫌沒滋味。
以“土饅頭”這樣的大白話喻墳墓,雖然殘酷,卻讓人忍俊不禁,只有徹悟的人才能道出如此恢趣又富于哲理的話。
生命短暫,死亡必然。生命只有一次,死亡也不可多得,不論你愛不愛吃這個“土饅頭”,都得吃一個,而且只能吃一個。死后在城外的孤寂生活自然不能與城里的繁花似錦相比,可是,縱然“土饅頭”內的生活沒滋沒味,卻由不得你選,不如老老實實“莫嫌沒滋味”!
他還有一首詩,嘲諷意味更濃厚些。
世無百年人,
強作千年調。
打鐵作門限,
鬼見拍手笑。
人不可能長生不老,這其實是每個正常人都知道的,但是偏偏有許多人不愿正視這一點,而是在活的時候,廣置田產或遍求仙丹,作著妄圖長生不死的幻想,凡人用盡心思追求器用的堅牢,作好長遠打算,無非是作無用功,鬼是過來“人”,看得最為透徹,所以才會拍手而笑。
不論是第一首詩的輕松幽默,還是第二首詩的冷嘲熱諷,都說明了一件事。
人不能對死亡置之不理。
二
天生萬物,唯有人是能意識到自己會死的生物。如影隨形的死亡,草稱黃了,人言老去,對于任何人來說,無論位卑的還是尊處的,無論賣力的還是勞心的,最終都將一一撒手人寰,西人說“我將死于我的死亡”,東人則說“生盡之謂死”;在人的一生中,誰有能耐可以阻擋死亡的不期而至?
最樂觀的人生態度,也抵消不了我們對于“浮生若夢”的切膚之痛。浮生若夢,人生就像浮在流動的水面上的泡沫、渣滓,像飄在半空中的煙云、塵埃。
遙望夕陽煮海
日輪將盡,明日朝陽會重放光彩
可憐的我們,生靈之氣一旦熄滅,
便永遠沉睡于漫漫長夜,寂寞難捱!
對于中國人來說,通往另一個世界的大門,其先祖精心設計好的線路是:行色匆匆地踏上那條赴黃泉的路,大膽地往前走吧,過了奈河橋,喝過孟婆湯,然后就可親手去開啟那扇死亡之門了。“窅窅我行,蕭蕭墓門”,當我們一腳踏將進去之后,即可長住下來直到永遠,從此我們不再僅只是那個逆旅過客了;陶淵明的臨終遺言,便是點明了人類千百年來的心結:辭逆旅之館,永歸于本宅。
小時對死,有一種既恐怖又神往的崇拜。每當夜來風雨,蠟燭掙扎著最后一點橘黃的火苗,搖曳著終于熄滅了。于黑暗中,幼小的心想象著死后的情景也該如此:什么也看不見了,什么也聽不到了,什么也不曉得了……總之,什么也沒有了。“這些無限空間的永恒沉默使我恐懼”,西人自有西人的表達方式;而中國古人則善用詩賦,“仰寥廓而無見,俯寂寞而無聲”。我曾在私下里尋思:當我命歸九泉后,毫無疑問,我會更加孤獨。我與我的親人、我的朋友,將成為永遠的阻隔;到那時,他們如若想來看我,阻擋的已不再是山巒江河。這種與死亡俱存的天人永隔,即便是哲學家對之也不免感到惶恐:“他(薩特)的死,使我們從此隔絕;我的死,也不會使我們再會。”(西蒙?波伏娃)
伊壁鳩魯說,當我們存在時,死亡對于我們還沒有來;而當我們死亡時,我們已經不存在了。小時不懂哲學,所以只知道自己活著,盡管覺得稀奇,但多少抱著一種不活白不活的態度,或者是那點驚嘆于自己的運氣為何那么好的沾沾自喜。然而,正是這種正當我們活著是感到如此美好的時候,它卻突然又變得那么痛苦了。死亡就不因為人的懼怕而停住腳步。
三
死亡——生物學上的死亡,在我們每個人的身上只會發生一次,在該來的時候就會來。既然死是人的最后歸宿,對于死應該坦然。而恐懼的人,不能正確的面對死去,也絕不會正確的面對活著。
桑塔耶納的《臨終床前》里談到過英國人對待死亡的態度。
臨終床前,英國人表現的十分明智,沒有成群的親朋好友,沒有嚎啕痛哭,沒有戀戀不舍的擁抱和痛徹心肺的告別;會客廳里沒有無休無止的談話,沒有對病情、治療方法、醫生的爭執和不著邊際的閑聊;沒有世仇間涕淚漣漣的冰釋前嫌,也沒有關于財產分割的竊竊私語。相反,若是真的悲痛難忍,他們要么緊閉門戶、靜默無言,更常見的則只是悲傷者形容上略顯憔悴,低聲嘆氣或交換眼光,好像說:我們只能靜等最后時刻的來臨,生命的終結就是最圓滿的結局。
死亡似乎不算什么大事。他們對待死亡的態度很達觀。
“不懂好好死的人也不會好好活。”蘇格拉底如此激進的表達。在蘇格拉底被判處死刑之后,他用以下驚人之語結束了發言:“現在分手的時候到了,我去死,你們活著;究竟誰過得更幸福,只有神知道。”
這句話濃縮了古典哲學對待死亡的態度:死,完全不值得恐懼;相反,死還是生之所依。
蒙田這樣說:“學會了怎么死的人們就會忘記如何做奴隸。”
這是一個令人吃驚的結論:預先思考死亡等于提前謀劃自由。因此,逃避死亡就是自甘束縛,就是甘愿沉淪。
對于我們而言,哲學家們討論的意義在于:通過學習怎么死,我們也可能學會怎么活。
四
一旦我們能夠認識并接受死亡,它就會喪失其威懾力。正如約翰﹒鄧恩說的:“死神,你必將死亡。”
海明威有個小說,寫的是一個人看見妻子在生產,他承受不了人生人的場面,就割破動脈血管而死了。海明威講的是生比死可怕。
我小的時候聽過一個故事,一個人夜里獨自在家,有鬼來騷擾,這人不理,鬼很生氣,鬧得更厲害,以死來威脅,這人說了一句:“我對活著都不怕,我怕死?!”
這人說的真好,人在世上,是最艱難的事,要吃喝拉撒,要七情六欲,要傷病災痛,要悲歡離合,活人真不容易。那些自殺的人,自己能對自己下手,似乎很勇敢,其實是一種自私、逃避和怯弱。
在維特根斯坦的《短文集》中,我讀到過他的這樣一種觀點:死亡不是生命中的事件,我們不會活著體驗死。這顯然又是一個悖論。生命固然無法體驗肉體的死亡,卻時常會感到精神的死亡、青春的死亡以及許多美好瞬間的死亡。正是這種死亡對人心靈的無情的撞擊,直接加速著他的肉體的死亡。生命是不長久的,而生命之中的精神還要短促,所以,才常常有人活著時就如死去一般的情形。海德格爾之謂“沉淪”,即是我們所說的精神的陷落、荒蕪與消逝;沉淪,即是心靈存在變成虛無后的死寂,這種死一般的寂靜,與軀體的最后消亡一脈相承。自然之夜的寂靜,乃人類勞作的暫息;生年之后的寂靜,則是永不復燃的死灰;而生命尚在當前、精神卻已告終結者,也一樣地呈現為槁木死灰。
最大的惡乃是茍延生命。
五
死亡只是一件小事,不是我們在此生中遇到的最重要的事。
川端康成在凌晨四點醒來,發現了海棠花未眠,他說:“如果說,一朵花很美,那么我有時就會不由地自語道:要活下去!”
作者“由死向生”,從死亡角度去反觀生命的價值:盡管生命是短暫而脆弱的,并且終歸于虛無,悲劇是人的最終宿命,但生命的價值卻體現在生命過程中的綻放。
人們渴望永恒但總是迎來速朽。努力要羈留住時間的人是最為痛苦的人,因為他們會認識到時間的流逝竟有多快。不想抓住時間的人才可以生動的活在此時此刻中。
我們能否經歷昨天?誠然,我們可以在記憶中這樣做,但是,我們也可以選擇不去記住它。我們能否體驗明天?我們只有在想象中才可以,同樣,我們也可以決定不這樣做。我們無法控制的東西是此時此刻的存在,令人遺憾的是,我們常常因為忙于顧念自己內心中的打算,因此喪失了對于當下的感知。
生命其實就是我們所經受的所有這一切。
歌德有一部偉大的著作《浮士德》。在第一部中,浮士德厭倦了知曉生命奧秘的努力,他自甘離棄自己的靈魂,以換取終生享用不盡的快樂。他與魔鬼的代理人梅菲斯特討價還價,后者答應讓他的所有心愿成真,但條件是:他永遠不能對任何一刻感到滿足,希望時間能停下腳步。他必須一天天在瘋狂的節奏中生活,永遠不能向回看,永遠不能希望把握住任何事任何人。
浮士德欣然接受了梅菲斯特提出的條件。他認定除了享受每一個流逝的瞬間之外,生命沒有任何意義。沒有真理,只有不間斷的流變。為什么會有人想緊緊抓住某一刻呢?
在第二部,浮士德已不再年輕,他厭倦了只是一團紛亂的感官體驗,而沒有思想的生活。他開始渴望有所成就,完成一樁事,以表明自己曾經存在過。他同樣厭倦了只為自己著想的生活,于是,他成了北方一個濱海小城的市長。這個小城地勢低,所以總面臨被海水淹沒的威脅,這使得那里的生活變得令人難以忍受。作為市長,他的規劃是要筑起一道防波堤,可他發現每一次在防波堤的施工稍有進展的時候,海水便會開始侵蝕已經建好的部分。他明白自己面臨的是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防波堤永遠也不會完工。
然而,這種認識卻使他內心滿懷著一種極端的激情去征服大海。他會繼續把防波堤建下去,再回來修復沖毀的部分。他會堅持下去,因為他知道每一天又會有一小塊新的土地可以耕種,盡管潮水會不可避免的再次涌來,但是,村子里的人卻會在那上面種上糧食,也許每一年都可以多一點點。
人類面臨的挑戰過程遠比人最終所取得的成就更偉大。有些事情值得一個人去成就,即便在他有生之年不能完成它們,這種想法使他感到激情澎湃。倘若他最終不是一個贏家,那么,他最終也不是一個失敗者。
梅菲斯特認為地獄取得了勝利。浮士德請求讓時間停下來,這樣他就可以享受自己美麗的認識,因此他輸掉了這筆買賣。在某種程度上,我們所有人都會失掉這筆買賣,因為我們的生命總有終了之時。然而,假若我們知道自己每一天都在駕馭我們的自由和存在,我們就有能力相信自己并沒有輸掉什么。
浮士德因為想要擁有“一切”,想要體驗生活中所提供的每一種感受,因此他才簽下了當初的合同。他的勝利在于他最后認識到“一切”完全存在于每一瞬間中,它遠非感官享樂。它意味著一個人認識到他要面對每一次挑戰,并盡一切可能的努力,因而他沒有虛擲可貴的一分一秒。浮士德知道他為自己的人民貢獻了一切,一個人的付出同時也是收獲。對生活沒有任何付出的人同樣也不會從生活中獲得任何回報,而且,毫無疑問,這樣的人因而也一定會對死亡感到恐懼。
六
死亡只是一件小事。重要的是我們在這個世界上扮演過的角色,死后或許我們的影響還能夠依然留存。我們不過是要縮回我們自身,縮回到誕生我們的種子里,縮回到漫長的冬眠中。或許在另一個春天,我們會在什么地方蘇醒,再次來到光明的世界里,來到芳香馥郁的鮮花中。我們努力在這個世界上做個問心無愧的人。如果有什么來世,我們也會爭取在那個世界做個問心無愧的人。
死亡終將來臨,可它只是一件小事。安妮﹒塞克斯頓的詩中說
我說活下去,活下去,因為有太陽
還有夢想,這份令人心旗搖蕩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