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除了公司、菜場、住處,我去過最多的地方,應該就是外灘了。我也記不清去幾次了。
像跨年,周末這樣的節假日,我基本上都有去過外灘。那種人潮擁擠,寸步難行的場面,都親身體驗過。也曾埋怨,下次再也不要擠人潮了。可當好姐妹一約,又忘了人多這回事了。
對大多數人而言,外灘和南京路步行街是連通的。到步行街逛一圈,吃個飯,再到外灘吹吹風,看看江景,也看看華燈初上的夜景,最后踏上末班地鐵,就圓滿了。
很多時候,外灘是擁擠的,人來了一潑又一潑,同時又不斷有人離去。
境遇不同的人,到外灘的感受各不相同。
很多人到這里,只是短暫停留。外灘、東方明珠、游輪、黃浦江這些都名聲在外。有的人到上海,就是想感受下“上海灘”那種感覺。
那是一種說不清楚的情感。那種情感就是到了上海,肯定要到這些地方看看,體會一下“上海灘”的歷史感覺,拍一些照片。有點類似于到此一游,可又不太一樣。也許是歷史情緒作祟吧。
也有的人,長期停留上海,時不時到外灘逛逛。我就是那樣的人,雖然不確定會停留多久,但有時間,有心事都會想去外灘逛逛。在江邊吹吹風,聽聽游輪的聲音,想想那些上海灘的故事,好像一切就會變得很好。
有一段時間,我奔走在各個面試場地,過得很壓抑。那天面試完,就想去外灘吹吹風。然后我就去了,什么面試結果都不重要了,那一刻,只想快到江邊。
遙望江的對面,感覺前所未有的放松。要不是顧及旁人,我恐怕要大喊一番。任憑風吹,任憑發舞,那一刻仿佛注入了鮮活的氣息。表面不動聲息,內心早已激動不已。這才是生活該有的樣子,能感覺到自己的呼吸,而不是麻木的行走,穿梭人群。
看到旁人游玩拍照,歡笑不已,我竟然也莫名的開心。有的人在拍視頻,聽到他說“看到東方明珠沒,看看這黃浦江...…”,那種興奮又自豪的感覺,讓我有點羨慕。
真好,這一趟沒白來,心情放松了不少。生活總是要向前的,過去只是歷史。
然而,也有一種人,他們從小就生活在這,也許祖輩都在這,也許是后來落戶這。外灘對他們來說,就是很平常的一個地方,對于一個平常的地方。如果不是有事,或許都懶得踏入。
就像我們自己的家鄉,有些風景,有些古跡,我們自己看著平常,而別人卻異常稀罕。
不是我們不愛這些景,而是我們就生活在這,早已融入其中,這里的一草一木,我們都太熟悉,熟悉到已經把它當成自己的一部分。
有誰會時常觀察呢自己的全身嗎?不會的,只會偶然,或者當某個部位出問題了,或者出現別的事,我們才會重點關注下。這對于某些到外灘游玩的人而言,是一樣的道理。
有時候,明知外灘人潮擁擠,可我們依舊想去。
印象中,每年元旦跨年的時候,到外灘的人最多。自從15年踩踏事件之后,這里一到重要節假日,都會安排很多士兵維持次序,那場面也是蠻壯觀的。
明知道外灘人擠人,可是到了跨年這一天,仍然有很多人前往。也許是想和身邊的人,一起感受新年的氣氛,擠一擠也沒關系。
人是容易滿足的,有時候就算外部條件不那么美好,但身邊有愛人,有朋友,也會過得很開心。
今年元旦,我和小姐妹們冒著人潮,擠進了外灘。因為我們仨沒有一起去過外灘,我們決定一起去一次,拍一張合照。
我們呆的時間并不長,擠在人潮中聊天,聊著去年的今天,我們是怎么過的,然后拍幾張照片,開開心心的離開了。
很多時候,我們在意的是當下情感,只不過這個情感發生在某個地方,會讓我們更有紀念的儀式感。外灘就是這么一個地方。
若有人問我,一起擠人潮,一起逛外灘,開心嗎?我會回答:開心。我覺得這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