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劍圣喵大師
01
有這么一個問題:
“如果你的前任來找你復合,你想對他說什么?”
點贊第一的答案是:滾!
點贊第二的答案是:快來人啊,有人詐尸了,幫我按住它的棺材板。
點贊第三的答案是: 一個大耳刮子抽過去。
這幾個答案都是出自女性網友,其實我明白,如果真的前任來找她們,也許她們招架不住幾輪就會淪陷。
為什么呢?因為前任依舊能激起她們的情緒反應。
她們忘了一句話:真正的離開是悄無聲息的,真正的遺忘也不是刪掉所有你的回憶,而是看到你時,我的心里泛不起一絲漣漪。
有個答案出自男性網友,我相信這個人能真正忘記前任。
“您好,謝謝您的好意,但是當前我們的條件不能同意您的提議,感謝您對我的關注。”
分手后不可以做朋友,因為彼此傷害過;分手后不可以做敵人,因為彼此相愛過。所以,只能做最熟悉的陌生人。
如果是我的前任找我復合(當然她也不會),我是無法答應她的請求,這無關于我們是否曾經深愛過,也無關于我是否是一個專一深情的人,更不在于什么好馬吃不吃回頭草。
而是我明白,我的情感模式已經變了,變得不能再適應當初的那段關系了。
當年我喜歡一個人,可能喜歡她有九分,但我最多能表達出三分。
而如今,我喜歡一個人有七分,我會強制自己在內心減少兩分,然后我能表達出九分。
為什么?因為我已經不再年輕了,我的內心上著無數的鎖,我很清楚的知道生活中有多少人在對我虎視眈眈,所以愛情這件事,我實在是做不起奢侈的電影夢了。
我多么希望我還是那個,操場上,回轉運動時偷看你一眼的三好學生。
我還是那個,天天跑到你宿舍樓下打開水的木訥學長。
我還能是那個,深夜躲在被窩里扒許巍的詞,想為你寫一首歌的放蕩才子。
可惜我不再是,也不能是了。
我太累了,再也不能毫無保留的付出了!
我希望我的情感還像當年一樣,有著滿滿的一杯水。這樣我就可以繼續不顧一切的委曲求全,沒有底線的一退再退,毫無羞恥的自我感動。
可惜啊,我現在清醒了。你知道嗎?我已經理智到無法再被愛情欺騙時,這是何等的悲哀與失望。
當紫霞仙子離開至尊寶后,至尊寶就可以成長起來,但至尊寶變成齊天大圣后,他將再也愛不了任何人。
為什么那么多人看了前任3哭成狗,因為我們看到了電影里的自己。
那一刻,我們突然明白了那些,看不開的錯過,與放不下的離開。
孟云趕到林佳門口時,看到另外一個男人的鞋時,他轉身離開了。
那會我痛罵他,我覺得要是我,我一定會奮不顧身的敲門,然后拼命挽回我最愛的人。
但后來,我發現這其實不是個勇氣的問題。
孟云知道,林佳已經不能再像以前一樣毫無保留的支持孟云的事業,哪怕孟云不回家,哪怕孟云天天是應酬,她也無怨無悔。
其實林佳沒有那么偉大,她只是個普通的女生,一個需要抱抱的姑娘。
她需要一個人在她換季生病的時候陪著她,而這個人不是那事業看得重于一切的孟云,而是那個送她到KTV門口卻一直等著的老實人王鑫。
孟云也知道,他需要一個能幫助自己事業的人,這個人就是那個叫他大叔的王梓,哪怕他最愛的是林佳,哪怕他曾經在街角放棄了王梓。
兩個人的情感模式都變了,一個人變得需要別人溫暖,一個人變得懂得給別人溫暖。
當大家看到孟云穿成至尊寶、林佳吃芒果的時候。
大家都以為他們是如此深愛對方,一定是想挽留對方吧。
其實大家都錯了,他們這么做是為了兌現最后的承諾,而兌現這個承諾的目的,是為了在心里徹底放手。
左耳里有這樣一句話:前任也曾是對的人啊!
前任確實是對的人,但前任和你都不是一成不變的,但一段關系發生改變時,前任就錯了!
02
心理學家Shulman & Kipnis發現,在戀愛的初始階段,青少年強調戀愛關系的親和特征,視戀愛關系為一種陪伴關系(companionship)。
在這個階段里,戀人更強調激情和快樂,他們重視的是對方和自己“聊不聊得來”、“來不來電”、“有沒有心動的感覺”,在一起的話,是否能給自己帶來一種全新的體驗。
如果在這個階段分手了,那戀人是有復合的空間的。前提是某一方必須展現出另外一方所沒有看到的特質。
用前任攻略2的話說,如果你覺得自己只是看到了你的一小部分,你身后還藏著一個珠穆朗瑪峰時,他便會開始好奇,進而攀登高峰。
但隨著性行為和深度思想交流的進一步發展,戀愛關系會轉向承諾和忠誠,有些甚至會發展出依戀和支持的關系(Shulman & Scharf, 2000)。
如果在這個階段分手,會對人造成精神重創,因為人已經修改了情感模式來迎合對方,并進行了大量的自我暴露,此時分手就相當于精神支柱瞬間崩塌了。
通俗地說叫:“你仍舊是我的軟肋,卻不再是我的鎧甲”。
被拋棄的一方會激活一種,自己的所有人際關系將要破裂的恐懼,進而陷入一種“內部掙扎”的狀態(Campbell, Simpson, Boldry, & Kashy, 2005)。
掙扎什么呢?掙扎一個其實你早就知道的答案。
這個答案很簡單,簡單的很遺憾。
當你問他:你到底有沒有和她拉手擁抱?
他沉默了,你不要再問了,沉默就是答案。
但你邀約她一起回家去見父母時,她遲疑了。
別繼續邀約了,遲疑就是答案。
當你病的很厲害,他只是托你朋友捎來藥時,別問他為什么?沒有主動就是答案。
在成年人的世界里,沒有爽快答應就是拒絕,難道你從來都不知道嗎?
前任3里,林佳分手后的一段時間是很糟糕的,幾乎丟了工作。她的閨蜜都在不斷告訴他,孟云和余飛都是渣男。
當她一個人旅游后,她突然發現,她在感情中失去了自我。為了孟云的事業,電影也沒看成,答應的旅游也沒兌現過。
于是她發現,那種不怕受傷的支持,她做不到了。
孟云分手的前半段是快樂的,整天泡吧撩妹搞雙胞胎,期待著讓林佳后悔。可當激情褪去,他突然羨慕起余飛和女友那種“借著吵架的梗,撒著思念的嬌”的浪漫。
電影里說過:“一切看起來都只是尋常,他就多說了那么一句話,不經意間流露了真實的想法,而你就那么敏感地感受到了,有一盞燈在你心中熄滅,有一扇門在你心底關閉。”
分手后期待讓對方后悔,其實還沒有想通。
你需要真正想通的是,我們到底在哪里不適合?
明白了這一點,心里的傷痛就會褪去,前任就會變一道回憶存在你心中,幫助你成長。
那時你會真正明白,所謂戀愛,其實兩個強者之間的錦上添花,而不是弱者之間的相互取暖。
如果你仍對前任戀戀不忘,你不妨去見他一面,你會發現他依舊是那個死樣。你所有對他的幻想,其實都不存在。
放前任走吧!你必須明白,現任就是你的成長,而因為成長,我們也可能說散就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