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能想到的一件幸福的事情,就是坐在一張大大的桌子旁邊,上面有書,有攤開的筆記本,有茶杯,有陽光。
對于我來說,讀書是一件非常有趣,自由,暢快的事情,沉浸在書中,使我幸福。
為什么要閱讀文學?
我看過的最好的答案是:閱讀文學,可以讓我們變成更好的人。
02
閱讀,應該是一件最自由的事情,因為作為一個讀者,獨立性是最重要的品質。自由精神,是書之殿堂的生命所在。
所以我要講的閱讀,不是上課時的課本,不是老師布置的作業,也不是別人推薦的書單。閱讀本是一件很私人化的事情,伍爾芙說:“關于閱讀,一個人可以對別人提出的唯一指導,就是不必聽什么指導?!?/p>
有一個大方向的定位,然后順著我們的天性和趣味去讀,趣味是我們讀書時的指路明燈,因為唯有趣味,才能使我們的身心激動不已。
記得博爾赫斯說過:“我經歷得很少,但我懂得很多?!?/p>
其實他的經歷不少,但他一生中更多的時間用在了閱讀上。讀書,在他看來是一種天底下無與倫比的享受。
這種享受,如果你是一個喜歡閱讀的人,你肯定可以體會。
用雙手,把一本書從書架上取下,然后輕輕打開,這本身,就是一種審美。
書頁翻動的聲音,是音樂般的所在。
03
因為小時候喜歡古龍,過年時,我買了一套古龍全集,一本挨著一本,慢慢讀下去。
你是多情劍客,手中卻拿著無情劍;
飲不盡的杯中酒,斬不盡的名人頭,人在江湖,真的身不由己;
劍氣縱橫三萬里,一劍光寒十九州,只要你一旦做了謝曉峰,就永遠是謝曉峰。
……
在武俠小說的天地里,我覺得古龍的小說更具有文學性,更多文學手法,更多思考,好的作品之所以可以激起我們的共鳴,是因為其中包含著最普遍的人性。作家往往都是性情中人,像你,但更有趣。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其實按道理來講,“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的陶淵明,種田的結果應該是“草稀豆苗盛”,但他的偉大就體現在超越了功利,他不是一個好農民,但確實是一位偉大的詩人。
毛姆說:“閱讀應該是一種享受,養成閱讀的習慣便是為自己建了一個避難所?!?/p>
在最近幾個月里,我又讀了一遍《邊城》:徜徉在風日里,觸目為青山綠水。
讀了《蒙田隨筆》:表述靈魂是非常難的,因為人的靈魂漫無邊際,變化無定,要追隨它的腳步,把握它細微而復雜的活動,揭示它內部的迂回曲折,這條路,比我們想象的還要難。
讀了《戰爭與和平》:我看到了一代人的成長和發展,從伏爾加河到奧斯特里茲,有龐大恢弘,也有細膩動人,每一處,我都無法抗拒。
讀了《在路上》、《張居正》、《白癡》、《霍亂時期的愛情》、《失樂園》……
閱讀是一種生活方式,當然,我讀書是為了精神享受,絕對不是探索什么敘事手法,文本意義之類的東西。
04
這兩天,我開始看普魯斯特的《追憶似水年華》了。
其實以前,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為什么普魯斯特在缺乏經驗,只能處在狹窄空間的情況下卻可以寫出如此長篇巨制?
了解了他的寫法之后,我慢慢有點明白了。他因為缺乏經驗,所以僅有的經驗變得異常寶貴,一些進不了別人藝術視野的東西,在他這里卻生動地顯現了,反而發現了無數新風景。
知識相互牽動,有限變成了無限,普魯斯特可能不具備經驗的廣度,但卻具有經驗的深度。
這里面,我找到了一個詞“流逝”。
人生的悲劇,大多和時光有染。我想,“流逝”可能就是字典中一個最優雅又最殘酷的詞了。
為了躲避“流逝”,于是人們發明了文學。
原來文學是一張網,打撈著漂散于時間長河中的人生財富。
05
現在我手邊正放著一本顧城的詩集。
一本書,一個早晨,一杯清茶,或坐在床邊,或斜倚窗前,翻動書頁的刷刷聲響起,一種高遠的快意,漫過流動的生命。
在這個陽光明媚的天氣里,你要不要也一起,讀一本書?
閱讀文學,
讓我們變成了更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