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部分人都比較關注3月15日。
因為這一天是最貼近民生的日子之一,俗稱“打假日”。
說起打假,不由想起一首歌《霧里看花》(那英)。
嗯?
這不是一首情歌嗎?
NO!
《霧里看花》神似一首情歌,實則為打假歌。
它的詞,是由閆肅老爺子親自操刀撰寫的。
能把一首打假的歌曲,寫的這么朦朧、唯美、抒情,還押險韻,也只有閆肅老爺子有這種功力了。
霧里看花 水中望月
你能分辨這變幻莫測的世界
……
溫存未必就是體貼
你知哪句是真 哪句是假
……
借我借我一雙慧眼吧
讓我把這紛擾
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為什么要把一首看似很嚴肅的主題,寫成情歌樣式呢?
我想,閆肅老爺子的用意,大抵是希望商家和消費者之間,像戀人一樣,有情、有義、有愛吧。
事實上,
商家的為商之道是,高價售出;
消費者的購買標準是,低價入手。
兩種不同理念的人,能做到和諧相處?
不能!
于是就會有 “第三者”插足。“第三者”就是非正規商人。
于是,價格低廉的假貨、高仿、A貨,應運而生。前幾日,在網站上看到一則訊息,說的是,某李姓大嬸花39元,在淘寶上買了一枚3克拉鉆戒,懷疑買到假貨了。
那啥,李大嬸,你這是干嘛啊,秀逗了吧你。就這智商,不被騙那就天理不容了。
不論打假的力度如何,不論打假的頻率如何,假貨始終未曾消亡過。
因為,只要有市場需求在,就一定會有假冒偽劣產品。
這里,應當將“假冒偽劣”,分成兩個檔次來講。
一是假冒,二是偽劣。
假冒產品,就是我們通常看到的高仿,或者A貨。
這類產品,在造型、材質上和正品相差無幾,區別在于工藝,比如高仿LV,不論造型、材質模仿的多像,工藝始終是模仿不了的。
再者,有些在我們看來是假冒產品的產品,也不能完全說是假的,因為別人是有注冊商標的,是受法律保護的。
比如 “雕牌洗衣粉”、“周佳牌洗衣粉”。當然了,“周佳牌洗衣粉”是否有注冊商標,我沒去查詢。倘若是注冊了的,你就不能說他是假貨,充其量是有侵權嫌疑,損害了“雕牌洗衣粉”的利益。
這類產品,說實話,比打了廣告的“正規產品”便宜很多,且洗衣效果一樣。
既然如此,我們為何要去買正品?為何要為商家的廣告費用、明星代言費用買單?為何不選擇“假冒”產品呢?
所以,諸如“周佳牌洗衣粉”的假冒產品,是有消費市場的。
話分兩頭說,假冒產品畢竟是投機倒把的,在日益重視版權的當下,這種產品應當被排斥打擊。
偽劣產品,直白的說,就是以次充好,與假冒產品有本質上的區別。
記得去年3.15時候,央視披露了“餓了么”,稱其加盟店鋪多為無營業執照的黑心商家,使用的食材要么是過期的,要么是羼了大量化學用劑的,總之,都是不宜食用的。注意,這里說的是不宜食用,而不是不能食用。看來,黑心商家的心還不算“黑”——因為眼不夠紅。
看今天,“餓了么”依然大行其道,其廣告貼依然充斥在各個寫字樓的旮旯角落。
倒不是打假不到位,而是黑心商人總會有一套冠冕堂皇的詞,用來搪塞和糊弄消費者。
把A打假了,過幾天,經粉刷之后,A又變成B。
說到底,他們就是,換個姿勢再來一次!
劣質產品之所以屢打不止,一方面是因為消費者的消費意識不健全。你不買,他們自己就沒有生存之地,比如上文提到的“李大嬸”。
這就是“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的另一種體現吧。
另一方面,就是相關部門的“打假”很“假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