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像樹一樣的成長
即使現在什么都不是
但是只要你有樹的種子
即使被人踩到泥土中間
依然能夠吸收泥土的養分
自己成長起來
當你長成參天大樹以后
遙遠的地方? ? 人們就能看到你
走近你? ? 你能給人一片綠色
活著是美麗的風景
死了依然是棟梁之才每一條河流都有自己不同的生命曲線
但是每一條河流都有自己的夢想
那就是奔向大海
我們的生命
有的時候會是泥沙
你可能慢慢的就像泥沙一樣沉淀下去了
也許你沉淀下去了
你不用再為前進而努力了
但是你卻永遠見不到陽光了
所以? ? 一定要有水的精神
像水一樣不斷地積蓄自己的力量
不斷地沖破障礙
當你發現時機不到的時候
把自己的厚度給積累起來
當有一天時機來臨的時候
你就能夠奔騰入海
第一次認識俞敏洪應該是在初中的時候,因為他的一分鐘勵志演講,人應該像樹一樣頑強而又有用地活著,應該像水一樣為夢想聰明地活著。受到老俞的影響,我也曾經好幾次在作文中用水作為題材來進行寫作,像水一樣去追逐自己的夢想,像水一樣時而澎湃時而平靜地走完自己的一生。
再后來聽老俞在各個地方的演講,聽他的高考故事,聽他的大學看書故事,聽他創辦新東方的故事,聽他講如何在絕望中尋找希望,漸漸喜歡上了這總愛自嘲但又無比堅韌的男人。
我喜歡在每個不同的人生階段給自己設定不同的目標,也包括每個階段可能會有不一樣的偶像導師,因為《做最好的自己》把李開復作為自己學習的對象,也因為老俞的演講把他的精神當做自己學習的動力。本以為和他應該就是一期一會的感覺,可是大學畢業后大檸去了新東方,到現在在新東方一工作就是三年,又一次將老俞從我的記憶中拉了回來。
為了能和大檸在信息上做到同步,我要和她一樣時刻去關注新東方的動態,甚至了解教育行業的動態。她也會主動跟我分享,比如老俞又在內部說了什么打雞血的勵志話語啊,老俞年會來重慶她去要了一個合影啊,甚至前不久因為老俞的”中國女性論“我們也會很在乎朋友們對此的看法。這幾年的新東方歷程讓她自我成就了很多,做了很多自己想做的事情,她會像擔心自己一樣去擔心公司的一切,我覺得這是一件好事,能做到這樣的公司和員工都非常了不起,我也希望自己能陪伴著她一起堅持下去。
我想大檸這三年也恰恰符合老俞講的大樹的活法。剛進新東方的時候只能埋頭教書,把自己手上的每個學生都教好,讓孩子們都能看到自己成績的提升。而大檸,每天早8晚9,中午只有一個小時吃飯休息的時間,晚上要9點下課以后才能吃晚飯,晚上回到家還要反饋、備課,有好幾次我凌晨醒來發現她還在備課做題,內心無比心酸卻又幫不上忙,于是周末我便扮演著送飯的角色,希望能幫她減緩下午的饑餓。
經過兩年的積累,大檸的種子在新東方吸收著養分,慢慢蹦出了樹苗,再不斷茁壯成長,人們開始看得見她,開始欣賞她、靠近她。她的枝葉不斷茂盛,她盡自己的最大努力去觸及到各個領域,感受各種事物的美好,不知不覺中自己已逐漸成為這個環境中的頂梁柱,為這一圈生態遮風擋雨。
俞敏洪在這本書中說,“我們經年累月,不管是被動還是主動,創造了一種生命狀態,然后不自覺地生活在這種生命狀態里。這種生命狀態就叫做命運?!?/p>
無論是大檸在新東方創造的越發優秀的生命狀態,還是我為自己創造的不斷跌宕起伏的生命狀態,這樣的命運都掌握在我們自己的手上,這種生命狀態的結局的好與不好,我們都不應該為此而后悔,都應該感謝自己生命里有過它的存在,而它也將影響我們的下一段生命狀態,或好抑或不好。
這本書主要收錄了俞敏洪的一些讀書筆記、旅行游記以及一些情懷閑話的隨筆,他在書本最后說讀書多了,不一定能成為智者,旅行多了也不一定能成為行者。是的,做事情的高度永遠大于數量。做一件事情對目標的決策和確立,對過程的把控和執行,對結果的總結和反思,每一個環節疊加起來后這件事情才是有意義有重量的。
在書中讓我看到老俞一如既往的精神導師的一面,也進一步感受到了另一個不一樣的俞敏洪。
外表斯文的老俞喝起酒來一點也不遜色,基本上一談到酒的場景他都是大醉而歸,一談到和摯友相見那就一定是豪飲一場。
也未曾想到老俞是一個吃貨,去世界各地玩,談的最多的是吃的,出去開會也逃不了尋找當地的美味,一見到美味那就只有”饕餮“二字能表達他此刻的內心。
看到了他可愛的一面,曾經很自豪地為全家安排一次旅行,結果意外頻出完全沒有按照計劃進行;不管去哪里玩做什么事情,都對世界充滿了好奇與探索心;一群幾十歲的中年人去看自己的大學老師時的歡呼雀躍;以及他內心時刻充滿著的正義之心,讓我看到了一個更加全面和全能的俞敏洪。
文中雖然只是他讀的一部分書,走的一小段路,經歷過的生活的一些點滴,卻無疑都是他在走向自己人生更高處過程中的見聞與感悟,其中的道理還需我們自己體會和領悟。文字的魅力也正是如此,你只是寫出了你的故事,我卻從中得到了我想要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