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資產的會計核算:
固定資產是指同時具有下列兩個特征的有形資產:
1.為生產商品提供勞務出租或經營管理而持有的。
2.使用壽命超過一個會計期間使用壽命,是指企業使用固定資產的預計期間或者該固定資產所能生產產品或提供勞務的數量。
固定資產的核算包括了初始,計量后續計量和期末計量三方面。
一、固定資產的初始計量。
固定資產應當按照成本計量。外購固定資產的成本,包括購買價款,進口關稅和其他稅費,使固定資產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前所發生的可歸屬于該項資產的場地整理費,運輸費,裝卸費,安裝費和專業人員服務費等。
二,固定資產的后續計量:固定資產折舊。
企業應當對所有固定資產計提折舊。
首先來理解一下什么是折舊:一項資產的生產經營能力肯定是新機器的能力比舊機器好,隨著之前的使用,其生產效率會逐漸下降,另一種狀況:資產可能生產效率還處于比較正常的狀況,但由于新技術的出現原有資產的生產效率相對下降了。這兩種情況體現的都是資產價值的下降,前者是有形損耗,后者是無形損耗。
為了反映這種資產價值的下降,需要用會計的系統方式來體現從會計角度講,這就是指固定資產使用壽命內,按照確定的方法對應計折舊額進行的系統分攤。
可選用的折舊方法,包括年限平均法工作量發雙倍余額遞減法和年數總和法。
1.年限平均法
年限平均法又稱直線法,是指將固定資產的應季折舊額均衡的分攤到固定資產,預計使用壽命內的一種方法。
計算公式如下:
年折舊率=(1?預計凈殘值率)÷預計使用壽命(年)×100 %
月折舊率=年折舊率÷12
月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價×月折舊率。
2.工作量法
工作量法是根據實際工作量計算每期應提折舊額的一種方法。
計算公式如下:
單位工作量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價×(1?預計凈殘值率)÷預計總工作量。
某項固定資產月折舊額=該項固定資產當月工作量×單位工作量折舊額.
3.雙倍余額遞減法。
雙倍余額遞減法是指在不考慮固定資產預計凈殘值的情況下,根據每期期初固定資產原價減去累計折舊后的金額和雙倍的直線法折舊率計算固定資產折舊的一種方法。
計算公式如下:
年折舊率=2÷預計使用壽命(年)×100%。
月折舊率=年折舊率÷12。
月折舊額=每月月初固定資產賬面凈值×月折舊率。
4.年數總和法。
年數總和法,又稱年限合計法,是指將固定資產的原價減去預計凈殘值后的余額,乘以一個固定資產尚可使用的壽命為分子、以預計使用壽命逐年數之和為分母的逐年遞減的分數計算每年的折舊額。
計算公式如下:
年折舊率=尚可使用壽命÷預計使用壽命的年數總和×100%。
月折舊率=年折舊率÷12。
月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價?預計凈殘值)×月折舊率。
三,固定資產的期末計量。
固定資產的期末計量一般包括固定資產處置,清理和減值準備的核算。
企業出售轉讓,報廢固定資產或發生固定資產毀損,應當處置收入和扣除賬面價值相關稅費后的金額,計入當期損益固定資產處置,一般通過固定資產清理科目進行核算。
本小節內容摘抄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