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付費的興起,讓很多學習資料變得唾手可得。
海量的音頻、視頻、書籍、公眾號……只要你想學,不怕找不到資源。
時間管理、思維、項目規劃、PPT設計、繪畫、理財投資、英語、寫作、演講……五花八門的課程層出不窮。
我想變美、我想身體健康、我想要財務自由、我想睿智、我想提升生命的寬度和深度……
欲望那么多,恐懼那么多,對現實有太多的不滿,對未來有太多的期許,于是學習也變成了一種緩解焦慮的方式。
你們別笑,這就是2018年上半年的我,學習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也可以說是積極的喪人。
切除雜枝、鎖定目標
學習是好事,但一定要鎖定目標,任何一項學習都是有時間成本的,學得太多太雜只會讓自己像個無頭蒼蠅一樣亂飛亂撞,除了收獲滿身的疲憊還有對自己能力的懷疑,什么都想要,也就什么都得不到。
我深刻領悟到自己再也不能這樣用錯誤的學習方式了,痛下決心要改正。
于是我結合自己工作的需要,分成精學和泛學兩個體系,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砍掉了那些不重要現在用不上的學習項目了。
精學,提升我的核心技能
每天早到公司半個小時,利用這半個小時的時間看與工作有關的書籍、公眾號、網站,掌握專業的最新動向和資訊。
我的工作內容不多,項目單一,時間比較自由,每天完成本職工作后還要一些空閑時間。
于是在工作忙完后,我學習的內容也一定是與工作相關的東西。
泛學,拓寬我的知識面,提升我的認知水平
?每天上下班利用聽書工具:喜馬拉雅、樊登讀書會、得到app,通過聽這些書籍來拓展我的知識面,提升我的認知水平,聽完后要做總結以便日后回顧,總結的話可以少到一句話,一個概念多到一篇文章。
正確的學習方式
學習的步驟一定是邊看邊思考,做筆記,回顧總結,用自己的話輸出內容,哪怕是一句話。最后一定是要形成有跡可循的作品的。
比如你想學好繪畫,你的作品就是繪畫作品;你想學好寫作,你有寫過多少篇文章?你學思維導圖,你在每天的學習工作中有運用過思維導圖嗎?你學了時間管理,你每天的時間都管理了嗎?作品就算不夠完美,就算沒有參賽的資格,沒有任何一個人對你的認同,但是你自己呢?你自己有不斷的實踐操作嗎?否則一切的學習都只是你自己緩解焦慮情緒打發時間的一種方式而已。
最好的學習方法一定是在做中學,我的愛人就從來不專門學習,他是在做項目遇到問題后才查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答案的。項目做多了技能自然就過硬了。
學習的最終目的是運用,不運用到實際的話學了再多也沒用,希望以后的日子里我不要再盲目的學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