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律詩用韻格律常識
? ? ? 格律詩,不允許錯韻。詩中的韻腳如大樓的基石。基石不穩固,樓易傾覆。用韻如下棋調子,如戰場遣兵。沒有規則用韻,就不叫格律詩了,不如叫順口溜或打油詩更好 。
? ? ? 1、撞韻:就是不用韻的那一句(比如七絕的第三句)最后一個字也用了韻腳同韻母的仄聲字。
? ? ? 2、擠韻:就是詩句中過多的使用了同韻母的字,造成句讀拗口。 “擠韻”是指詩文中用了與韻腳同韻母的字,干擾了韻美效果
黃河遠上白云間, 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 春風不度玉門關。
詩中前三句有“遠,片,萬,怨”與韻腳韻母都相同,故擠韻。
? ? ? 3:連韻就是相鄰的兩句押韻句,用了同音字作韻字。
? ? ? 4:戒出韻——出韻即俗稱之落韻,如押“一東”韻之詩,誤押上“三江”韻或“八庚”韻中之字,即為出韻。
? ? ? 5:戒湊韻——所押之韻,與全句之意義不相連屬,而勉強湊合者。 6:戒重韻——重韻即同一韻腳,而重復押之之謂。此在近體詩懸為厲禁,而古體詩則不避。
? ? ? 7:戒倒韻——連兩字而成一詞者,為遷就韻腳,有可顛倒而用之者。如:“先后、新鮮、來去、慷慨、凄慘、輝光、牛馬、地天、玲瓏、參商、羅綺、琴瑟、乾坤”等,然須于義不礙方可。如不可而倒之,即稱之為倒韻,切不可用。
? ? ? 8:戒啞韻——啞韻者,為聲調不響亮,或意義不明顯之謂。如“東”韻之“忡、懵”等字即是。‘葩’即花也,而‘葩’字不響。‘芳’即香也,而‘芳’字不響。以此類推,不一而足。
? ? ? 9:戒僻韻——僻韻又稱“險韻”或“難韻”,即生僻之字,如東韻之“蝀翀”等字。
? ? ? 10:戒復韻——凡意義相同之字,如六麻韻中之“花、葩、華”,七陽韻中之“芳、香”,十一尤韻中之“憂、愁”等字,義皆相同,一詩之中雙押即為復韻,亦宜善為避之。
? ? ? 11:戒別韻——別韻者,同一字因音韻不同,而意義亦別者,誤押之即為別韻。如“重”字于二冬韻作“復疊”解,于二宋韻則作“貴重”解;“降”字于三江韻作“順服”解,而于三絳韻中則作“下落”解;“鮮”字于一先韻中作“新”字解。? ? ? ? ? ? ? ? 12:戒犯韻——犯韻又稱冒韻,即不是(同一句詩中)韻腳處用上同韻之字。
按現代普通話語音衡量,古入聲字有以下特點:
? ? ? ? 一、普通話陽平聲(二聲)的字里,凡聲母為b、d、g(不送氣塞音)者,除“甭”、“雹”之外,一般是古入聲字(仄音)。如白、達、得、狄、蹀、鐸、奪、隔、格、國等。
? ? ? 二、普通話陽平聲(二聲)的字里,凡聲母為j、z、zh(塞擦音)者,都是古入聲字(古仄音)。如績、擊、鑿、集、激、極、質、直、值、植、哲、雜、轍、澤、札、濁、卒、擇等。
? ? ? ? 三、普通話讀音為fa、fo的字,都是古入聲字(古仄音)。如發、佛、罰、法、伐等。
? ? ? ? 四、普通話聲母為b、p、d、t、n與韻母“ie”相拼的字除“爹”字外,其余都是古入聲字(古仄音)。如別、瞥、撇、滅、跌、牒、鐵、帖、躡、涅、臬等。
? ? ? ? 五、普通話里凡聲母為k、zh、ch、sh、r與韻母“uo”相拼的字,都是古入聲字(古仄音)。如闊、廓、卓、濁、茁、灼、酌、濯、說、爍、碩、弱等等。
? ? ? ? 六、普通話里,凡韻母“ue”的字,除“瘸”、“嗟”字外,其余都是古入聲字(古仄音)。如雪、學、血、月、約、決、覺等等。
? ? ? ? 七、普通話里,凡聲母d、t、n、l、z、c、s與韻“e”相拼的字,都是古入聲字(古仄音)。如策、得、惻、德、勒、訥、責、則、澤、忒、瑟、色等。
? ? ? 小知識:入派三聲 古漢語分四個音調,即平聲、上聲、入聲、去聲。由于語音的變化,現代普通話的四聲變為陰平(一聲)、陽平(二聲)、上聲(三聲)和去聲(四聲),沒有入聲。現代的陰平、陽平字,大致相當古代的平聲字;現代的上聲和去聲字,大致相當古代的仄聲字。為什么說大致相當呢?因為古代的入聲字,已分別轉為現代普通話的平聲(陰平、陽平)、上聲和去聲里去了,這就叫“入派三聲”。 古入聲字轉為今上聲和去聲的(三、四聲),古今音都為仄——今音為仄的字,基本上古音也仄;比較麻煩的是那部分轉入今平聲(一、二聲)的古入聲字,今音為平,古音為仄。
? ? ? ? 過、醒、看、忘、望、嘆”等六字無論何種情況下都平仄兩讀
一麻:a ia ua 派入陰平的入聲字:阿(又波韻陰平)八捌擦嚓插鍤耷噠搭嗒褡發(又去聲)夾嘎刮括栝鴰垃拉邋抹掐袷撒殺剎每煞(又去聲)刷趿塌溻榻踏挖呷瞎鴨壓押扎匝咂臢拶扎哳撒答浹 a,ba,c,g,l,t,q,s,sh,y,z, 派入陽平的入聲字:拔茇菝跋魃察擦達韃沓怛妲炟笪靼答瘩垯跶乏伐垡閥筏罰嘎滑猾夾浹郟莢鋏鵊鋏蛺恝戛頰旯拉匣狎柙俠峽狹硤轄黠雜砸扎札軋閘鍘喋(又讀die)
二、波 o、e、 派入陰平的入聲字:撥鲅趵缽般嶓餑剝逴踔戳撮咄剟掇裰郭崞聒蟈豁劐擢捋撲泊潑鈸說縮托佗脫喔拙捉桌倬涿焯作嘬鴿割擱喝磕瞌榼疙圪頦蠖折蜇 派入陽平的入聲字:孛伯駁帛泊柏勃鈸鉑亳舶脖博鵓渤搏鮊餺箔魄(又去聲)膊踣薄(又去聲)馞欂襮礴奪度鐸踱佛國摑幗漍腘虢馘活橐灼卓斫濁酌浞諑著鑿啄琢(又音zuo)繳擢濯鐲勺昨笮閣葛(又上聲)蛤頜合涸盒貉曷盍闔殼德得額革格鬲隔嗝膈塥鎘骼紇劾閡核翮殼咳頦舌葉(又音xie) 踅則責擇咋澤噴幘舴簀賾折(又音she)哲 輒蟄謫摺磔轍翟宅
三、皆 ie üe 派入陰平的入聲字:癟憋鱉跌疙圪節癤結接秸揭噘撅頦捏撇瞥切缺闕貼貼楔歇蝎削薛噎曰約 派入陽平的入聲字:別蹩德得迭垤昳絰瓞諜堞耋揲喋嵽牒疊碟蝶艓蹀孓決訣抉角駃玨鴃覺鴂絕倔桷掘崛腳觖厥催劂譎獗蕨橛噱爵蹶矍嚼爝攫協脅挾契頡擷勰襭穴學噱(又音jie)
四、開 ai 派入陰平的入聲字:拍摘拆塞 派入陽平的入聲字:百宅翟(又衣韻入) 派入上聲的入聲字:百白柏伯
六豪 ao iao 派入陰平的入聲字:約剝削 七尤 ou iu(iou) 派入陰平的入聲字:粥 派入陽平的入聲字:妯軸(又烏韻陽平入)
十二齊 i, ü 派入陰平的入聲字: 逼嘀滴菂圾芨唧積屐(又陰平)擊緝激襀劈噼霹七柒戚緝嘁漆剔踢夕吸汐昔析矽穸息悉淅惜晰翕皙錫裼晰熄噏膝螅歙螅臘窸蟋一壹揖
派入陽平的入聲字:荸鼻狄迪的糴荻敵滌笛覿髢啇嘀嫡翟(又開韻陽平)鏑及伋吉岌汲級極即佶詰亟革芨急疾棘殛蕺集蒺楫輯嵴嫉蕺踖瘠藉籍給脊習席覡襲媳嶍隰檄局桔菊焗跼鶪橘曲(又上聲 十三(支)(-i)(零韻母) 派入陰平的入聲字:吃失虱濕只汁織
派入陽平的入聲字:拾十石(又寒韻去聲)實識食蝕觥湜執直侄值職埴植殖縶跖摭躑
十四姑 u 派入陰平的入聲字:出督轂(又上聲)忽惚唿淴哭窟仆撲樸噗叔倏菽淑窣突禿突屋
派入陽平的入聲字:醭毒獨頓讀瀆櫝牘黷犢髑弗佛艴拂佛氟紼茀怫芾伏汱茯栿紱祓服菔 匐福蝠輻宓黻幞囫斛觳鶻醭璞濮孰贖塾熟秫俗竹術竺逐燭舳瘃躅足卒崒族鏃
? ? ? 在格律詩中,基本格式中的平仄有的不能隨意改變,如果要變,變就叫“拗”,如果“拗”了,一般得有彌補的,否則不能亂變,這個彌補的字叫做“救”,當然有的拗是不用救的,下面詳細說明。
? 1、在甲句(仄仄平平仄)中,第一個仄聲字可以自由地變為平聲字,也就是說這個字不一定非要用仄聲字;倒數第三個平聲字可以用仄聲字代替,這叫半拗,可救可不救。如果要救,把這一句的下一句的倒數第三字改為平聲字就行了;倒數第二個平聲字也可以用仄聲代替,這個拗必須救,也就是說,這個位置一旦用了仄聲字,那么,就必須將這一句的下一句的倒數第三字改為平聲字來救。否則,不合格律。比如: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揮字這個位置本應仄聲,結果用了平聲揮,它是允許的。自字這個位置本應平聲,結果用了仄聲自,所以用了“班”這個平聲字來救,班字這個位置按基本格式是應該用仄聲的。也就是說,這兩句詩的句式是“平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它是從基本句式“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變化來的。
? ? ? 2、在乙句(平平仄仄平)中,第一個平聲字,可以用仄聲字代替,但本句的倒數第三個字必須由本來的仄聲變為平聲。比如“木落雁南渡,北風江上寒”的平仄是“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它是從“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的基本格式變化來的,其中“北”字拗,“江”字救。我們可以看到,“雁”字這個位置本應平聲,也用了仄聲,正如上面說的,這個字算半拗,可救可不救,但這里用了“江”字這個平聲,等于把這個半拗的“雁”字一起救了。
? ? ? 3、在丙句(平平平仄仄)中,第一個平聲字可以隨意變換平仄,沒有約束。倒數第一個平聲字可以變為仄聲字,但倒數第二個仄聲字必須同時變為平聲字。反過來說,就是倒數第二個仄聲字如果變為平聲字,那么倒數第一個平聲字就必須同時變為仄聲字,道理一樣。比如“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第一句基本格式應該是“平平平仄仄”,但倒數第一個應該用平聲字的位置,它用的是仄聲字“在”,所以,必須同時將倒數第二個仄聲位置改為用平聲字“歧”。這里要注意一點的是:如果此句 平平平仄仄 中順手第一個字由平聲改為仄聲后,一般倒數第二和第三個字的平仄就不能再變了,反過來也是如此,如果此句中倒數第二和第三個字的平仄改變了,那此句中順手第一個字一般就只能是平聲字,而不可改為仄聲字。
? ? ? 4、在丁句(仄仄仄平平)中,第一個仄聲字可以隨意變換平仄,沒有約束。比如李白的“白云還自散,明月落誰家?”,它是從“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的基本格式變化來的,其中“明”字這個位置應該用仄聲,結果用了明這個平聲字,也合乎格律,我們也可以看到“白”字這個位置應該用平聲字,結果用了“白”這個入聲字(仄聲),我在上一段已經說過,也是允許的,合乎格律。
[ 二十八式格律表 ] (平韻詩十六式,仄韻詩十二式表)
【五言絕句】(簡稱五絕)——四句二韻或三韻。 平仄定格凡四式: (一)首句仄起不入平韻式 首句平起不入仄韻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
(二)首句仄起入平韻式。首句平起入仄韻式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
(三)首句平起不入平韻式。首句仄起不入仄韻式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四)首句平起入平韻式,首句仄起入仄韻式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注:仄起式,指首句第二字為仄聲;平起式,指首句第二字為平聲。
【五言律詩】(簡稱五律)——八句四韻或五韻。 平仄定格凡四式:
(一)首句仄起不入平韻式。首句平起不入仄韻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
(二)首句仄起入平韻式 首句平起入仄韻式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
(三)首句平起不入平韻式 首句仄起不入仄韻式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四)首句平起入平韻式 首句仄起入仄韻式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七言絕句】(簡稱七絕)——四句二韻或三韻。 平仄定格凡四式:
(一)首句平起入平韻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二)首句平起不入平韻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三)首句仄起入平韻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四)首句仄起不入平韻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韻七絕二式表] 平起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起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七言律詩】(簡稱七律)——八句四韻或五韻。 平仄定格凡四式:
(一)首句平起入平韻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二)首句平起不入平韻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三)首句仄起入平韻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四)首句仄起不入平韻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七律仄韻二式表]
平起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起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