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家里有人得了抑郁癥,那一段時間內,你可能會先陷入自責的陷阱中。不斷地復盤和發問,我究竟做錯了什么,導致他或者她居然得了這種疾病?也有可能同時你心存幻想,這不是病,是這個親人一時遇到了挫折或者煩惱想不開,以后事情過去了就好了。
就這樣,你安慰著,并折磨著自己。
然后,疾病就是疾病,和你是否關心對方,他/她是否心存良善,是否 有輝煌的過去毫無關系。這一刻,他/她(為便于交流,以下統稱“他”)就如同一個被打碎的瓷娃娃,千蒼百孔地難以站立起來。他可能只需要你的支持、最大限度地容忍和理解,但是談何容易,我們自己是在各種各樣的生活場上努力并可能因此得益的人,我們怎么忍心看著自己親人一蹶不振,成天困守在居室之中。
于是,買來了市面上大量的書,卻發覺每個抑郁狀況還有所不同。抑郁就像一種藤蔓,吞噬了他的還有你的活力和信心,唯一的解藥就是放過,放過自己,放過他,一邊努力治療,但一邊刻意減壓,我們知道壓力仍舊在,但是必須刻意減輕壓力,讓自己相信會好起來。
如果沒那么快恢復怎么辦?就想著他是病了,還是要相信對方,給對方最大程度的寬容與支持,給他機會去走出去,但如果他不想出去,那就自己高高興興出門,這個病不應該捆綁家里更多的人,至少家里多一個樂觀積極的人,也會少一份對方的焦慮。
至于這個日子什么時候到頭?我也不知道,生活總有一個終結,我想著這一切無論如何我認真地活著,對方也在盡力地讓自己恢復,這樣的話,就珍惜這種相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