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前,“讀書無用論”便一直在許多人的口中風行,那時候我國的教育事業發展迅速,大學生的數量與日俱增,由此出現了許多大學生做著普通工作的現象,大學生這個群體不再同以往一樣是能找到穩定的體面工作的代名詞。
也正是因為如此,許多人開始大肆宣揚“讀書無用論”,認為讀完大學拿著低下的工資還不如不上大學,那么事實是否真是如此呢?
首先我們可以來分析一下,宣揚“讀書無用論”的人大多自身的文化修養本就不高,他們衡量價值的方法只是和經濟利益相掛鉤,讀書學習是能給我們帶來許多其他附加的好處,但是從書中學習為人處世之道,掌握技能才是我們的首要任務。
試想,如果一個人抱著掙大錢的目的去學習,我想這個人也一定學不到什么東西。
讀書學習,是向比我們優秀的人學習他們的為人做事之道,更能從歷史的先賢那里擇其善者而從之,從他們走過的彎路里減少自己犯錯的幾率。
當然學習不只是在書中,在社會中,在旅行中我們都能學到很多的東西,但為什么學校才是最適合我們學習的地方呢?首先,學校為我們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和氛圍,在學校里有老師能為你答疑解惑,有同學和你一起共讀求知,你也無需考慮生存溫飽的問題,只需要專心地追求知識即可。其次是從學校里學習的知識都是經過挑選和整理的,他們都是經過歷史和時間的選擇后留存下來的人類智慧的結晶。
在社會上沒有人會向老師一樣有耐心給你解惑,也沒有這么純粹的知識讓你去學,只能通過自己的實踐和摸爬滾打去明白道理,毫無疑問,這樣得來的知識必然會深刻的多,但又何苦要等到那個時候再來后悔該學的時候沒有好好學呢?
那個時候是拿出我們所學的時候,如果你還想再學,自然未嘗不可,只是我想沒有一個單位會愿意花錢雇傭一個啥也不會只會吃白飯的人。
現在學校里的很多在校生不知人間疾苦,卻喜歡整日無病呻吟,覺得自己有多辛苦。如果整天吃喝現成,只用去教室坐著聽聽課也算是辛苦的話,那社會上的任何一個人都活得比你辛苦。
學習并不辛苦,不學習才是人生辛苦的開始。
通過學習你能發現更大的世界,你能選擇的范圍也更廣。
李嘉誠透露,他經商數十載,每晚都會抽出時間看書學習,學習是他在商海沉浮中屹立不倒的獲勝法寶。
可能現在的你聽到長輩對你說好好讀書時會覺得反感,但是這卻是他們的經驗之談,是他們一生落下的遺憾,他們不愿意自己的后輩再嘗文化不夠的苦。
為了未來的自己不后悔,好好學習吧,熱愛學習,是讓自己終生幸福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