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采訪過最年長的醫者,也是讓我由衷敬畏又有些心疼的老人。
先讓大家認識他,之后我一定寫寫采訪的感受!
? ?他精醫敬業 始終是一種姿態
? ?生于1926年的王琳經歷過建國初期中醫行業的復興輝煌,也曾多次在“浩劫”“運動”中受到沖擊,蹲過牛棚、出過苦力。在上世紀70年代恢復名譽、重回中醫一線坐診后,王老又一鼓作氣堅守崗位至今。
? ?1954年,王老從大連醫科大學一畢業便鎖定中醫腫瘤方向,展開了積極系統地自學實踐。1957年,大連第二市立醫院中西醫合作腫瘤專科成立。這是國內最早成立的以中醫為主的腫瘤專科,王老是第一批加入的中醫團隊成員,也就此成為大連乃至國內率先開展中醫腫瘤研究治療的“元老”級專家。時間一晃過去了60多年,和他同時期的中醫權威專家或退隱或離世,王老仍以91歲高齡堅守在出診第一線,每周二、四、六在神谷中醫院出診,為四面八方慕名而來的癌癥患者看病。每次出診,王老端坐凝神,耐心傾聽患者敘訴,和顏細語,從不敷衍了事。最多的時候一上午能看近20個病人,一坐半天,對于91歲高齡的老人來說,可不是件輕松事,年輕人皆自嘆不及。
? ?王老擅長內科各種疑難雜癥、癌癥、肺纖維化、肺癌、癌性胸水、肝纖維化、肝癌以及各種腫瘤的診斷與治療,造詣較深。因此,他獲得了中國癌癥研究基金會理事、大連市分會副會長、遼寧省腫瘤學會委員、中華醫學會大連市分會理事、大連市腫瘤學會主任委員等諸多榮譽。但面對這些榮譽,他一向坦然,在他心中患者永遠是第一位的。正是這樣一種信念支撐著他數年如一日,與腫瘤較量、與死神抗爭。
他德藝雙馨 一生淡泊名利
如果不是耐得住貧窮和寂寞,很難成為一名好醫生;如果不是淡泊名利,很難在好醫生的道路上堅持一生。為醫只求奉獻,不圖回報,為人厚道,與世無爭,不爭名奪利,這是王老留給大家最大的印象。
? ?凡是醫生都希望經過自己的治療患者能健健康康的回到崗位上和家人們快快樂樂的生活。而獨腫瘤這個科,大部分患者都是走著進去,躺著出來。因此多數同行都不愿意從事腫瘤這個專業。王老不但選擇了,并且無怨無悔的奮斗了一生。“這一生送走了許多生命,也讓許多生命有了希望”王老回憶著救治過的病人時,眼中泛起淚光。當時只有12歲的鞍山男孩小尹得了腦膠質瘤,面臨癱瘓甚至死亡的威脅。小尹的家長因為動手術帶來的死亡風險過高而放棄手術治療,多方打聽下帶著孩子來到大連,找王老求救。王老根據患者先前在外院做過的造影、X光等西醫診斷檢查結果,僅用兩味中草藥配成一方,小尹回家吃了一周就明顯見效,頭痛、視物模糊等癥狀都消失了。四年后,王老專門去鞍山看望小尹,為他進行了眼底檢查,發現除了因為腫瘤疤痕的影響使其兩側視野范圍稍有縮小之外,小尹的其他視覺功能已完全正常。王老說這就是他堅持的意義和價值,“救命”是醫生的天職,每當癌癥患者被成功治愈,他的內心都受到很大鼓舞。王老也樂意開門帶徒,只不過許多年輕人都不甘寂寞堅持不下來。“有個接班人”也成了王老最大的心愿。
? ?雖然早已定居國外的兩個兒子經常勸他一起移民過去享享清福,可王老每次都只是去“看看”馬上返回,因為他知道國內有許多需要他救治的癌癥病人在等著他。生命不息,與癌癥的奮戰就不能停止。王老說“ 只要我身體狀況允許,就繼續與腫瘤戰斗,我還有一些沒搞懂的問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