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上說,經絡是運行氣血、聯系臟腑和體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是人體功能的調控系統。
經絡是細胞群、體液、組織液之間交換能量通道,并且形成低電阻、神經信息和生物電信號的網絡叢群。
圖片發自簡書App
朱肱提出《傷寒論》三陰三陽即足之六經,即足太陽膀胱經,足陽明胃經,足少陽膽經,足太陰脾經,足少陰腎經,足厥陰肝經。并用此六條經絡的循行及生理特點來解釋傷寒三陰三陽病證的發生、傳變及轉歸機理。他指出:“足太陽膀胱之經,從目內眥上頭連于風府,分為四道,下項并正,別脈上下,六道以行于背與身為經。太陽之經為諸陽主氣,或中寒邪,必發熱而惡寒。緣頭項腰脊,是太陽經所過處,今頭項痛,身體疼,腰脊強,其脈尺寸俱浮者,故知太陽經受病也”(《南陽活人書?卷第一》),……其余諸經也是如此地運用經絡理論闡述病證機理的。由于朱肱以足六經論三陰三陽,后來人們也就習慣地稱傷寒三陰三陽病為“六經病”,“六經病機”,“六經辨證”。這就是《傷寒論》的“經絡”說。
圖片發自簡書App
下焦寒是陰虛火旺引起的,通過足六經刮痧來以通為治而補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