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號:KnowYourself;公號簡介:幫每個人學會幸福生活。
《三塊廣告牌》是馬丁·麥克唐納自編自導的一部劇情片,講述了一位性格強悍的母親租下三塊廣告牌寫上標語,譴責警局在其女兒被奸殺后數月一直沒查出兇手,引發一場軒然大波。
這部電影的劇情發展出人意料,在黑色幽默的風格下又展現出人性的溫暖,獲得熱烈好評。今天奧斯卡大獎公布了,遺憾的是《三塊廣告牌》沒有拿到最佳影片獎,只拿下了最佳女主角、最佳男配角兩項。但不妨礙我們今天一起來解讀這部影片。
七個月前,米爾德雷德的女兒在出門后遭到奸殺,至今沒找到兇手。
米爾德雷德難以釋懷,看到警局的注意力已從這個案件上移開,只管當地的小偷小摸,她非常憤怒,租下三塊廣告牌,直接印上大字“強奸致死”、“依然沒有抓到兇 手”、“怎么回事,威洛比警長”,強烈譴責警察局在這樁命案上的無能和不作為。她知道這三塊廣告牌肯定會引發沖突,她嚴陣以待,面對各種壓力。
小鎮是熟人環境,雖然人們同情米爾德雷德,但都覺得廣告牌的事有些過火。牧師前來調解,米爾德雷德一點面子不給,直接將他罵走。而警長威洛比并非是玩忽職守之人,他愛崗敬業,性格和善,備受愛戴,他還身患癌癥,活不了多久,這讓很多人都對米爾德雷德產生惡意。
米爾德雷德看牙時,牙醫似乎想替警長出口氣,米爾德雷德直接搶過鉆牙器,在他手指上鉆了個洞。她開車送兒子上學,有學生朝車上扔飲料,她走上前去直接踢向學生的襠部。
鎮上很少有人支持她,就連家人也沒有和她站在一起。這件事讓兒子在學校中備感壓力,他也不愿讓廣告牌不斷提醒自己家中發生的慘案。前夫對此事也很憤怒,回家一趟,差些要痛打米爾德雷德。
米爾德雷德只是想替慘死的女兒討個說法嗎?她的行為有伸張正義的動機,但更多是出自她自己內心的愧疚,和對自己的譴責。事發前,女兒想用一下家里的車找朋友聚會,米爾德雷德拒絕了,兩人吵起來。女兒出門前說了氣話“我希望我半路被強奸”,米爾德雷德懟了一句“我也希望你在半路被強奸。”不料一語成讖,現在米爾德雷德萬分后悔,她不禁自責,要是當初讓女兒開車,或許她就不會遇難。
還有一個原因非常重要,就是米爾德雷德和女兒的關系。
女兒很叛逆,在門上寫著“危險”,禁止母親進入自己的房間。她們的關系很差,經常吵架,但米爾德雷德自認為是個好母親,而實際上她根本不懂怎么對兒女表達愛和關懷,至少沒有讓他們感受到。
當米爾德雷德從前夫那里聽到,女兒曾經想逃離這個家、逃離自己時,她無法接受。現在,女兒離世,米爾德雷德無法再去改善關系,要換一種更好的方式去愛女兒也失去了現實中的可能。為了彌補這份遺憾,為了繼續維持她對自己作為母親的形象定位,為了能讓自己稍微心安一些,她必須讓這個案件水落石出,這是她在女兒死后唯一能為她做的事。
她在整件事上表現出來的憤怒,除了她剛烈的性格之外,也是一種自我保護。她通過對警局的劇烈的憤怒,逃避內心對自己的憤怒。她害怕自己對女兒的死去負有一定的責任。從精神分析的角度來說,憤怒是一種和欲望類似的力量。一個憤怒的人,是具有“生”的活力的。假使沒有這份憤怒,米爾德雷德很可能會陷入到自責和抑郁中去,甚至不再想存活下去。
警員迪克森也是一個性格火爆的人。相比于威洛比警長,他是個半吊子警察,工作不認真,上班戴著眼鏡打瞌睡,看漫畫雜志。他性格乖離,滿口爆粗,對有色人種態度惡劣,還虐待囚犯。
迪克森和同事相處得也不太好,常常發生口角。雖然威洛比警長有些討厭他,但他愿意理解迪克森,會偶爾為他說幾句好話,迪克森對警長非常敬重。當迪克森知道廣告牌的事,直接沖到廣告公司,想痛打負責人,最后被警長拉住。
迪克森性格上的暴烈有著特殊的成長背景。父親在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他跟著性格彪悍的母親一起生活,壓抑了自己在精神上的獨立。即便長大了,他仍像個不成熟的孩子,晚上出門還要向母親匯報何時回家。在工作和生活上,母親還時常給他出謀劃策、指指點點,所以鎮上的人嘲笑迪克森對母親的依附。
迪克森是同性戀,但是他不愿接受自己的性取向,排擠和威脅同性戀群體。
迪克森是個自我厭惡的人,他知道內心的軟弱,不愿接受自我,他對這樣的自己充滿憤怒,但又不知道該怎么改變。
他將不愿接受的性格、想法和欲望投射到別人身上,投射到他在警局工作時接觸的囚犯和周圍的同性戀群體身上。在對別人的攻擊和傷害中,迪克森得以一方面覺得“我在懲罰他們,所以我肯定不是他們中的一員”,另一方面通過懲罰了這些自己身上也有的部分,感到一些釋懷和力量感。
之前,迪克森和米爾德雷德因廣告牌的事發生過一些小沖突,隨著警長威洛比的自殺,沖突進一步激化。迪克森直接沖進廣告公司,將負責人從樓下扔下去,又痛打一頓。隨后,廣告牌在夜里被燒了。
米爾德雷德覺得,這肯定是迪克森干的。有句話說“憤怒會招致更大的憤怒”,她于是在深夜用汽油瓶點燃了警局。不巧的是,此時迪克森正在警局里查看威洛比留給自己的信,被大火圍困。他奮力沖了出去,但還是被燒成了重傷。
對警長威洛比來說,三塊廣告牌是不公平的。他是個盡職盡責的人,知道自己工作的邊界,他在現行的法律框架下已經盡了最大努力,仍舊無法查出兇手。這不是他的錯。
他善解人意,能夠很好地理解周圍的人,也會給出適當的關心。他的自殺也不是因為三塊廣告牌。他自殺是因為知道自己已處于癌癥晚期,不愿讓妻子和女兒一起承受最后階段的痛苦,想讓家人對自己的回憶停留在溫柔美好的時刻。
在影片中,威洛比的自殺激化了迪克森和米爾德雷德的矛盾。但他留下的最后兩封信卻成為了全劇的轉折點,也改變了米爾德雷德和迪克森兩個人。
在給米爾德雷德的信中,他希望她能夠理解自己對這個案件的態度,也告訴她,很多命案都是在多年之后的某個巧合下才水落石出,希望她能平息自己的情緒,更耐心地等待。
給迪克森的信起到了更明顯的效果。在這封信中,威洛比敞開心扉地和迪克森聊起了他的人生,他鼓勵迪克森放棄仇恨,要用愛去成為一名警察或偵探。因為愛才能讓人平靜,才能獲得思考,才能解決問題。
威洛比還鼓勵迪克森接受自己的性取向,嘗試接納自我。這樣的話從來沒有人和他說過,當迪克森讀到這封懇切的信,他被深深打動,熱烈盈眶。正是這個瞬間,他的生命似乎獲得了新生。當他發現自己深處大火之中,他拿著米爾德雷德女兒的案件資料,沖出了警局。而米爾德雷德在門口看到他懷里的資料,也被深深觸動。
在這場大火之后,迪克森像是變了個人。他雖然被警局開除,卻依然沒有放棄對案件的追查。
影片一開始,曾經露出過廣告牌租賃辦事處工作人員在讀的一本書,是美國女作家弗蘭納里奧康納的短篇小說集,《好人難尋(A Good Man Is Hard to Find)》。弗蘭納里奧康納是一位美國南部獲得世界公認的天才女作家。她的作品總是描述一些陰暗、邪惡、冷漠、暴力的事件,因而被視為美國哥特小說的一位代表人物。導演選擇在一開始露出這本書,是有他的深意在背后的。
弗蘭納里奧康納是一位虔誠的天主教徒,出生與天主教家庭,一生沒有動搖過她的信仰。她之所以會描寫這么多殘酷、陰暗、暴力的故事,都是為了在這些故事接近結尾的部分,讓故事中的角色面臨一個“天惠時刻(moment of grace)”。用奧康納自己的話來說,“每一小說里都有這樣一個瞬間:你可以感覺到,天惠就在眼前,它在等待被人接受或者遭到拒絕。”
奧康納的小說反復描寫人們在這樣的天惠時刻(也被翻譯為“圣靈顯現的時刻”),是如何產生頓悟,上帝的恩惠如何在一瞬間帶來人們靈魂的改變。同時奧康納還格外強調過暴力與天惠時刻的關系。她說:“我發現,暴力具有一種奇異的功效,它能使我筆下的人物重新面對現實,并為他們接受天惠時刻的到來做好準備。”?
而導演在《三個廣告牌》中,一定程度上也討論了暴力與天惠時刻的關系。大火、警長的信、從火中逃生后迪克森與米爾德雷德的相遇,正是兩人接受了“恩典”的時刻,是頓悟開始發生的一刻。他們的靈魂都在這一刻發生了改變。
或許有些人覺得,迪克森的變化有些牽強,但我們在現實生活中也常常期待這種人生的轉變。甚至有些人也經歷過這樣的頓悟。對自身有了新的認識,對命運有了更好的接受,一直無法找到的道路出現了。頓悟時刻,往往是令人們感受到生活中有神性的時刻。
當迪克森裹著一身繃帶被送到醫院,他遇到之前被自己毒打的廣告公司負責人萊德。萊德剛開始不知道被燒傷的人是誰,表達了關心,當他知道眼前的就是迪克森時,他的心情難以平復,但最后依然將果汁端給了迪克森。這也讓迪克森進一步了解到寬恕和愛的力量。所以當之后,米爾德雷德知道廣告牌是前夫燒的,不是迪克森所為,來向迪克森道歉的時候,他表示自己早已原諒了她。
后來,迪克森還找到了一些案情的線索,并告知了米爾德雷德。米爾德雷德被迪克森感動了。過去曾針鋒相對的人竟然在幫助自己,還鼓勵自己更好面對困境,不要放棄希望。她堅硬冷酷的性格外衣緩緩退下,說了一聲“謝謝你”。
米爾德雷德習慣了用剛烈的性格來面對人生。她甚至不愿容忍他人的脆弱,比如兒子在車上講起家中的慘案時留下眼淚,米爾德雷德開著車也要騰出一只手想擦掉兒子的淚水。而實際上,她并非鐵石心腸,只在獨自一人的時候才允許自己失落和傷心。無人傾訴,她在廣告牌下和一只小鹿說著心里話;無人支持,她將一雙拖鞋想象為兩個自己在互相鼓舞。
米爾德雷德的強悍是她面對生活的一種策略,這種策略顯然成功地為她提供了許多勇氣和力量。但這種策略也造成了其他問題,比如她與兒女的感情溝通就因為她不允許脆弱流露而被阻隔了。在這一系列的事情之后,也是在迪克森的善意下,她才終于學會了嘗試對其他人敞開內心。
之前,米爾德雷德和迪克森都在用個人的憤怒來武裝自己、對抗生活,現在他們終于知道,過去被自己認為的“脆弱”,同樣是一種強大的力量,因為愛和寬恕可以讓人連接起來,而一旦有別人愿意真心地與他們站在一起,他們就會不再那么孤獨和恐懼。說到底,那些假裝強大的人,也不過是恐懼孤獨和無助而已。
愛和寬恕,也往往是在日常的經驗中能夠讓我們感受到“天惠恩典”的時刻。無論你的神是不是上帝,在這里祝福大家,都會能夠在一些時刻,感受到令你飽含淚水的豁然開朗。請你耐心等待頓悟一刻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