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我們講聞思修,講次第。聽聞佛法,按照佛的教言去做,去思維,最后落實到修煉和修行,按佛法的次第去修就是聞思修,這是一條智慧之路,我們最終要實現證悟成佛達到究竟圓滿境地。
如同一個人不知道怎么游泳的理論知識,他去游泳是很困難的,但是知道怎么游不去思考更好地融入實踐理論對他來說也是一無是處,但光知道理論,不去實踐不去游泳一樣沒有用。
這個實踐就是修行。
我們身處五濁惡世,福報欠缺,有時想聽聞佛法的機會也是很少,要好好修持佛法更需要環境和自身的福報。
但是一有什么享樂的機會我們馬上就會放棄現有的修為貪圖享樂中。
任何事情,任何情緒,任何狀況都是解脫的助緣,其關鍵在于你能不能仔細地覺察。
當你心情煩躁的時候,如果足夠覺知,就應該馬上內觀自心,是“誰在煩躁”,“是我的身體在煩,還是心在煩”,“心又在哪,是心臟,還是頭”,“如果這些都不是,又是什么在煩躁”,仔細觀察下來,你會發現根本找不到一個煩躁的實體,所以到最后你會發現煩躁根本不是來自哪里,只是當下業力的一個顯現。
任何情緒的出現你都可以如此觀察,到底是誰,是什么在開心,在傷心,在思考,包括當下尋找煩躁的這個心又在哪,又是什么?如此觀察你會有極大的收獲。你會發現煩躁就是來自于佛性,正因為佛性本身具有無限的可能,具有了知的能力,具有觀察一切的能力,也具有觀察自己的能力,所以在這樣的能力中,煩躁、痛苦、尋找、觀察這些能力才會出現。就如浪花出于海一樣,我們只是看到了浪花卻不知它正是大海的一種表現。
很多人認為空性是什么都沒有,這是一個非常大的誤解,其實空恰恰代表著無限的可能性??帐且环N狀態,這種狀態沒有任何實質,卻能創造一切。如果萬法不是空性,我們就不會長大,始終都是初生的樣子,如果不是空性,我們就不可能變得更健康,如果不是空性,我們就不可能學習更多的知識。正因為萬法沒有任何實質,所以我們才有無限的可能成為更好的樣子。一切好的不好的都會改變、消失。
輪回的你是空性而生,未來成佛的你也是空性而生,在空性的本質當中,一切都有可能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