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所有的疑惑幾乎可以全部濃縮成一個問題:應給如何生活?《清單人生》讀后感
弗雷德里克.巴克曼的作品一如既往的讓人溫暖和感動,很喜歡他的寫作風格,和《外婆的道歉信》、《一個叫歐維的男人決定去死》兩部做樣品一樣都是描寫平凡普通的人,發生的事情好像就在我們身邊。 主人公布里特.瑪麗是一個63歲的老太太,脫離社會在家做家庭主婦近40年,因為丈夫出軌被迫離家找工作,陰差陽錯的來到了博格這個地方,做娛樂中心的管理員。
剛開始我被布里特古板的性格和必須按照清單做事的生活方式古怪到了,懷疑世界上真的有這樣的人嗎?
雖然她是一個家庭主婦,但是一點都不懶散,總是保持最精致的發型,衣服不能有一絲的褶皺,特別愛整潔干凈,床罩和沙發要用小蘇達清理,擦玻璃必須使用菲克新清潔劑。社交能力很差,說話直來直去,很難有回旋的余地,想要討好人會說“你的發型很好”,回頭還會補一句“額頭窄不適合這個發型”。和就業中心的工作人員約見面時間,被推脫說晚上六點,六點已經下班了,是吃飯時間,她就真的買了吃的,去做了晚飯,六點一起吃的晚飯。
我一邊看一邊想,這樣的人能找到工作嗎?怎么適合社會生活,和人溝通完全不在一個頻道,隨著故事情節的發展開始越來越喜歡這個老太太了,不知不覺被感動到熱淚盈眶。
博格是一個因為經濟危機影響被廢棄的小服務區,一個做輪椅的酗酒女人經營著一個臟兮兮的混亂小超市,是小鎮的中心,兼有披薩店、快遞、郵局、修車行、醫療中心的功能,足球場被關閉了,孩子們隨意在小廣場上踢著足球,時不時的會砸到人的頭上或者其他什么地方,人們懶散消極,卻因為布里特的到來發生了改變。
喜歡被別人需要是因為心里盛著滿滿的愛。
布里特是孤獨的,她一個人來到這個陌生的地方,不知道該如何與人溝通,孤獨到每天和老鼠聊天,不停的打掃衛生。當孩子們邀請她做足球教練的時候,盡管她對足球一竅不通,連世界杯是什么都不知道,她還是答應了,因為她感受到了被需要。她一輩子都是為別人活著,照顧丈夫的父母,丈夫的兩個孩子,每天很忙碌,忙碌到沒有時間出去工作,甚至沒有要自己的孩子。
當感覺被需要的時候,她的心就滿了。
她和視力不好但是懂足球的胖女人銀行一起帶孩子們踢足球,給孩子們把秋衣洗的干干凈凈,帶孩子們去參加比賽,重新燃起了小鎮的熱情,人們不知不覺的發生的變化,重新喜歡上了這個小鎮,不再想賣掉房子搬走了,也喜歡上了布里特。
布里特也因為孩子們和小鎮上的人們發生了改變,她被更多的人需要,就有了一份責任感,非常投入的去做每一件事,甚至來不及顧及自己的生命,在持槍搶劫犯面前,敢用身體擋住其他人,盡管害怕的要命,也不給歹徒打開收銀箱。執著的去鎮上給孩子們申請建足球場,把要做的事情列到清單上,堅決不改變,被告知不可能就天天去,因為薇拉說踢球的時候會忘記一切,孩子們在踢球的時候可以不顧一切,非常開心,大人們在踢球的時候可以忘記經濟危機帶來的煩惱。比賽的時候,孩子們的第一個進球讓布利特不由自主的跳了起來,一個不懂足球的老太太,居然因為足球體驗到了激情,激情是什么?那一刻她發生了改變。
到了一定年齡,人生所有的疑惑幾乎都可以全部濃縮成一個問題,應該如何活著?
布里特的丈夫肯特來找她,請求她原諒,布里特沒有選擇和前夫回家,也沒有選擇在博格認識的新的追究者警察斯文,最終選擇獨自駕車前往巴黎,因為去巴黎是她從小的夢想,一直想去確沒有勇氣去,即使63歲了又能怎樣,只要有夢想,什么時候實現都不算晚。
人生有一種艱難是舍棄務必熟悉的生活,重新開始,但是只要努力,勇敢的堅持,什么時候都可以重新開始,改變可以發生在很多年以后的遙遠的將來,也可以發生在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