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的作品大家都熟知的。
因為她的名,所以我的書架上有了這本《撒哈拉的故事》。它一直在,我卻沒有認(rèn)真翻閱過。
大凡一個“緣”字,天地上下親疏愛憎都脫不了這個字---三毛說。一如三毛與撒哈拉的緣分,一如我與這本書的緣分,一次打開,卻再也舍不得合上。她的文字像一股清流,像一縷柔風(fēng),像一陣細(xì)雨,緩緩的滋潤著我的心田。
為什么要去遙遠(yuǎn)的非洲,為什么要住在貧瘠的撒哈拉沙漠?三毛說,是因為前世鄉(xiāng)愁的召喚,那是她的第二故鄉(xiāng)。所以她義無反顧的去了,漫天風(fēng)沙阻止不了,生活困頓阻攔不住!在那樣的貧瘠里把日子過成了詩,把生活譜成了歌,把歲月描繪成了五彩繽紛的畫……
《撒哈拉沙漠的故事》,里面并沒有大作家的大道理,也沒有大人物的大事跡,有的只是一幅幅激情四射的生活圖,在這一幅幅圖畫里,讓我們看到了,一個人對自我的忠誠,對夢想的堅守,對情愛的真誠,對人性的友善,對困難的忍耐,對自我的挑戰(zhàn),對平凡的認(rèn)知,對生命的感悟……
三毛說“我常常說,我要去沙漠走一趟,卻沒有人當(dāng)我是在說真的。”當(dāng)她給自己安排好時間,預(yù)備去沙漠住一年時,果斷結(jié)束了一切的瑣事,誰也沒有告別,關(guān)上一度熟悉的生活方式,毅然決然的向未知的大漠奔去。三毛在《白手成家》這一篇里這樣敘述道。
誰都知道夢想美好,可是誰也知道實現(xiàn)實現(xiàn)夢想的路上荊棘叢生。
三毛也一樣,這一點她在機(jī)場見到荷西的那一刻就明白了,她馬上要面對的生活,伴隨著嚴(yán)峻和重大的考驗,而不再是腦海里構(gòu)造的詩情畫意了。
這就是我為什么說每一個女性都應(yīng)該看一看這本《撒哈拉沙漠的故事》的緣故,在那種缺吃少喝,物質(zhì)生活,住宿條件以及精神生活都非常貧瘠的情況下,一個愛生活的女子是如何把原本只有黑白的日子過成詩情畫意又活色生香,激情四射的。
三毛說:“夫妻生活總是在一起吃飯,其他時間便是忙著去賺吃飯的錢,實在沒有多大意思。”一如平凡世界里的普羅大眾。
《沙漠中的飯店》這一篇,三毛把母親從臺灣寄給她的食物變著花樣,又取著各種古怪名稱做給荷西吃,從他們兩個人之間的對話可以感受到三毛做的興致勃勃,荷西吃的不亦說乎。好的夫妻關(guān)系之間不就應(yīng)該是如此嗎?你若仔細(xì)看了這一篇,也會像我一樣,從心里感嘆,原來日子可以這樣過的啊。日子是日復(fù)一日的單調(diào)重復(fù)啊!可是,有心人卻可以把它過成一副有趣的模樣。記得有位靈性大師說過:“親密關(guān)系或是在一個家庭當(dāng)中,女人的能量比男人大十倍,所以關(guān)系都是女人主導(dǎo)的。”三毛說,荷西愛她,可是也是粗心頑固,三毛在他們的婚姻里扮演了那個主導(dǎo)的角色,主動去擁抱幸福,真的值得每一個女性學(xué)習(xí)。
也許還沒有結(jié)婚的朋友會說,我還沒有結(jié)婚呢!夫妻生活跟我還沒有關(guān)系。要是你還沒有結(jié)婚,那真的是太好了,先看看這本書吧,你會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愛情。
荷西問三毛:“你想嫁個什么樣的人?”
三毛說:“看的順眼的,千萬富翁也嫁。看的不順眼的,億萬富翁也不嫁。”
荷西就說:“那說來說去你還是想嫁個有錢的。”
三毛看了荷西一眼說:“也有例外的時候。”
“那你要是嫁給我呢?”荷西問道。
三毛嘆了口氣說:“要是你的話那只要夠吃飯的錢就夠了。”
“那你吃得多嗎?”荷西問道。
“不多不多,以后還可以少吃一點。”三毛小心的說道。
我想世間定沒有言語可以形容荷西聽到這句話時內(nèi)心的感動。
而荷西也用行為解釋了真正的愛情是什么樣子的。
荷西了解三毛,知道她說了要去撒哈拉沙漠這個想法是不會改變的。為了她的夢想,自己提前在撒哈拉沙漠謀得一份工作,以便照顧將要去到沙漠里生活的三毛。
當(dāng)三毛和荷西站在撒哈拉沙漠那幢很小,有著長圓形拱門的家門口時,荷西打開門,對三毛說:“我們的第一個家,我抱你進(jìn)去,從今以后你是我太太了。”
“這是一種很平淡深遠(yuǎn)的結(jié)合,我從來沒有熱烈的愛過他,但是我覺得十分幸福而舒適。”三毛如此形容她當(dāng)時的心情。
幸福而舒適的感受,是愛情和婚姻里最最重要的元素,沒有之一。
他們住在沙漠里的第一夜,睡在鋪了一塊帳篷帆布的水泥地上。在近乎零度的氣溫下,凍到天亮。這個新家空空蕩蕩,所有的東西又貴到令人心灰。荷西為了家,夜以繼日的在工作。一生不肯為金錢工作又對數(shù)字不敏感的三毛為了讓他們的家更溫暖,計算著錢財添置家用,討木材自己動手做家具,刷墻壁,做裝飾……后來兩個人又一起在夜里跑到總督家去挖綠植差點被抓起來,直到一起把他們的家經(jīng)營成了全撒哈拉最好最令人舒適的一幢房子。這是因為他們有著相同的價值觀。
三毛花一千西幣買了幾個石刻用來做收藏,鄰居們都笑的快死過去,感覺她是個白癡。但是荷西第二天又給了他兩千西幣,也希望再擁有一些這種石頭。可見要和諧的生活在一起,彼此都認(rèn)同的價值觀有多么重要。
還有在《素人漁夫》這篇,兩個人一起合作捉魚賣魚的故事,既生動活潑又透露著生存的些許心酸無奈。但因為兩個人有著相同的價值觀,似鬧似笑的把這段經(jīng)歷變成了生命里美好的記憶。
曾經(jīng)聽過一句話:“熱愛什么都不如熱愛生活!”三毛的這本《撒哈拉的故事》就是一套非常好的生活教材,三毛那顆熱愛生活又積極生活的態(tài)度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xué)習(xí)。現(xiàn)在我們處在一個物欲橫流的大環(huán)境里,所有人都急匆匆的向前。但無論我們身處何時何地何境,我們來到世界的目的是為了讓生命豐富多彩,我們都應(yīng)該學(xué)會生活并享受生命的過程。
在《搭車客》的尾巴處,三毛說:“那一只只與我握過的手,那一朵朵與我交換過的粲然微笑,那一句句平淡的對話,我如何能夠像風(fēng)吹過衣裙似的,把這些人淡淡的吹散,漠然的忘記?”是的,有情人自會感受到生命的更多美好之處,而我們每一個人,我相信都無不列外的渴望生命里的一切美好。
這本書帶給我的感動我沒有辦法逐字逐句的寫下來。或許有些感動也只能留在心間,我受益了,因此希望好的事物有更多的人可以看見。
致敬《撒哈拉的故事》,永遠(yuǎn)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