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大部分家長都不知道如何面對孩子的青春期?甚至有些孩子的青春期還沒到來,家長就開始心驚膽戰,不知所錯?擔心所謂的“青春期遇上更年期”會碰撞出許多不愉快的火花,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從青春期走過的,這只是自我成長的一個必經階段,只要多了解一些青春期孩子的心里特征,掌握一些相處之道,事實上并非難事!
我認為與青春期孩子的相處之道是:尊重、傾聽、換位思考、理解、共情、關心和少嘮叨。
為了驗證上面的“相處之道”,我給大家分享幾個生活中的小案例。
(一)兒子月考的前一天
一天晚上兒子放學回來,給我說:“媽媽,明天考試。”
“哦,還有需要買的東西嗎?”
“沒有。”
“那今天應該沒有作業吧?”
“沒有”
“太好了!收拾好東西之后,趕緊去看電視吧。”
“哪有你這樣的媽媽呀?太特別了!簡直不論路!”兒子邊說邊笑,但是那個表情感覺老幸福了。
我又笑著繼續說:“怎么了?是不是我應該說,趕緊去復習,去做題才算正常呢?我認為,這與平時的付出和努力有關,也不是這一個晚上就能夠補回來的?除非死記硬背的東西也許還能起點作用,其余的應該還是平時的積累。”
“媽媽,我明天早上早起一會兒,起來背背東西。五點起床吧。”
“五點太早了,還是5點半吧?”
“不行,就五點,你們不想讓我自己定鈴,但是每次早上讓你們早喊我,你們都會推尺二十分鐘。”
“哈哈!確實是這樣,我們也是心疼你,每次真是不舍得叫醒你,想讓你多睡一會兒。你這個年齡正是長身體的時候,身體最重要!行,今天晚上9點之前睡覺,明天早晨五點一定準時叫你行嗎?”
“好的。”
以上這些,都是我一邊做飯,兒子一邊跟我聊的。吃過晚飯之后,他并沒有按我說的去看電視,反而看起了課外書。
后來八點多的時候,妹妹突然想起來,我答應她當天晚上帶她去古城。為了證明我的說話算話,雖然有些晚了,也只能兌現諾言。因此,當我去給兒子解釋一下時,沒想到這家伙正在瀏覽語文課本。
給兒子說完之后,我就帶著妹妹去古城了。爸爸有事也沒在家,中間我一個電話也沒打,沒做任何的提醒,因為我覺得信任二字對孩子來說尤為重要,我從心里也真的相信兒子!
等我們回來的時候,已經將近十點,哥哥早已進入夢鄉。
我也被映入眼簾的這種特殊的留言方式所笑噴!
原來是姥姥打電話過來找我有事兒,但是兒子也不知道我什么時候回來,估計也擔心在古城里不一定能接到電話?所以他為了不影響睡覺,就給我留了個條,而且為了能讓我打開門就看到,于是就想了一個這樣特殊的方法來告訴我。
臨睡前,我專門定了第二天五點的鈴,因為我也要說話算話。
第二天早上,我被鈴聲震醒,迷迷糊糊爬起來去叫兒子,原來他自己也定了鈴,鈴聲正響。我好慶幸自己的說話算話,如果這次沒有按約定來叫的話,估計兒子對我的信任定會驟然下降。
叫醒他之后,我又回去補覺半小時,5點半起來給兒子做早飯。他也緊緊抓住這珍貴的早晨時光,用心的背著東西。
吃早飯的時候,我們聊了許多話題,就是沒說任何關于考試的事情,我也沒有任何的叮囑和強調,我相信不僅僅對于初三的孩子來說,應該是對于大部分的孩子來說,過多的嘮叨、說教和不放心真的會成為教育中的廢話,也許還促成了所謂的“左耳朵聽,右耳朵扔”,也會對下次的溝通造成障礙。因此,良好的溝通也要恰當好處,掌握合理的尺度和方法。
這時候,也許會有家長很不解的說:“真是不論路的媽媽,哪有第二天考試頭天晚上還讓孩子看電視的?我就是控制不住想嘮叨怎么辦呢?”
因此,有時候控制住自己的嘴巴也是一種修煉!
我再給大家分析一下這樣做的益處:
1,考試前不但聽不到任何嘮叨,還建議去看電視,想一想如果做到了這樣,孩子還會抵觸考試嗎?
2,自然平和的心態會讓孩子降低緊張情緒,減少失誤,輕松面對考試。
3,一個晚上的時間能帶來多少神奇的效果呢?如果發現薄弱的環節太多,也許更會降低自信,增加焦慮心態。
我自己回顧一下,如果昨天,兒子跟我說了考試事情之后,我突然變得非常緊張,又嘮叨這個又嘮叨那個的話,孩子會是什么樣的反應呢?換位思考一下,孩子是不是也會變得慌張、心煩意亂,緊張焦慮起來呢?而且下一次孩子還愿意和你聊天嗎?就一個晚上的時間,煩躁、焦慮、緊張和自信、放松、平靜的心態哪一種更有利于考試呢?
有許多家長很困惑:為什么我的孩子每當考前和考試時都變得特別緊張呢?以至于會造成很多的失誤。我覺得我們家長首先要從自身上找一找原因,回憶一下,每次考試前你是如何做的呢?
有的時候孩子的學習真的不是強迫的,尤其青春期的孩子,多換位思考一下,想想我們自己喜歡哪種方式呢?發自內心愿意去做的事情和被逼無奈去做的事情,哪一個更有效率呢?其實,越是尊重理解他,他反而會更加努力,更有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