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自:“中國新聞網”,侵刪
中新網哈爾濱1月6日電 題:“霸總”寵客“老炮”翻紅哈爾濱冰雪旅游不止贏在熱情
中新網記者 王琳 史軼夫
自稱“東北大蔥”的哈爾濱市民刁婥開車免費接送游客,她說:“游客都來哈爾濱了,我們都變夾子音了。”7歲的女兒興奮地喊:“媽媽,我要和你一起去。”
中國冰雪旅游發展論壇發布5日發布《中國冰雪旅游發展報告(2024)》,哈爾濱市榮膺“2024年冰雪旅游十佳城市”榜首。在開年第一個網紅城市,游客享受“霸總”寵愛,冰雪旅游“老炮”翻紅,哈爾濱不止贏在熱情。
“爾濱”變成夾子音 東北人骨子里溫柔
半個多月前,哈爾濱冰雪大世界因“退票事件”沖上熱搜。開園首日當頭一棒,被“削蒙了”的哈爾濱沒說二話,退票、致歉、加班加點讓游客打上冰滑梯。
此后,“花式”寵客。一輪直徑5米的圓月在索菲亞教堂上空升起,“直男”哈爾濱在聽取“哇”聲一片后,從“兜里”掏出鴕鳥、熱氣球、氣墊船、保暖大棚……贏得叫好又叫座。
刷視頻看到這些有淚點又有笑點的現象,刁婥既想游覽“陌生的爾濱”,又想把風景讓給游客,更想融入其中。于是,她在車友群里張羅“愛心順風車隊”,數十臺私家車“應援”。
路上,兩個南方大學生不敢上車,怯生生地問:“真的不要錢嗎?”刁婥說:“只要你們記得哈爾濱的好就行了。”她在車友群里提醒:“大家嗓門小點,咱東北人骨子是溫柔的。”
凍梨擺盤前年就有 用心服務終于被看到
哈爾濱人齊宇在外地安家,也被吸引加入“探親游”大軍,他說:“我本來想住在冰雪大世界房車營地,沒想到2月份的房都被訂完了。凍梨擺盤了,我都沒吃過。”
“其實,凍梨在前年就擺盤了。”哈爾濱壹烤城燒烤店經理董文奇說:“最開始,我們按東北人的吃法,把凍梨整個放在小碗里用冷水化凍,南方客人不會吃,所以化好了切開擺盤。我們一直很用心在服務,只是有些用心的細節終于被看到而已。”
冰雪節前夕,哈爾濱江山國際旅行社接到游客的感謝信,副總經理崔志國說:“因為導游幫游客找到了遺失物品,我們還會贈送游客防寒用品、紀念品等。入冬以來,外地游客訂單量達到歷史同期最高。”
頂流不止贏在熱情 60余年冰雪文化厚積薄發
老牌冰雪旅游名城“新晉頂流”,并非一日之功,也不止贏在熱情,哈爾濱走過的每一步都算數。1963年,中國冰燈藝術在這里起源。冰雪大世界舉辦了25屆,哈爾濱國際冰雪節舉辦了40屆。作為中國最早開展冰雪旅游的城市,底蘊豐富。作為東北亞區域中心城市,開放包容。
今朝“盛況”,源于60余年冰雪文化和冰雪精神的厚積薄發。千里冰封的江面上,采冰人用傳統的工具采集冰材;寒風凜冽的隆冬里,藝術家用高超的技藝精雕細琢。建設者凍僵的手,服務者謙卑的心,不斷優化的服務意識和市場環境,令哈爾濱冰雪旅游“金子發光”。
從市場反饋來看,哈爾濱接住了“潑天的情誼”。此前也有“相似的劇本”,文旅局長走紅、淄博燒烤出圈、天津跳水風靡……在互聯網時代,創新營銷方式誠然會贏得瞬時流量。黑龍江同樣巧借新媒體平臺撬動熱潮,涌現出紅專街早市、萬人雪地蹦迪等網紅打卡地。
更進一步,體驗為王、用戶至上則能在一段時間內保持流量。“游客需要什么,我們就上什么。”黑龍江省文化和旅游廳黨組書記、廳長何晶在近日接受央視采訪時說。可見該省“以客為先、以客為尊”的服務意識。當地官方倡議“當好東道主”,令游客感受到了人情味兒。
冰雪旅游為經濟“上大分” 期盼吸引人才投資興業
“哈爾濱人太熱情了。”前來商務洽談的深圳游客葉業勝通過幾天考察,動議在哈爾濱開展文旅項目。他說:“從商業思維來說,廣東和黑龍江有所差異;從自然和人文來說,哈爾濱文旅資源獨特,營商環境也在改善,我是非常樂意來投資的。”
作為中華大糧倉、老工業基地,黑龍江在新中國成立初期開疆拓土,在近年來發展速度卻相對緩慢。黑龍江人希望冰雪旅游成為東北經濟的強心針。
對此,哈爾濱工業大學管理學博士、俄羅斯烏拉爾國立經濟大學名譽教授宋要武表示:“哈爾濱旅游爆火,源于創新和積累,也為東北經濟發展提振了信心和底氣。想要把握機遇,以旅游促發展,可以借助當前的好形勢,吸引人才回流,招引外來投資。”
今冬,哈爾濱冰雪旅游為東北經濟“上大分”。2024年元旦假期3天,哈爾濱市累計接待游客304.79萬人次,旅游總收入59.14億元人民幣。
對于“翻紅”現象,哈爾濱市社會科學院文化旅游研究所所長王晶分析稱:“哈爾濱誠摯納客,是城市文明的自然流露,體現了政府的管理理念實現了轉變。”
對于“長紅”不衰,王晶建議:“政府應為冰雪產業制定扶持政策、引導發展方向、推動項目落實,培育哈爾濱文旅的軟實力、硬實力,提升整體競爭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