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九零后的需求已經到達了防脫發的時候,焦慮這個詞已經不是什么新鮮字了,沒有焦慮過的人,不足以談人生,可是太過焦慮的人,根本沒有什么人生。
什么是焦慮,焦慮就是現在達不到自己的預期,努力抵不上自己的野心時,眼看自己一腳之外是期待著的海闊天空意氣風發,一腳之后是忍不下的懶惰無奈自我懷疑,退,不甘就此和美好愿想漸行漸遠,進,沒有足夠勇氣和毅力面對挑戰和困難,夾在中間,左右躊躇,活成了未老先衰的“早中年人”,然后用一聲焦慮表達自己惆悵滿懷。
那么到底為什么會焦慮?
一是因為無能為力,二是因為攀比妒忌,三是因為自我懷疑。
無能為力是什么?人和人生來不同,人們起點不同,境遇不同。在你辛辛苦苦兢兢業業仍然在為生活奔波時,有人立刻就能實現一億的小目標,當然這能當作是不同層次的祖輩環境帶來的不同,誰也不能決定自己誕生于怎樣的環境中。那就改變能改變的吧,可是,同一個等級里,每個人的能力也真的是不一樣的,辛苦十年不如別人靈光一閃,每個人的運氣也都是不一樣的,有的人就是能夠得到命運女神的眷顧,而有的人,永遠都是黑色星期五。這個時候又能如何呢?無能為力就開始,接著便是攀比妒忌,眼看別人起高樓,自己空余了稻草,除非圣人誰又能忍住自己內心咕嚕咕嚕泛起的酸泡泡呢?這很正常,但焦慮過度就會從羨慕變成妒忌,就會忍不住自我懷疑,自我唾棄,懷疑自己走的路是對的嗎?會不會是南轅北轍,緣木求魚,不然為什么這么艱難呢?懷疑之后,kenneng
焦慮是趕不走的,生來的不同會存在,忍不住的懈怠會存在,不由自主的比較也會存在,我們能改變的只有對焦慮的態度。不要就把它看作餓狼猛虎,認為一旦焦慮存在就意味著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強,自己抑郁了,不求化敵為友,必須學會和他和平共處,甚至讓他為己所用,因為焦慮在某種程度上是對自己現狀的不滿,想要改變的想法的催發劑,利用得當,就是自己行動用之不竭的源動力。那到底怎么做?
我個人非常不認為什么聽聽音樂,出去散心,做做運動是最好的方法。毫無疑問,肯定有幫助,可是這些只有治標不治本,用我們的說法是姑息養奸,因為焦慮的根本仍然存在。
首先必須認識到,差別必須存在,存在生來就站到了終點的人,也存在就是運氣爆棚的人,你可以羨慕,不需要嫉妒,因為于事無補,肯定了差距存在的必然性,才能對自己做一個更客觀的評估,去尋找能夠解決的焦慮的來源。
其次永遠不要懷疑努力的意義,因為不努力你只會更糟糕,每天沒有那么多掉的餡餅給你撿,能給自己最大的安全感的是看到自己身后一步步的腳印,憑著腳印丈量自己和起點的距離,越遠便越安全。畢竟,人生哪有什么既定的方向,大道三千,殊途同歸,只要邁出一步,就比停留來的好。
當然,努力不是說做就能做到的,總有忍不了,堅持不下去的時候,能撐就撐一下吧,誰不是一邊哭泣,一遍盡力,撐不下去,也別太責怪自己,能輕易打敗的軟弱和懶惰也就稱不上人之常情了,歇一會,放空一下,然后從頭再來。
最后要明白的是我們的努力不是為了更好的明天,是為了不進入更差的明天,我們的堅持不僅是為了成為更好的自己,更是為了不遇見更無奈的自己。生活不就是我們知道它有那么多的無奈和公平,卻還是盡力一搏,想要努力將更對的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好了,寫了通篇都是廢話,對于焦慮怎么解決大概是沒用的,只是我的焦慮,得用文字排解,罷了……
或許只有多年后午夜夢醒,恍然自己沒有差的接受不了,才能真正和自己的焦慮,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