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推進全面從嚴治黨
以紀檢監察工作高質量保障經濟社會發展
近期,《正風反腐就在身邊》正在熱播。電視劇聚焦在群眾身邊的腐敗案例,揭示了“老虎”和“蒼蠅”們的瘋狂,同時也凸顯出反腐敗斗爭的艱辛,彰顯出紀檢監察干部的使命和任務。這不僅讓腐敗官員自省,讓黨員干部們深入思考,也提出了一個時代的問題——要如何遏制群眾身邊的腐敗之“咽喉”。
面對新形勢、新起點,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屆中央紀委五次全會所說,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一刻不停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以強有力的政治監督,確保“十四五”時期我國發展的目標任務落到實處方為正解。
加強政治監督,莫讓“利劍”蒙塵。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提出“以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為導向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日前,《2020年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警示片》曝光了生態環境領域的亂象,各級紀檢監察機關紛紛行動起來,重點針對片中暴露的5個問題進行了問題排查與整改,凸顯出紀檢監察機關的擔當。然而,加強政治監督不僅要靠問題發現后的立行立改,更要注重發現問題階段的“前置”工作,將腐敗風險前移才是加強政治監督的應有之義。加強政治監督便是要時刻發揮紀檢監察機關監督保障執行的職責職能,不讓利劍失去其鋒芒。
一體推進“三不”機制,讓“利劍”生威。從不敢腐、不能腐到不想腐,是一個漫長且充滿挑戰與困難的過程。這不僅需要嚴謹、科學的頂層設計,也需要正確價值觀、政績觀的樹立和引領。國家監察體制改革以來,《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等法律法規的的修訂或出臺扎緊了制度的籠子,進一步完善了推進“三不”機制的頂層設計。而通過以案促改等警示教育方式,發揮了懲處一個、警示一片的效用。“三不”機制使擦亮的“利劍”愈發彰顯其威力與氣魄,猶如懸頂之劍,從潛意識中催人警醒。
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在十四五規劃的“起步”之年,要充分發揮全面從嚴治黨引領保障作用,以紀檢監察工作高質量保障經濟社會發展,在新時代為新發展開好頭、起好步、布好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