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法動物城之野豬進村,只見爛泥
一天,在動物城的兵法課堂上,猴哥在給眾多小動物們講解“知彼知己,百戰不殆”。
“如果你不了解對手,也不了解自己,那么,對抗起來,你就一定會失敗。反過來,即便你了解對手,也充分了解自己,但也未必能取勝。所以兵法上說的是‘知彼知己,百戰不殆’,而不是‘知彼知己,百戰百勝’。同學們,有誰想想說說自己的理解呢?”猴哥在講臺上說道。
小松鼠舉手說:“如果對手很強大,就算我們再了解對手,也打不贏,就像我跟野豬同學,我再了解野豬的弱點,也還是不打過野豬。所以,我最好的選擇就是,不與野豬為敵。如果野豬真要來打我,我就跳到樹枝上去,‘立于不敗之地’,讓他打不著!哈哈。”
“你這個解讀很好。”猴哥贊許道。
“還有一種情況。”小馬連忙舉起蹄子說,“就是我們自以為了解某件事,其實只是自以為‘了解’,而并非真的‘了解’。就好比上次我跟野豬同學一起去人類的村莊,雖然我們都花費了一天時間了解村里的狀況,但我就比野豬同學了解的多!”
“怎么可能呢?我不信我比你了解的少。”野豬同學不高興了,“人類村莊有什么稀奇的呢?不過也就是些爛泥塘罷了。要說不同,也只是人類爛泥塘的泥巴土腥味沒那么重,比不上我家的泥塘呢。”
“那除了泥塘,你還去過人類村莊的其他地方嗎?人類還有寬敞明朗的房子,以及每天能制作出上千斤面粉的大磨坊呢。”小馬問道。
“沒有。那有什么好去的呢?我只喜歡逛泥塘。”野豬哼哼道。
哈哈哈!小朋友們聽到野豬的回答大笑起來。
猴哥趕忙制止大家,說:“大家先不要笑。其實,我們大家也經常犯同樣的錯誤。當我們自認為了解某些事情的時候,往往只是了解我們自己感興趣的部分,而不感興趣的往往給忽略掉了。所以,也就很難做到全面的‘知’。”
“那我們該怎么避免這種情況而達到全面的‘知’呢?一般人了解事物的時候,不都是從自己感興趣的地方出發嗎?比如說我讀書的時候,只喜歡寫作,就經常讀一些文章來豐富自己的寫作能力;而對數學沒有興趣,提起計算就頭疼,不想做題。有沒有辦法讓我更全面的學習呢?”小馬疑惑道。
“這真是個好問題。”猴哥回答道,“但這個問題,我不知道答案。或者說,我只知道我以前上學時是怎么做的,但不知道每個人是否都適合此辦法。我的辦法是,給每一門課程都分配好應得的學習時間。先不管第一感覺是喜歡還是討厭,先試著掌握知識點。有時候學著學著就發現它并沒有原來那么討厭。其實,很多時候我們的感覺是不對的——你討厭數學,可能是因為對數學知識理解不透,當你做題解不對的時候,就有挫敗感,繼而因挫敗感而討厭數學。但當你掌握了知識點,解對了題,獲得了老師的夸獎,你就會有更大的學習動力了。可能,你喜歡的不是寫作,而是寫作這件事帶給你的愉悅感;你討厭的不是數學,而是解錯題帶給你的挫敗感。認識到這點,或許可以幫到你!”
“喜歡或討厭可能都只是錯覺。只要掌握了足夠的知識,自己變強了,也就無所謂喜歡和討厭了!看來,不管自己心情怎樣,‘探索未知、掌握知識’這一行動則是永遠不可停止的。”小馬似有所悟道。
同學們聽了,也是議論紛紛,莫衷一是。
小朋友們,你們覺得猴哥講的有道理嗎?可以討論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