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劉夏
拿下來駕照近三年,但基本上沒怎么開過車,但近日被爸媽以各種理由拖出去當司機。
“閨女,我們開車去買菜。”
“閨女,我們開車去超市吧。”
“閨女,送我去公園那邊。”
……
明明是走兩步就能到的地方,非要開車繞上一圈。
歸結一點:哪人多,往哪開。
勞神費力又污染環境,美其名曰:練車。
“快點兒,怎么這么慢。”
“等一下,這兒人太多了。”
“踩油門,走。”
“等一下,前面有車。”
“后面車離你這么遠呢,你快拐呀。”
“等一下,它快追過來了。”
確定絕對安全了,才能放心走啊。
于是一路我穩穩地慢慢地行駛著,一旁的爸爸卻已急躁不已。
回程由爸爸駕車,我坐副駕,起步、提速、轉彎、掉頭,兩旁的樹刷刷地后退流暢平穩,一氣呵成。幾十年的駕駛經驗是我一個小菜鳥無法企及的,目前為止。
到家,停車。
爸爸看著我說:“這才叫開車,要穩也要快,你永遠不知道下一秒哪個路口會有車出來,可你還是要走啊,總不能停在這兒等著。”
熄火,下車。
我看著車,點點頭。
頭頂烈日炎炎,金屬車身有著冰冷的質感,卻也燙得驚人。街上車水馬龍,呼嘯而過的車輛川流不息,伴著陣陣蟬鳴鳥語,有著手中西瓜的味道。
下一秒會發生什么,誰也無法預料。
下一秒,蟬會叫嗎?
下一秒,叫聲會停嗎?
不知道,叫不叫也阻止不了夏天的炎熱。
下一秒,哪個路口會有車出來?
下一個路口,會不會有車出來?
不知道,有沒有車我都要繼續前行,總不能停下來等著。
原地打轉停滯不前,或許并不是因為前方荊棘滿地,而是被“等一下”的自己困在其中。所謂追求安穩,亦不是不差分毫完美無缺的嚴謹,只是“等一下”拖住向前邁步的勇氣。
朋友遇到一條心儀的裙子,樣式簡單,卻格外襯托她的氣質,價位也合理,滿心歡喜決定買下,卻意外得知過幾天做活動會減價,她打算等等再買。等到商場打折,陪她再去購買,裙子已售空,再也沒遇到如此心儀的衣服。
會遺憾吧,可是習慣等一等,等到最穩妥的時刻,卻忽略了最好的時機。
想看一個電影,等到有空閑時間再去看,那時電影早已下架。
喜歡一個女孩子,等到變得更優秀再去表白,女孩子被別人追走了。
得到一份工作,等等也許收到更好的面試,結果失去更多機會。
“等等”像一句咒語,施咒者是自己,詛咒者也是自己。
有時候在想,等一下,一切也許會如計劃般完美無缺,又有何妨?可未來總是未知,每一個變數都會改變結局。路在前方,路口伴兩旁,不走,停在原地,等待你的完美條件;走,大踏步向前,什么也阻礙不了你的前進。
《飲食男女》中朱師傅說過,人生不能像做菜,把所有材料都準備好了再下鍋。你非要等“齊備”了才開工,可能永遠也等不到那一天。
世間哪有這么多“如你所愿”,能夠在既有約束的條件下,用有限的資源來做一些沒有把握的事,并平和地接受不理想的結果,才是生活沒有PS過的常態。
想起一句很俗氣的話:世界本來就不完美,所以你不必無缺。坦然接受所發生的一切,不是很酷嗎?
?
等待漫長且難熬,猶豫躊躇的結果也不一定是稱心如意。
與其等待天時地利撞上人和的完美時刻到來,
不如大踏步勇往直前,接受四面八方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