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來簡書的時間并不很長,發現自己的文章少有上熱門。想必許多小伙伴也有這樣的想法,為什么自己辛辛苦苦寫出來的文章無人問津呢?
那么問題來了,什么樣的文章才能夠上熱門呢?我們需要對簡書的人們文章進行分析。
于是,這兩天我進行了我自己非常擅長的“直覺式”探索與分析。之所以說“直覺式”,是因為我沒有進行嚴謹的調查論證和數學分析,基本靠的是直覺。
雖然我常常自詡是個偵探,很多問題都喜歡盤根究底探個明白,不過在“簡書熱門”這個問題上,我倒是沒有花太多的心力去做更加廣闊的橫向對比和更深入的縱向挖掘,文中觀點或許有不足之處,還望各位方家不吝指教。
那么,通常什么樣的文章可以成為簡書熱門呢?我們就來一探究竟。
1.干貨
熱門文章多是干貨,這是我最直覺的感受。據此,我便假設干貨是在簡書上最容易成為熱門的存在。這個假設很容易驗證,打開簡書,點“七日熱門”“三十日熱門”一看便知。果然,我的直覺是對的,熱門之中,半數以上是“干貨”類文章。這一點,與我每次打開簡書看到的首頁熱門也符合得很好。
且說“干貨”一詞,其本身就是一個非常寬泛的東西。按照百度百科的解釋,所謂干貨,乃是電子商務術語,通常指電子商務從業工作者發表、分享的一些網絡推廣、網絡營銷的文章和方法,因為這些方法都是實用性比較強的,不含吹水成分,也沒有虛假的成分所以業內人士通常把這一類分享活動稱之為“干貨” 。我想,“干貨”這一概念現在已經有了很大的延伸和擴展,只要是有所“實用性”,不講“大道理”的文章都可以稱為干貨。
“干貨”因為具有一定的實用性,加上簡書用戶多是渴望成長渴望進步的年輕人,兩邊一拍即合,所以干貨文章成為熱門就不是什么難以理解的事情。不過,干貨并不是熱門的充分條件,不是所有的干貨都可以成為熱門的,比如,太過專業性的東西就難以成為熱門。
一般而言,熱門干貨從標題到內容,其實都有一定的套路。粗略看了幾篇文章,大體總結一下。(因為我看這類文章看得不多,難免會有以偏概全的嫌疑,如有冒犯之處,還望見諒。)
1.1標題
首先我們說說熱門干貨的標題。
標準格式:場景/資源+X個方法+效果
解釋一下各個名詞的含義
場景:指的是干貨適用的場景,常見的有:大學,考研,職場,設計……不同的場景, 其實就表明了其所針對的主要受眾。就像每一件產品都應該有明確的定位和受眾一樣,文章也應該有其定位和受眾。針對簡書用戶大多都是年輕人而言,大學和職場無疑是兩個最具人氣的場景。
資源:指的是為了達到預期效果適用這些“干貨”所需消耗的資源。一般說來,資源指的是有時間資源和金錢資源。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元素(可以省略),明確指出所需資源的文章,通常會讓人覺得很踏實,更重要的,是能給讀者一種盼頭。啊,半小時就能讀完一本書!啊,30天就能變自律!啊,3個月就能學會XX,這樣的一個時間期限會給人期待,人們自然很愿意看這種讓他們有所期待的文章了。
X個方法:X代表的是數字,方法可以替換為其他的詞語,比如原則、技巧……還有推薦類的文章就是具體的東西,比如網站、比如書籍等等。數字X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元素(可以省略),和“資源”一樣,這會讓人覺得踏實,靠譜。
效果:效果就是使用這些方法所能得到的效果。在寫效果的時候,最重要的是要突出變化,比如“從自卑變得自信”“從零開始……”這是一個必備的元素,而且是重中之重。你的干貨想要吸引人看,最關鍵的就在于你的文章能給人帶來什么樣的變化,要知道,簡書上的人,大多是要要求上進的呢。
以上幾大元素就構成了一篇熱門干貨文章標題該有的幾個元素,大凡是熱門干貨文章,其標題不外乎就是上面四個元素的排列組合。
不過,為了加強文章標題的吸引力,有些人會在標題中加上“一定”“必須”“必備”“快速”“高效”“就夠了”一類的字眼,因為我覺得這類標題往往言過其實,所以,我就主動回避了那些文章。那些看上去貌似很有用很炫酷的技巧什么的,有時候在別人眼里不過是一些小兒科的東西罷了。記得一位朋友曾經說過,干貨這種東西,從來都只是哄哄小白的。這話說得有些偏激,但我沒法反駁,確實在理。以我自己的感受而言,簡書熱門的干貨,確實感覺很簡單,倒是一些沒有什么閱讀量的文章反而能讓人耳目一新。這個,好像得隨緣,我也不知該如何去找到這樣的文章。不過我們要討論的熱門文章就很容易看到了,下面,就舉幾個例子,大家來直觀地感受一下:
大學,我用這六件事情改變自己
大學四年,如何快速賺到自己的第一桶金
十分鐘幫你找到適合自己的職業
30天,如何變成一個超級自律的人
六大類常用的專業搜索工具
7個月,我用這五個方治好了“懶癌”
25歲前必讀的書,使我受益一生
讓你的聲音好聽又有魅力的訓練方法
提高情商,我推薦這六本書
如何從零開始打造自己的影響力?
每天這17件小事兒,讓人更聰明
四個月考上研究生,我是這么做的
讓你薪資翻10倍的網站,大學生與職場人請收藏
從拖延到高效,我推薦這7本書
PPT速效裝逼,你需要知道的這8個網站
這10件事,送給20歲的你,讓30歲少些后悔
學會時間管理,掌握這幾點就夠了
都說“題好一半文”,我想,這一點在如今的互聯網快餐閱讀時代尤為突出,沒有一個好的標題,你的文章內容即使再好,可能都沒有什么閱讀數,因為,大家不會點開的文章去看的。我想,我的這篇文章就沒有什么人看,但如果我把文章標題改為“4個方法,讓你的文章迅速成為簡書熱門”的話,閱讀量肯定不低。只是我這個人性格或許有些古怪吧,不喜歡去迎合什么人,我就寫我喜歡的文章,你若愛看,咱們是朋友,你若不喜,那就再見。
1.2內容
從標題上我們其實就已經可以推測文章的內容。一般而言,這類文章行文風格不外乎兩種,一種是橫向列舉式(我瞎編的詞,后面也是一樣),另一種是縱向推進式。兩者其實就是基數詞和序數詞的區別。
1.2.1橫向列舉式
先說這橫向列舉式,這種行文方式條理特別清晰,因為是一條一條列舉的,當然有“條”理了。這類文章,我想是很適合收集控來寫的。這類文章,本身沒有什么太多的技術含量,就是列舉每一個要推薦的對象,書籍啦,電影啦,網站啦什么的,然后再簡單介紹一下。我對這一類文章不怎么感興趣,看到這類文章向來是直接過濾的。就說書單,我一直覺得看書是一件很個性化的事情,所以我有自己建立書單的方法,而我自己建立的書單,很自然都是很對我胃口的書了。其他方面與書單類似。不可否認,這類推薦XX的文章應該還是有用的,不然,評論區也就不會有那么多的“感謝分享”了。對于這類文章,我覺得有必要提醒大家一點:貪多嚼不爛,適合的就是最好的,即使是大神推薦,未必對你就好使。
1.2.2縱向推進式
再說縱向推進式,這種行文方式也很清晰,按照順序一步一步推移,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最后會的到什么樣的一個結果,這個,其實就稱得上是教程了。但是教程類的文章比之推薦類的文章似乎上熱門要難一些,大概是因為這類文章通常帶有一些專業性,本身的受眾就不是太多,再加上大家可能只是在手機上看看簡書,就跟看“今日頭條”似的,真正想要學點技術的人并不太多吧。而且,說實話,我感覺在簡書這個平臺發布技術博客,想要傳達給真正想要傳達的受眾,還是不容易的。畢竟,看技術類的文章,大家更喜歡專業技術論壇吧。
嗯,上面所講的是比較正常的干貨,雖然我個人不太喜歡,不過文章確實有一些實用性,這一點無可否認。但我還是忍不住要說說某些所謂干貨,要是不說,我真覺得對不起我自己。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一篇“干貨”,就是:
最全面的Word教程總結,建議收藏
什么叫最全面?既然用了“最”字,好歹要有個對比吧?然而,并沒有。而且,像Word這樣的強大的軟件,居然有人敢說“最全面”的教程。也是夠狂妄的。實在受不了,點進文章看了一看,嗯,我可以很負責地說:“這是我見過最爛的Word教程。沒有之一。”世界上有沒有比那個更爛的教程,我不知道,但就我目前看過的教程而言,真的沒有更欄的了。我甚至覺得那種東西稱為教程,可能真的會誤人子弟。我曾經也想過要要自己寫教程,但是出于這樣那樣的考慮,我放棄了。因為我發現,教程不是那么好寫的東西,當別人把你奉為大神,帶著無比崇敬的心情學習你的教程,那種沉甸甸的分量我承受不來。當初在大學的時候作為某社團媒體技術部的部長,給學弟學妹們培訓PS的時候,我開始明白一本好的教程是多么重要的存在。剛開始的時候,推己及人,我覺得很多基礎性的東西大家都懂的,所以前幾堂課講得很飄忽,自己寫的培訓教程也是盡可能簡潔,結果就是學弟學妹拿著我的教程自己練習的時候,總是問我這樣那樣的問題,而這些問題我的第一反應是“你這都不知道?!”后來我才明白,自己會和教會別人是兩件不同的事情,教程這種東西,不是每一個人都可以寫的,因為那不是一個人的事情,它可能會影響到很多人,而一份低質量的教程是會害人的。希望看到這篇文章的各位看官,在面對一本教程的時候,不要著急地就照做了,先思考一下這本教程是否適合于你。如果這本教程你讀起來感覺非常費力的時候,不要埋怨自己太笨,也別抱怨自己不夠努力,這也許不是你的錯,只是那本教程寫得太垃圾了而已。這年頭,似乎什么樣的人都能成為老師去指點別人,但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成為好老師的,不是每一個人所有義務要對你負責。我想,明白這一點是很有好處的,這將會讓擁有批判的能力而不至于盲從。
哎呀,我好像跑題了(跑題的地方還特意加粗,生怕別人不知道,笑),我只是想分析一下簡書熱門文章而已,一下子似乎又扯遠了,抱歉抱歉,我們接著來分析簡書熱門。
2.社會熱門話題
社會熱門話題能夠成為簡書熱門,這好像沒什么奇怪的。話題既然都成社會熱門了,在簡書成為熱門,有什么奇怪的呢?這類文章因為已經在社會上已經有了足夠的人氣,所以,針對這類事件發表出來的文章,很容易引起大家的關注,所以,如果不知道怎么寫干貨文章而又想讓自己的文章成為人們的話,評論社會熱點事件是個不錯的選擇。比如,最近的奧運就是個很熱門的話題,幾篇關于奧運的文章也就“順理成章”地成為了熱門。
孫楊和霍頓:前者只丟了金牌,后者卻丟了風度
在理智看待奧運得失的今天,我們是否都欠劉翔一句道歉
奧運:放過寧澤濤吧,他只是個運動員
3.說故事,講道理
就像真理掌握在少數人手里一樣,簡書上的文章,真正有深刻見解的東西,似乎并不那么容易成為熱門,容易成為熱門的,往往是一些非常大眾非常明顯的道理。嗯,小故事,大道理,對,就是那種雞湯一樣的東西。雞湯文的普遍特點就是“重情感,輕邏輯”,就像“星座”學說一樣,雞湯文總是很容易讓人產生“共鳴”,這背后的原因就在于,雞湯文寫的都是一些關于人類所共有的情感的東西,那些文章中所講的東西,或多或少的都和你我有所關聯,讓人覺得,這篇文說的就是我啊。這種感覺,熱衷星座學說的人想必會經常體會到。可以說,只要有人依舊相信星座學說,那么就會有人依舊喜歡雞湯文,心理學上的所說的巴納姆效應依舊會發揮作用。(感興趣的朋友請自行搜索巴納姆效應的相關資料)
舉幾個例子吧。
《能靜下心來讀書的人,總不會過得太差》
《孤獨,是你的人生必修課》
《和優秀的人在一起,就真的越來越優秀》
我不想再列舉了,這些文章所講的道理,基本屬于“老生常談”的范疇,讀書的重要,獨處的意義,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這些東西,前人講過,現在的人講過,將來的人還會講,因為這些實在是再正確不過的道理了,嗯,我就不作過多的評價了,因為這實在是一些再“正確”不過的道理,好像沒有什么討論得價值……
不過這類文章的評論區倒是蠻有意思的。很多讀者會對文章產生“共鳴”,然后在評論區寫上自己的經歷。所以,各位看官若是以后看到這類文章的時候,不妨看看評論區,說不定有驚喜呢。
今天對簡書熱門文章的簡單分析,算是頗有收獲。不過讓我感受最深的還是“馬太效應”發揮的作用——熱門的文章會越來越熱門,而冷門的文章則會越來越冷。熱門的文章,將會在七日熱門、三十日熱門停留很長一段時間,人氣將會變得更高,而冷門的文章,不出意外,將會一直冷門下去。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世界就是這么運轉的,我們只能默然接受……所以,要開始玩套路了嗎,要開始妥協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