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畫療法(一)
在心理咨詢和治療中,咨詢師經常會利用繪畫來進行咨詢和治療,因為它以非語言的形式,將潛意識層面的內容呈現到意識層面,一方面,為咨詢師提供豐富的信息,成為咨詢師打開來訪者心靈密碼的鑰匙;另一方面,也讓來訪者通過繪畫梳理自我的情緒與思想,自行療育與成長。
定義及歷史的發展
繪畫療法是心理治療中藝術療法的一種,主要是通過讓來訪者在白紙上描繪一些圖畫,然后根據一定的標準,對這些圖畫進行分析、評定、解釋,以此來了解來訪者的心理狀態、智能狀態以及人格特征等,并協助來訪者解決心理問題的一個過程。英國藝術治療家協會將繪畫治療定義為:在藝術治療師的協助下,透過繪畫、塑造等藝術媒介,從事視覺心象表,借此心象表把存于內心而未表達出來的思想與情感,向外呈現出來。此一表達和呈現出來的心象產品,具有治療和診斷功能。也就是說,繪畫創作的過程是內心意義表達的過程,它提供了一個非語言的自然表達及溝通的機會,在反映和承載信息方面意義重大。
繪畫療法的歷史并不長,但在人類語言之前,就已經使用象征的圖畫來溝通表達、交流信息了。與文字相比,圖畫更具有天然性和象征性。在某些地方的原始部落,繪畫還被作為治療疾病和減輕身心壓力的一種方式。如北美印地安部落結合歌唱、舞蹈和沙畫針對特別的疾病,形成特別的圖形給予治療。在西藏,人們還經常畫曼陀羅,作為祈求者集中心靈、減輕和治愈心理所遭受的苦痛的工具。
直到19世紀末,人們才開始有系統的利用圖畫來了解人類。最初的研究是針對兒童的。
美國心理學家古德納夫首次把繪畫和兒童智力聯系在一起,他通過讓兒童“畫一個人”來嘗試判斷其成熟度和智力,后來被他稱之為“畫人測驗”。他還發現,畫人測驗不僅可以揭示兒童智力方面的特點,而且也揭示了兒童的人格特征。他的這個觀點后來被美國心理學家布克、瑪考文和其他人的研究所證實。
20世紀初,隨著精神分析的來臨,精神病理學家,對精神病藝術家的圖畫象征意義和即興式的創作表現出濃厚興趣,開始研究他們的藝術作品,并逐漸發展出繪畫心理投射測驗。
美國心理學家布克和哈莫開始介紹繪畫屋--樹--人的技術,以及如何進行評估,并最終發展出了詳細的屋--樹--人測驗。哈莫率先將屋--樹--人的技術應用在臨床中,逐漸成為較為著名的繪畫投射測驗。
隨后,美國學者阿佩爾把繪畫應用到家庭研究方面,首先提出可以用“畫一個家庭”的方式,來了解家庭成員之間互動的信息。
美國心理學家柏恩斯和考夫曼在此基礎上發展出動態家庭圖,要求來訪者畫出“全家人一起做什么事情”,以增加繪畫的動態性,由此可以得到更多的成員之間的互動信息。自此以后,繪畫療法開始廣為運用,成為心理咨詢和治療的主要技術之一。
繪畫療法(二)
繪畫療法的優點
人類是先創造圖畫再創造文字的,幼兒也是先會畫圖再學文字的。
用圖畫傳遞出的信息自然要比語言更豐富,一幅圖畫勝似千言萬語。
讀圖是最簡單、最直接了解人的內心世界的方法,可以讀出畫者的性格、情緒狀態、智力、人格特點、人際交往能力,圖畫是最有效的直達人內心的工具之一,可以通過這個方法打開內心。
畫者的任何一個涂鴉、畫幅的大小、用筆的輕重、空間配置、顏色、涂抹等都有著特定的代表意義,都在傳遞著他的個體信息,由此可見通過繪畫是可以了解一個人的內心世界的。
繪畫療法的適用范圍
1、 既可以用于團體測試,又可以用于個體測試。
2 、可以作為有關精神健康的普查篩選工具,以此篩選出團體中的不良者。
3 、可以用于門診臨床以及住院患者的心理診斷,為心理咨詢提供有關人格方面的信息。
4 、可用于調解夫妻關系、親子關系、人際溝通,治療和矯正不良青少年的手段之一。
5 、促進精神病人的康復。
繪畫療法適應什么樣的人或病癥
1、不善言談的患者或疾病情況,如自閉癥、失聰、遲鈍、大腦損傷、妄想患者的。
2、對言語治療有阻抗的人或情況,如對談話療法有抵觸情緒者,而其它方法均無療效時。
3、懷疑自己口語表達能力差的人,和害怕治療師“玩他們的心理”的人。
4、可以治療的心理問題有:飲食障礙(如食欲減退、貪食癥、沖動性飲食過量)、物質濫用(如酗酒、吸毒)、性虐待受害者等。
所以,繪畫治療適用的人群,小從3~6歲的幼兒,大到老人都適用,它是沒有人群的限制。
繪畫療法(三)
咨詢師的態度和角色
咨詢師在繪畫過程中是一個重要的因素。咨詢師應該按照心理咨詢與治療的要求,為來訪者提供一個溫暖、保護的空間,給予接納、信任的態度,并以同感、理解、毫無條件的接受方式來建立良好的咨詢關系。除此之外,在繪畫咨詢中,咨詢師還應該把握好自己的角色:
1觀察者
繪畫是一個過程。繪畫作品本身固然重要,是分析和解釋的重要部分,但觀察繪畫過程同樣很重要,包括繪畫者的表情、情緒、肢體的特殊動作;繪畫過程中圖形出現的順序、顏色的挑選、完成繪畫的時間等。這些都對繪畫的分析非常重要。其實,在進行觀察的過程中,治療的作用就已經發揮出來了,來訪者的沖突也會得到表達和解決。
2陪伴者
咨詢師作為繪畫過程的見證者、作為繪畫材料和繪畫任務的提供者,如何維持繪畫過程,怎樣回應在繪畫和談話過程中所引起的任何強烈感情,在繪畫過程中何時出現都是很重要的。大多數來訪者在繪畫時,愿意和喜歡咨詢師在一旁陪伴他們。咨詢師對他們的創造能力和自我表現得認可以及必要時候進行的干預、自發談話做出的反應、回答等,這本身就是治療的過程。也有一些來訪者,可能會認為咨詢師在一旁察看不自在,希望自己能獨自集中精力繪畫,咨詢師可以坐在來訪者認為合適距離的位置,進行自己的記錄等工作,等來訪者表示繪畫完成之后再進行交流。
3傾聽者
加深對繪畫作品意義理解的方法就是傾聽來訪者自己對繪畫的講述。很多來訪者在繪畫過程中或繪畫結束后,會主動進行解釋,也會講述許多超越視覺形象和繪畫作品本身的東西。咨詢師此時的工作就是積極、認真地傾聽,而不要輕易打斷它。也有些來訪者可能要在咨詢師簡單的提問下才能描述自己的作品,不過不提倡要求不愿講述自己作品的來訪者說話,咨詢關系應當是一種信任的關系,當來訪者感到環境是安全的,咨詢師的態度是接納和支持的,在這樣的氛圍之中,繪畫過程的本身自然就會引發言語的交流和溝通。
4欣賞者
就像無條件地接納和尊重來訪者個人一樣,對于他們的繪畫作品,咨詢師也要以一種開放的眼光去理解,讓來訪者自由地完全呈現自己。只有當咨詢師尊重每個人的獨特性,放下自身的經驗與期望去欣賞來訪者通過繪畫所表達的經驗、感覺及想法,去感受來訪者的個人世界,欣賞來訪者在繪畫中所蘊含的想象力、創造性和不規范性時,來訪者才會更開放地來表達自己。
繪畫療法(四)
繪畫療法的主要技巧
如何開始與結束?
在進行繪畫時,通常會遇到來訪者的拒絕或者懷疑,他們會說:“我不會畫”、“我從小就不喜歡美術”、“我又不是畫家”、“我畫不好”....因此,在進行繪畫測驗前,和來訪者的溝通很重要。
在繪畫開始前,要明確告訴來訪者:這是一個對他的心理咨詢和治療有幫助的測驗,并不是一個關于藝術能力的測驗,畫得好與不好沒有關系,不需要像畫家那樣,只要認真按指導語去畫就可以了。隨后,還要告訴來訪者按照指導語的要求想怎么畫就怎么畫,不要采取寫生或臨摹的方式來畫,也不需要使用尺子。當需要使用彩色筆進行繪畫時,還要告訴來訪者,可以隨意挑選自己想用的顏色。如果對時間有限制的話,也要告訴來訪者,他所能使用的時間范圍。當然,在進行心理咨詢與治療中使用不同的繪畫方法時,每種技術的指導語都會略有不同。
繪畫結束后,來訪者可能會因為自己畫得不夠好,而有很多不滿意,甚至是自責。這時治療師應該強調不需要畫得栩栩如生,給來訪者一些鼓勵和肯定,比如說“畫得好與不好沒關系,也沒有好與不好的區分,我們不是畫家,你可以把它當成一次游戲”;“畫得好與不好都不重要,不會對你有任何不利的影響”;“你也可以告訴我哪里是滿意的地方,哪里是不滿意的地方,在下一次的繪畫中你可以畫出你認為需要的,或者是畫得更好的部分”。
如何講述和談論?
講述也可以告訴來訪者說就是講故事,即對已畫人物和事物的描述和解釋等。繪畫是作畫者表達自己的一種方式,提供了講述故事、傳遞比喻、表達自己對世界認識的渠道,繪畫也為治療師與來訪者溝通提供了一個跳板或橋梁。講述繪畫的目的:一方面是幫助來訪者利用繪畫和講述把他們的思想、情感、事件和世界觀外化出來;另一方面則是幫助治療師更好地理解來訪者的思想、感情、世界觀,以便從來防者的角度為他們選擇最適宜的切入點進行咨詢與治療。
繪畫是心理的投射,不同的人對同一幅畫可能有不同的解釋,帶有很強的主觀性,因此在做解讀時,來訪者在自己故事中的解釋最重要。因為繪畫作品是來訪者的自由發揮,具有任意性。對每一副畫的分析都必須要考慮所有的指標和要素。
在使用繪畫療法時,可能無法在一次咨詢的時間內對來訪者的繪畫作品做一個完整的解讀,我們通常會和來訪者交待在隨后的時間里我們還會使用到這些繪畫作品。根據不同的情況,治療師還有可能告訴來訪者,對于這次的繪畫作品在以后的治療中可能會多次使用。
繪畫療法(五)
繪畫測驗基于繪畫在心中評估中的重要作用,心理學家經過研究和實踐發展出許多成套的繪畫測驗,用以評估來訪者的智力、人格、人際交往等,根據測驗的內容和目的,通常有以下幾種形式:
1畫人測驗
畫人測驗是美國心理學家瑪考文Karen Machover根據其使用的Goodenough(古德納夫)的技巧來評估兒童智力的經驗而發明的。通常指導語是“畫一個人”。如果來訪者有疑慮時,簡單地回答:你想怎么畫都行;我只是對你畫的人感興趣,并不是看你畫得多么好;盡力而為吧等。
2屋-樹-人測驗
心理學家布克1948出版了關于屋-樹-人測驗的最初著作。他在與一位不愿回答問題的9歲女孩面談時,利用繪畫的方式開始了他們之間的交流,她高興地畫畫并回答了關于布克讓她所畫的內容。這讓布克偶然地了解到了繪畫的價值。他認為,以屋-樹-人為主題,即使是幼兒也很熟悉,任何年齡的人都能自發地描述這些對象,而且較之其他對象更能刺激來訪者坦率自由地談話。
3家庭動態圖測驗
家庭動態圖測驗要求來訪者“畫一張畫,包括你家里所有的人,也包括你自己,正在做某件事或從事某種活動。你要把人物畫完整,不要畫卡通畫或簡筆畫。一定要記住,每個人都在做事情,也就是說正在做某些動作”。家庭繪畫的主要目的,是要了解來訪者在家庭中的角色地位。從家庭圖中可以看到來訪者對家庭的態度、家庭成員間的動態關系,比如夫妻關系、親子關系、父母關系等。
4主題繪畫
主題繪畫是來訪者根據治療師所給的主題進行繪畫。因為當一個人處于特別狀態下時,其問題無法很明顯地在一般的繪畫中表現出來,只有在特別的要求之下,其問題才會被發現。因此給出主題,限定范圍可以考察到一些特定的方面,并且來訪者可以有足夠的想象空間和作畫的自由。比如,當給的題目是畫一個雨中的人,治療師的目的就是了解人們在情景壓力中的反應,因為雨象征著外界的壓力。
5自由繪畫
自由繪畫給出的指導語是:“你可以畫任何你想要的東西。”與其他命題繪畫不同的是,來訪者可以用更自由的方式表達自己,而不會感到那么焦慮。大多數人寧愿畫自己想畫的東西,也不愿意被要求怎么去做。當人們在沒有任何指示自由繪畫時,正是表達和釋放屬于個人部分的最主要的情節、被壓抑最深的情緒、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的機會
本文節選自《心理咨詢技術與方法》,版權歸作者,只供分享交流,不做任何商業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