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說話也要速成,拔苗焉能助長?
因為周末去豐臺少年宮被刺激到了,這兩天我一直在思考,為何父母們在面對孩子的問題上總是比較焦慮呢!中午就看到了Michael錢兒媽推出的文章《小主持人班,你讓不讓孩子上?》,文中提到后臺很多媽媽給她留言里提出讓她推薦一下好的主持人培訓班,再就是建議她跟錢兒爸教孩子們主持。甚至有個家長在后臺說他們家孩子要參加朗誦比賽,跪求推薦好的小主持人班,還特意強調需要立竿見影的效果,特急,在線等。
我給何佳潼也報了個小主持人班,第一次上課回來,他就跟我說媽媽,小主持人有什么啊,不就是說話么。
你看四歲多的孩子都知道小主持人就是說話,說話還有速成的班么?說話是一種能力的培養,小主持人的說話又比一般的說話要求更高了點,是在日常生活學習中點點滴滴積累而成。不僅需要一點天賦即極其敏感的語言反應能力,而且還需良好的語言環境熏陶,再加上一定層面的打磨和訓練才能打造出璞玉,而不是粗制濫造的隨便出廠。
父母知道這個不能速成,卻還是寄希望于各種培訓機構。中國父母如今最信賴的事物之中,培訓機構應該位列一席。
我們不知道怎么了,居然連說話都講求速成和效率,我們不肯等待孩子一點點成長,生怕自己的孩子會落在人后。
? ? ? ? ? ? ? ? ? ? ? ? ?2、習慣總是一點點養成的,淺嘗則止不如長久的堅持
昨天在一個微信群里,有個可愛的女孩分享了她自學畫畫的經過。她將自學畫畫的過程和心得徐徐道來,聽她說話不緊不慢、不急不躁,必定是一個優雅、嫻靜的女孩。她說自己因為喜歡,所以開始畫畫。由于零基礎,她開始從最簡單的簡筆畫練習線條,每天規定畫兩幅。這樣經過三個月的練習以后,她自己都能感覺到線條的流暢了。還專門去報了個素描的班,但是由于感覺自己不是很擅長素描,立體感比較差,她一共學了十節課就放棄了。但沒有就此停止畫畫之路,而是繼續聯系各種鉛筆畫,每天臨摹。看著她曬出的早期、中期和現在的畫作,我真的有點驚訝。也就短短不到一年的時間,這么復雜的圖畫出自一個繪畫基礎為“小白”的女孩之手。我不得不在此感慨堅持的力量了。
女孩分享中特意提到,畫畫不能著急,每天練習畫兩幅,不管好壞,堅持三個月就能看出效果了,后來的畫作會明顯優于前期。如果她心不靜,特別著急的每天胡亂畫上三五筆,那么她肯定畫不成今天的作品。現在她除了堅持每天練習外,又開始研究各種電腦繪圖。分享最后說希望有一天畫畫能成為自己的一項新技能,成為自己吃飯的本事兒。就沖著她這種堅持的精神,我想應該在不久的將來實現。
只要堅持下去,慢慢來,不急躁,折磨過去了,興趣變成了特長,剩下的就是享受了。變成特長之后享受道德樂趣又會驅動孩子繼續深入學習,從而進入一個良性循環。
? ? ? ? ? ? ? ? ? ? ? ? ? ? ?3、控制自己的情緒,給孩子帶來正面的影響
學習從來也不是一件輕松和一蹴而就的事情,不僅需要孩子的勤奮刻苦,也需要家長的耐心等待和陪伴。
少年宮里遇到的很多父母都是,孩子上興趣班,父母也是風雨無阻的陪伴著。有的父母甚至跟著孩子一起學鋼琴、畫畫,孩子學會了考了級,父母也慢慢學會了。
但是這個過程還是很辛苦和枯燥的,來不得一點急躁和催促。足夠的耐心、無數的時間和心血才可能培養出優秀的孩子。
根據何佳潼最近一段時間的成長經歷發現,跟孩子打交道不能著急,不能催促,不能焦慮。
昨天晚上,因為跟何先生說一件事情,讓我很焦慮。所以對待何佳潼的時候態度不是很好,語氣中充滿了懈怠、不滿和焦慮。
“媽媽,你不能這么跟我說話,這樣說話很不好,我不喜歡”,何佳潼一本正經的跟我說。
我望著孩子清澈的眼神,愣了三秒鐘,然后跟他道歉,“對不起寶貝兒,我不是故意,我心情有點糟糕,下次我會注意的”。
孩子點點頭,還叮囑我別忘了。
我沒有想到這種焦慮、不安的情緒對孩子的影響能這么立竿見影,當時他更在聽廣播里的故事,平時叫他很多遍,都還沉浸在故事里,沒想到我焦慮的情緒居然“殺傷力”這么強大。
? ? ? ? ? ? ? ? ? ? ? ? ? ? ? ? ? ? ? ? ?4、焦慮有時不過是我們太急功近利罷了
“十點讀書”中有一篇文章提到,說到底,或許不是焦慮,不過是我們內心太過急功近利罷了。這不僅表現在我們對待工作的態度,而且還表現在我們培養孩子的態度上。
耐心是一種禪,做人要勤快,做事不能圖快。培養孩子也一樣,不能圖快,不能太急功近利。
心理學上說,人的生活分三件事情:老天的事兒,別人的事兒,自己的事兒。
焦慮不安是一種心境,忍不住把別人的事情當做自己的事情。
于是失去了內心的平靜,失去了自己的判斷。
焦慮是希望和顯示之間的落差,首先接受現實,調整自己的期望,但不能讓失望打敗自己的期望,堅持下去,會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如今的通貨膨脹速度和程度慢慢超出了我們的承受能力,面對高昂的房價、居高不下的物價,越來越多的無力和無助感包圍了我們。我們只能也必須用孩子的教育問題來對抗自己內心的焦慮,我們逼迫孩子上各種興趣班、補習班,我們跟周圍的孩子們攀比,生怕自家孩子少上了一門興趣班,少學了一項技能。仿佛缺少的那一點點會將我們和我們的孩子直接踢出中產的圈子,而直接淪陷到對底層。
我們好容易從社會的地層經過千辛萬苦的高考走了出來,不愿意再次回到原來的模樣。
于是我們著急,把自己的孩子跟周圍的孩子相比,覺得自己的孩子為什么不能再快一點呢?卻不知,孩子也有自己的節奏和成長的規律,總是要慢慢的一步步的往前走。
? ? ? ? ? ? ? ? ? ? ? ? ? ? ? ? ? ? ?5、請不要把放棄自我而把希望轉嫁到孩子身上
最近網上各種付費學習的東西鋪天蓋地,我也蠢蠢欲動的買了幾個,結果發現真的是良莠不齊。大部分付費課程宣傳的都是速成、干貨,總而言之就是強調快。仿佛聽了之后就能一下年薪百萬、功成名就一般。不曉得什么時候開始學習都變得如此浮躁和不安了。但是當我聽了這些課以后,很多都感覺一般,不具有普遍性和實操性。
不同人的、不同的環境,即使是相同的知識、同樣,最后得到的結果也是不一樣的。但是聽完以后我發現所有這些大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品質,那就是堅持。每個人都是經過了時間的洗禮,慢慢的積累,堅持不懈的努力才達到今天的高度。
楊小米在她的公眾號里說的那樣,她是堅持在QQ空間里寫了將近2、3年的文字才有了今天的“遇見小mi”公號。
咪蒙也是中文系出身,做了八年的記者、編輯,寫了無數的文字才有了今天的“咪蒙”。
惡魔奶爸教大家學英語一直強調的都是除了找到合適的方法外,最重要的也是要堅持。
沒見過哪個三心二意、兩天打漁三天曬網的人能夠隨隨便便做成一件事情。
我們將自己的焦慮、著急和不安理所當然的放在了對孩子的教育和培養上。騰訊大家專欄作家劉遠舉說“每一個被逼上補習班的孩子背后,都有一個放棄自己的家長”。
? ? ? ? ? ? ? ? ? ? ? ? ? ? ? ? ? ? ? ? ? ?6、孩子的起跑線從來都是父母
有調查說,在GDP年增長12%的時代,付出1分努力可以得到的東西,在現在,經濟增速6%的年代,要付出5分努力,而20年后,當你的孩子長大,身處GDP增速2%的時代,可能要付出10分的努力才能得到。
當家庭出身一般的我們發現無法用一己之力對抗社會的變遷和各種壓力時,開始將這些壓力轉嫁到了孩子身上,還美其名曰“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但事實總是殘酷的,因為孩子的起跑線從來都是父母。
王思聰、柳青、宗馥莉、汪小菲等商業大佬的富二代們,直接就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豈止是比我們快了一步、高了一點。
這幾年綜藝節目流行,那些明星的孩子也都個個優秀,王中磊的兒子能跟外國人在花卉市場英文聊天1個多小時,小奧利也是雙語無障礙轉換,多多用英文寫劇本、跟黃磊翻譯國外文學作品,鄭鈞的兒子、小甜馨等等,每個孩子都優秀的不得了。
這些明星、商業大佬的孩子都上的天價私立學校,不僅僅是有錢就進得去的學校,人家的敲門磚拼的是爹媽。
所以親愛的們,不要再催孩子了,慢慢的提升自己才是解決焦慮的關鍵,現在不是流行投資孩子不如投資自己嘛,愿我們跟孩子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