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傲慢與偏見》這本書在二十多年前就已經讀過,那時候因為家里條件不好,沒錢買書看,都是同學之間互相借閱,看完了再換一本書。那個時代是瓊瑤崛起的時代,同學們會偷偷摸摸的在課間拿著課外讀本在那翻閱,好奇心促使自己也借了一本翻閱,一看是談戀愛的,還死去活來,看不明白,以后有關言情小說就會繞道而行。
? ? ? ?《傲慢與偏見》應該是我看的第一本外國小說,當初第一次看的時候,對外國人名感覺繞口,但又說不出來的喜歡,情節扣人心弦,讓人忍不住要一口氣讀完它。第一遍讀完后又有讀第二遍的沖動。
? ? ? ?《傲慢與偏見》是英國著名女作家簡.奧斯丁的代表作,這篇作品描寫十八世紀末到十九世紀初相對保守的英國人門第觀念下普遍的生活方式和世態人情。班納特先生家有五個女兒,每個女兒的性格都不同,班納特夫人因為沒有兒子繼承遺產,出于做母親的私心,想把女兒都嫁的好一些,但是班納特夫人自私,膚淺,愚蠢而不自知,連她的丈夫都以取笑她與幾個小女兒為榮。這篇小說通過班納特先生家五個女兒對待婚姻態度的不同,刻畫出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大女兒吉英溫柔賢淑,漂亮大方,父母把她教育成典型的英國貴族小姐;二女兒伊麗莎白聰明機靈,雖沒有吉英漂亮,但遇事自有主張。三女兒瑪麗資質平庸卻自大,總想在人前出風頭;四女兒凱蒂個性浮華,沒有主見,注重享樂;最小的女兒莉迪亞張狂膚淺,最喜歡的就是參加各種舞會,卻最得班納特夫人的歡心。
? ? ? ?故事通過小鎮上搬來了彬格萊一家而開始,彬格萊先生是個條件非常好的單身漢,小鎮上所有有女兒的家庭都把彬格萊先生作為女婿的最佳人選。彬格萊先生在自己的家中舉行舞會,姑娘們打扮的花枝招展,希望能得到彬格萊先生的青睞。而其中吉英的美貌溫柔很得彬格萊先生的歡心。班納特夫人借此希望吉英能與彬格萊先生成就好事,并在這種場合大肆炫耀。與此同時,舞會上出現一位英俊富有的達西先生,但這位達西先生的眼光一貫挑剔,竟然看不上宴會上的小姐,寧愿呆站著也不愿邀請人跳舞,還因為他的怠慢得罪了伊麗莎白,這也讓初次見面的伊麗莎白對達西產生了偏見,覺得達西是個傲慢的家伙,而不愿跟他多接觸。達西卻在舞會后逐漸發現伊麗莎白的美好,當達西看見伊麗莎白踩著泥濘到彬格萊家看望感冒生病的姐姐時,達西看到的不是伊麗莎白的狼狽,而且她那雙明亮有神的大眼睛。但是兩人的家庭條件懸殊,伊麗莎白家人的愚蠢,使得達西覺得伊麗莎白配不上自己,達西克制自己的感情不向伊麗莎白表白,當再次遇見伊麗莎白并聽說伊麗莎白不舒服時,矛盾中的達西經過思想斗爭,去看望伊麗莎白并向伊麗莎白求婚,同時也把自己的困惑,矛盾心理告訴伊麗莎白。蒙在鼓中的伊麗莎白對達西的求婚反應遲鈍,借機表達自己對達西性格上的不滿,并拒絕了達西的求婚。
? ? ? 達西并沒有因為伊麗莎白的拒絕對她產生不滿,當莉迪亞與韋翰私奔后,默默的幫著班納特家找到韋翰,韋翰并沒有打算跟莉迪亞結婚,直到達西答允韋翰提出的條件,才跟莉迪亞舉行婚禮,以免班納特先生家蒙羞。而這些事情都是后來通過伊麗莎白的姨媽而知曉事情是在達西的幫助下才得以遮掩,從而對達西的印象有了改觀。伊麗莎白的姨媽帶伊麗莎白到達西的莊園去參觀,通過別人口中得知達西并不像他表面看到的那么傲慢,不近人情,漸漸對達西有了好感。達西姨媽傲慢的指責伊麗莎白配不上達西時,伊麗莎白脫口而出,表達自己的心意,當達西知曉伊麗莎白對自己的愛意,再一次求婚,伊麗莎白含羞答應,故事最終圓滿。
? ? ? 整篇故事對人物心理的刻畫深刻到位,達西與伊麗莎白從互相之間的偏見入手,通過主人公人格魅力的綻放,逐漸發現對方的美好,通過對事件的處理,讓對方的品格袒露,互相吸引。通篇以伊麗莎白與達西的感情入手,其中還穿插了彬格萊與吉英的感情戲碼,莉迪亞的放浪與輕佻,韋翰的虛偽與欺騙,卡洛琳的現實,柯林斯的恭順獻媚。書中人物聰慧與愚蠢并存,通過對比,刻畫出不同人物的心理特征。有些人為了財產而走到一起,比如卡洛琳與柯林斯;有些人為了愛情走到一起,比如達西與伊麗莎白,吉英與彬格萊;更有荒唐的私奔而不知羞恥的莉迪亞與韋翰。每個人對待婚姻大事處理的方式不同,得到的結果也不同。作者反對把婚姻當兒戲,當籌碼,為了地位,金錢結合的婚姻是錯誤的,而只有雙方以感情為基礎,這樣的婚姻基石才能穩固,強調了婚姻的重要性。通篇文字通俗,幽默,以諷刺帶動詼諧烘托出人物的性格特征,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