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分享118天后,由于某種原因斷了28天,今天七姑娘又滿血復活的回來了,借中秋佳節之際,就隨便聊聊吧。
雜談一:幸福其實很簡單
前天和賢妹、碩侄一塊兒回洛陽了,由于昨天一天的課程,早早的起來洗洗澡、做做飯,吃過之后就去上課了,出門時間還早,賢妹、碩侄還沒起床,就把飯給他們放在鍋里保溫著。中午、晚上回來,賢妹早已把飯做好,等待著姐姐回來,碩侄也時不時的在媽媽耳邊念叨著姑姑,姑姑到家,便飛快的去給姑姑開門。幸福其實很簡單,你在家的時候有人陪伴你,你不在家的時候有人牽掛你,你需要的時候有人幫助你。
雜談二:體驗大于說教
中午出去辦事,兩歲多的碩侄非要自己撐傘,告訴他:“你現在還小,拿不動的”。可他怎么也不聽,非要自己撐,最后就把傘給了他,他很用力的撐了一會兒,就把傘還回來了。有時候我們教育孩子不允許玩火、不能玩水、不敢碰電、不要亂涂亂畫,我們喊破了嗓子,效果也并非如我們所期待,甚至會更糟糕。在允許的范圍內,何不讓他體驗一下呢?有時候孩子只是好奇、只是想嘗試一下,他體驗過之后就滿足了,也知道該不該做了,遠遠比我們說教的效果好。
雜談三:工作不僅僅是工作
前幾天朋友聚會,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好久不見。突然意識到,確實好多次聚會我都是缺席狀態,作為基層單位工作者,雜事兒比較多,有時候累的腰都直不起來,有時候晚上睡覺腰疼的恨不得誰踩我一下,咔嚓一下腰斷兩節就不疼了。也曾經質疑過我工作是為了什么?也曾經向領導要過助手,也曾經想過請求辭職,但每次看到領導忙的吃飯都跟不上時間點,假期都要備崗,體會到領導的不容易與無奈的時候,也就不好意思再和領導提什么要求了。工作了這么長時間,支撐我繼續走下去,更多的是一種感情、一種信仰。
雜談四:斷舍離
前一段時間由于工作量暴增,考試又迫在眉睫,幾個朋友在工作、婚姻、戀愛中又分別遇到了不同的問題,很規律的生活一下子被打亂了,鍛煉停止了、分享停止了、作業沒交過,每天都是處在工作、學習、聊天三重焦慮狀態下,負性情緒爆棚。有一天晚上實在睡不著,無聊的翻微信、QQ,一個念頭——清理突然閃現,于是把微信、朋友圈、QQ空間所有的信息全清理了一遍,微信好友不該留的全刪掉了,朋友圈、QQ說說和日志全部清理為零,瞬間感覺輕松了好多。后來一個朋友發現我朋友圈里沒東西了,問我為什么,我只回了三個字——斷舍離。有時候我們確實需要定期整理整理,整理房間、整理衣柜、整理朋友圈,把不需要的扔掉,這樣不僅會節省空間、整潔有序,還會使你心情舒暢。
雜談五:比較進步
昨天去上課,去的人并不多,但都是面熟之人,也是堅持的比較好的幾個人。課堂上我們又捋了一遍前兩期的內容,大家分享了自己的經驗與困惑,晚上又做了督導。沒有比較沒有發現,學員的進步不能用快來形容,那是相當的快,當然,自己也落的相當的多,雖然早有覺察,但沒想到會有這么明顯,今天一比較,呵呵,是需要重新定位了,以前懶惰的理由統統封殺,學習提上日程。
雜談六:收到請回復
“收到請回復”,自從微信運行以后,這應該是一個老掉牙的話題了,有時候通知個事情或者咨詢些問題或者聊天等,沒有必要用到電話的時候,我們往往會選擇微信,尤其在群里我們還會在后邊加上一句“收到請回復”,可這個效果并不是那么樂觀,有時候你在焦急的等待對方回復,可遲遲沒有動靜,于是你打電話過去,大部分會很淡定的說,不好意思,我還沒看到呢/我正要回復呢。其實,看到沒看到,你我心里都明白,不傷和氣嘛,就這樣過去吧。收到請回復,簡單的一個回復,不僅僅是是否回復的問題,更是一個人人品的折射,收到回復是對對方的尊重,也是對自己的尊重,收到請回復。
2017年10月5日01:01于洛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