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 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于是,顛沛必于是。”
【注釋】
▲富與貴:富,富有;貴,指地位尊貴。古稱有爵祿者為貴,無爵祿者為賤。
▲道:正當的方法。
▲處:安處其中。
▲惡[wù]:厭惡。
▲惡乎[wū hū]:古同“烏”,疑問詞,哪,何,怎么。惡乎成名,怎么能成就君子之名呢?
▲終食之間:終,完成。吃完一頓飯的時間,形容時間很短。
▲造次:匆忙、倉促、緊迫、急迫、須臾。
▲顛沛:困頓挫折、顛沛流離。
【譯文】
孔子說:“富有和尊貴,是人人都想要擁有的。不用正當的方法得到富貴,君子不會安處其中。貧窮與低賤,是人人都討厭的。不用正當的方法擺脫貧賤,君子是不會接受的。君子如果放棄了仁,又怎么能叫君子呢?君子連一頓飯的時間都不會背離仁,即使在最急迫的時刻也必定緊守仁德,在顛沛流離的時候,也一定會固守仁德?!?/p>
【學而思】
君子心里要時時刻刻裝著仁,做到“里仁為美”。無論是富貴與貧賤,還是順境與逆境,都要心存仁厚,須臾之間都不能違背仁義道德。正如孟子所說:“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保ā睹献印る墓隆访献诱f:“富貴不能使自己的言行舉止過分、違背禮,貧賤不能變其節,威武不能挫其志,這才是真正的大丈夫。”)
《衛靈公篇》15.6 子張問行。子曰:“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立則見其參于前也,在輿則見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弊訌垥T紳。
【知識擴展】
?《禮記·坊記》子云:“君子辭貴不辭賤,辭富不辭貧,則亂益亡。故君子與其使食浮于人也,寧使人浮于食?!?/p>
(孔子說:“君子推辭高貴而不推辭卑賤,推辭富有而不推辭貧窮,這樣動亂就會逐漸消亡。所以君子與其讓所得的俸祿超過自己所具備的能力,寧可讓自己的能力超過所得的俸祿。”)
《孟子·告子上》孟子曰:“欲貴者,人之同心也。人人有貴于己者,弗思耳。人之所貴者,非良貴也。趙孟之所貴,趙孟能賤之。詩云:‘既醉以酒,既飽以德?!燥柡跞柿x也,所以不愿人之膏粱之味也;令聞廣譽施于身,所以不愿人之文繡也。”
(孟子說:“希望顯貴,這是每個人都有的心里。每個人身上都有可貴之處,只是沒有好好思考罷了。人們平常所尊貴的,不一定是真正值得尊貴的。趙孟能讓一個人或一件東西尊貴,趙孟也能使他變得低賤?!对娊洝飞险f:‘酒已經喝醉,德已經具備?!钦f讓人滿足于仁義道德,不希望人們僅僅貪吃美味佳肴。眾所稱譽的名望已經獲得,就不要羨慕別人刺繡精美的衣服了。”)
錢穆《論語新解》:“人之不仁,非由于難得之,乃由于輕去之。惟君子能處一切境而不去仁,在一切時而無不安于仁,故謂之君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