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這本書,是通過校圖書館官網的排行榜。借閱量能夠排在前列,說明是本好書,就是懷著這樣簡單的想法才借了它。
書中的語言簡單幽默,確實有讓人感覺受到啟發的哲理性語句:
大學時光轉瞬即逝,我們不過是學校的匆匆過客,草木可以在校園里年復一年地生長,而我們卻注定要很快被另外一群人替代。大學并沒有義務幫我們找到工作,自己的未來要自己爭取。在大學,我們要學習的并不是教材上的知識理論,而是將知識和理論應用于社會實踐的能力。不管在任何行業工作,所面對的問題都是紛繁復雜而且瞬息萬變的,如果沒有系統分析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就算把所有的書本吞進肚子,也絕對不可能脫穎而出。這些道理,自然是明白的,不過總是喜歡為自己的懶惰和墮落找找借口罷了。
守時和注重儀表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也是對別人最起碼的尊重。
對于學校和專業,要積極努力,但也不能因此而過分自信或自卑。有些東西,一旦走出校門就再也不會有機會去學了,所以需要積極努力地去學,但是,你只是你,只是學校某個專業中的某個人而已,沒有哪個用人單位會認為你一個人就可以代表你的學校或者你的專業。
要想擁有良好的人脈關系,首先要讓自己具有成為別人有利人脈的資本。不管出于哪方面的原因,提高自身能力都是有利的。作者在書中有提到一件事例,因為和某公司老板有共同的興趣愛好而成功合作。雖然這種情況伴有偶然的成分,但確實如作者說的,編張只有一個網眼的漁網或許也能捕到魚,但這靠的是運氣,要想每次都能捕到魚,那就必須編織一張足夠大的網。對于一些經典的名著和一些著名的研究,都應該有大致的了解,從中挖掘自己感興趣的方面,深入研究,這樣對于世界上任何與你有相同興趣的人就會有不盡的共同語言。
選擇就業還是考研,又或者是創業。在人生的又一個十字路口,往左走一步和往右走一步之后的位置只有兩步的距離,可是,在若干年以后,咫尺足以變成天涯,微乎其微的距離足以改變一生。
ps:第一次看這本書的時候還是大一小鮮肉,現在卻已然可以憑借大四的身份肆無忌憚地享受“學姐”的尊稱Q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