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志紅、朱建軍、李子勛、胡慎之等口述.韓湘景主編.只想和你過好這一生.長江文藝出版社,2016.10
? ? ? ? 初見愛情之時,只看到了愛情美好的身影,只是不知道再靚麗的風景,為何日漸變得不同,柴米油鹽的色彩,遮不住歲月無情的漂白,愛情慢慢地變成了雞肋,再慢慢地變成了白開水,再慢慢地可能變成了我們口中苦澀的回味,然后的然后,我們不再談論愛情,因為覺得曼妙的風景之所以曼妙,就是因為它的不可接近和縹緲,所以就有了“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的感慨。
? ? ?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誓言;“相濡以沫,百年好合”的期盼,讓我們在愛情最美的時刻遇見婚姻。相愛時的甜美,婚禮中的浪漫,對于未來生活的期盼,都在兩個人的相處里慢慢變淡。日子過的久了,幸福的心慢慢地感到了不安、疲倦。《只想和你過好這一生》告訴我們,“婚姻是愛情的墳墓”是對婚姻的褻瀆,心理學的專家慢慢地為你解讀,不是婚姻出了錯,而是進入婚姻的我們還沒有了解婚姻的真諦。
1 如何讓親密關系擺脫童年依戀關系的影響
? ? ? ? 一個人在最初的生活里形成的觀念,往往會成為影響他今后人際關系的關鍵。比如說,一個人在小的時候感覺到總是被母親忽略,或者經常被母親批評指責,長大之后工作了,他還會覺得他的領導和同事會對自己不滿,因為他頭腦中會固守一個觀念:我是不值得被愛的。這樣的思想來源就在于同年母親的忽略或指責。
? ? ? ? 心理學的研究發現,童年時期的母嬰依戀關系往往會影響戀愛或婚姻里的親密關系。武志紅說:愛情是親子關系的復制。在愛情中,我們想重溫童年的美好,修正童年的錯誤。比如,曾經感受到被父母拋棄的孩子(并不一定是真的被拋棄),長大后在愛情里往往會擔心自己會被拋棄,所以在兩人的相處里總想時時能夠確定對方是愛自己的,不會拋棄自己的,想要確定的方式就是不停地檢查對方的手機、行程,看看有沒有什么可疑之處,如果有,必定會歇斯底里,因為TA曾被拋棄的童年感受被激起,TA就會像小時候一樣的害怕和恐懼,很多時候TA的配偶會覺得這人不可理喻,但是對于TA來說,卻是最難以承受的情緒。所以為了避免再一次被拋棄,有過被拋棄感受的人往往會在發現對方的蛛絲馬跡之后逃離婚姻,或者抓住婚姻死死不能放手,這樣,TA會認為自己終于扳回一局:我終于不會被拋棄了。這種感受,應對的是TA潛在的感受里的父母,只是被自己的配偶承接了。
? ? ? ? 每一種情愛模式都受到早年依戀關系的影響,生于一個什么樣的家庭,遇到什么樣的父母,是一個人最大的命運。因為這樣的命運,我們選擇了某種類型的人,因為這樣的命運,我們可能把對方變成了某種人,我們看到的只是自己曾經經歷的,而不是真正的TA。識別這樣的命運,覺察到潛藏在自己內心的情愛模式,看到并培養自己愛的能力,建設自己的愛情和婚姻。健康和飽滿的愛情,會讓人獲得溫暖、安全、歸屬感與滿足,愛著卻保持著人格的完整、個體的邊界,并意識到愛情并非生命的全部。
? ? ? ? 識別童年的依戀關系,并不是要把所有戀愛里的問題都歸因于父母沒有照顧好自己,我們要做的,是正確地看待早年的依戀關系,坦然面對過去和過去的自己,并接納過去,學會好好愛自己,愛自己是終生浪漫的開始。每個人的心理都住著一個小孩,那就是內在小孩。看到并溫暖那個內在小孩。李子勛認為,真正飽滿的愛情,一定能讓人體驗到自己內在的變化,這種變化伴隨著痛苦,并且是自覺自愿的。
? ? ? ? 最重要的不是我們曾經發生了什么,而是我們怎么去處理,懷抱什么態度。朱建軍說:一顆傷痕累累的心,是既不能相信愛情和婚姻,也不會給予伴侶尊重和信任的。要想走好這一生,與所愛之人手牽手,就要療愈自己內在的小孩,放下自我成長中的抱怨,為自己的生命負責,也是對婚姻的負責和療愈。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