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素質這個詞兒我們經常聽到,素質教育也實施了好多年。
在網絡上,是這樣定義素質的:素質是一個人在社會生活中思想與行為的具體表現。它以人的先天稟賦為基質,經過后天的教育和社會環境的影響,由知識內化而形成的相對穩定的心理品質及其素養、修養和能力的總稱。
人的素質一旦形成就具有內在的相對穩定的特征。
正因為如此,素質的培養才有著相當重要的意義,它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你的人生。
誠然,身邊的大多數人是有素質,講道德,守規矩的民眾,但仍不乏一小撮沒素質且不以為恥的人。
2
昨天和朋友們去看電影,因為影院小,我們買了最后一排3、4、5號的票。
提前10分鐘進場后,發現位置被占了,對方一共四個大人,分別是一對老年夫婦,一位中年婦女和一位年輕婦人抱著一個未滿周歲的小孩,坐在1到4號位子上。
朋友是個急脾氣,直接說:“這是我們的位置,麻煩你們讓一下。”
年輕婦人理直氣壯:“你們多少號啊?”
朋友:“3、4、5。”
年輕婦人一邊指揮著那對年老夫婦:“那你們先起來吧。”一邊又看向我朋友說,“我們一家人是一起的,要不和你們換個位置,你們去前面坐吧。”
“不行,我們仨也是一起的,就坐這兒。”說完,朋友拉著我們穩穩地坐在位子上。
3
熒幕上播放著廣告,年輕婦人懷里的孩子開始哭鬧,影院里的人們紛紛回頭看向這邊。
她晃來晃去地哄孩子不時撞到朋友,沒有道歉,還順手“不小心”打翻了放在右手邊的一桶爆米花。
頓時,座位底下一片狼藉。
這時候,一位父親帶著兒子過來了,看到1、2號座位上的那兩人說:“這是我們的位子。”
嗬!原來這也不是那兩人的座位!
那兩人本還想“爭辯”一番博取同情心,用同樣的方式讓本該坐這里的人去其他地方,但礙于對方過于“強勢”,只好偃旗息鼓,乖乖去前面找座位,留下散落一地的爆米花。
緊接著,那家人又先后幾次被其他人“請離”座位,直到電影正式開場,才找到也不知道是否屬于他們的位子。
4
至始至終,那家人沒有覺得自己的行為有任何問題。
帶著還不會說話只會哭鬧的孩子來看電影,絲毫不顧及這會影響到他人的觀影感受;
不守規矩占了別人的座位,卻認為“我帶著老人孩子我有理”,大家都該讓著我;
公眾場合弄翻了東西,給別人造成不便,既不收拾也不道歉,好像垃圾會自己消失一樣。
這些沒素質的行為影響了別人,還想得到別人的包容和謙讓簡直可笑至極。
也許,沒素質的人的智商尚不足以理解“公眾場合”的含義;
也許,沒素質的人的行為表現還不能夠將其稱為“健全”的人類。
5
一個人有沒有素質,反映的不僅僅是個人的修養。
進入社會,顯露的是他家庭的教育;出了國門,展現的是他國家的形象。
素質教育,不應是寄托在學校老師們的諄諄教導上,更離不開父母的言傳身教;
不應是停留在口頭上、書本上的文字理論,更需要身邊人的以身作則;
不應是少數人崇尚、遵守的約定,更應是全社會為之努力奮斗的大夢想。
6
素質這個詞兒很抽象,從行為到思想無處不在,同時也很具體,細微到一句言談,一個舉止,就能讓你在眾人面前“暴露無遺”。
今天,你可以沒素質地翻墻逃票,明天,你就可能喪命虎口。
你沒素質的行為和思想,藏著你沒素質的人生,藏著被你潛移默化影響下你孩子的人生。
你的沒素質,總有一天會讓你付出代價。
原創作品,如需轉載請與作者聯系,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