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勝自己,是最不容易的勝利!”
記得毛姆說過,你是你所讀的書對于你的價值的最后評定者。
說到底,一個人的成長基本得益于自己的讀書。
自從2016年以來,每天除了正常工作、生活之外,我就認定兩件事,讀和寫,這是我分外專注的事情,也是不愿造次的事情。雖然寫作很緩慢,也很笨拙,但每一個字沾染的都是真性情。因為寫,也就深感自己的缺,所以每天讀書,每天至少寫一頁筆記,就成了一種固執的堅守。
時間讓一些東西流逝,時間也讓一些東西萌生。“誰沉冥到那無邊無際的深,誰,將熱愛這最生動的生。”歲月深處,時光清淺,一本本書和一頁頁筆記無不記錄著兩個字——心安。
暑假即將來臨,感謝親們的提醒和催促,謹以梳理的這十本書作為薦。
01 《給教師的建議》 教育科學出版社? 蘇霍姆林斯基著 杜殿坤 編譯
著名教育家瓦·啊·蘇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實踐經驗的教育理論家,為了切實解決中小學的實際問題,切實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他專為中小學教師寫了一本《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則是編譯者根據我國的情況和需要,選擇了書中最精華的部分,除此之外,編者又從蘇霍姆林斯基其他著作中選擇了有益于開闊眼界、提高水平的精彩條目作了補充,既有事例,又有理論,是一本深入淺出的“教育學和心理學”合編。
作為一名老師,教學、育人工作繁瑣、重復,迷茫會有,倦怠也會有,這本書適合放在枕邊,時時溫習。比如,對于課堂教學,這里有:怎樣使學生愿意學習?對于教師的成長,這里有:教師的時間從哪里來?對于后進生,這里有:我是怎樣研究和教育“最差”的學生?等等,也許我們為師的路上遇到的問題,蘇霍姆林斯基都遇到過,最重要的,他能用一顆懂“你”的心,化解“你”心中對教育的一切“怨氣”,并教導你該怎樣去做,然后“你”歡天喜地地投入到工作中去。而且如果你是一個研究教學、研究學生的教師,這里的很多理論都將會鑄成你文字里最立體的意義。
? 我把《給教師的建議》比作是教師閱讀的“辭典”,適合所有學科。
02《杜威教育名篇》教育科學出版社? 趙祥麟王承緒 編譯
? “學校的最大浪費是由于兒童在學校中不能完全、自由地運用他校外所得的經驗;同時,另一方面,他又不能把在學校所學的東西應用于日常生活。”
隨著教學年歲的增長,隨著對教育認識的不斷深入,就越發認同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的觀點。杜威是20世紀最有影響力的教育家,也是對近代中國教育影響最大的西方教育家。他認為,學校是社會生活的一種形式,教育是生活的過程,而不是將來生活的預備;學校科目相互聯系的真正中心,是學生自身的活動;教育是經驗的繼續改造,也是社會改造唯一的真正方法,等等,杜威實用主義教育思想的基本觀點,或許會給我們帶來諸多啟發,讓我們認識到自己的“職業尊嚴”,從而沖刷掉一學期的疲憊,重燃我們對教書育人的激情。
03 《語文課堂尋真》黃厚江著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一八年暑假在溫嶺聽黃老師《春江花月夜》后,開始讀黃老師的書,這個老人不簡單,不簡單的原因之一就是“能寫”,《人大復印資料》轉載的量達到100多篇(我知道的人大復印《初中語文教與學》一年的轉載量也不過一百多篇)。這充分證明了一句話:“在你和不可能之間”,“寫作是唯一的”。黃老師是一個勤奮的耕耘者,基于實踐,基于思考,基于研究,滔滔不絕,把許多不可能轉化為積極的可能。
這本書共五章,分別是“審視語文教學的現狀”“回望語文教學的原點”“追尋語文教學的共生”“閱讀教學的原點主張和共生教學”“寫作教學的原點主張和共生教學”,這是一個獨立的有理論有實踐的教學成果,從語文課程的性質,到“兩性”的具體內涵及其統一;從語文學科的基本特征,到語文課堂的基本原則;從語文教學主張,到語文教學方法;從閱讀教學基本定位,到閱讀教學的基本策略;從寫作教學的基本定位,到寫作教學基本策略等等,這些對教學實踐的探索,值得每一位語文老師認真研讀。
就語文教學來說,擁有“安身立命”的幾十本書是尤為必要的,黃老師的這一本值得語文老師收藏。
04《讓教育回歸人性》長江文藝出版社? 周國平著
? 這是一個讀來深感溫馨的書名,“讓教育回歸人性”,教育的本義是喚醒靈魂,使之在人生的各種場景中都保持在場。可是今天的教育在應試上越發變本加厲,當教育的目標和過程走上急功近利的快車道,“讓教育回歸人性”似乎是一種溫暖的奢望。
? 書中收錄的是30年來周老師對親歷的教育現狀所發出的聲音,他看到了,今天的孩子是可憐的,一方面,從小遠離自然;另一方面,所處的文化環境也是非自然的,從小被電子游戲、手機、動漫、教輔之類的產品包圍,天性中的自然也遭到了“封殺”。當孩子與自然的關系被隔離,當孩子的童年被剝奪,人性上必將存在缺陷。一個人唯有人性健全才可能真正幸福,也才可能真正優秀。而我們教育的出發點,教育的目標就是讓人性優秀,讓人生幸福,讓每個孩子的精神稟賦都能得到良好的生長。
惟愿為人師的你我,能在自己的三尺講臺上,擎起一片敬畏的天空,讓教育回歸常識,回歸生命,回歸到教育之為人性。也許,還來得及。
05《迷人的閱讀》朱煜 主編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 “迷人的閱讀”共計收錄了十位老師的閱讀故事,每個人的成長都在告訴我們:教師,應該在讀書中生存,無論是中學時代,還是大學時代,每段時光都有難忘的閱讀的故事,尤其在為人師之后,閱讀是一道溫暖心靈的光,是一扇開啟未來的門。文字是時間的玫瑰,它能讓無數個昨天在個性化的文字里復活,然后,讓閱讀的人找到靈魂的坐標。
讀這本書還有一個收益,那就是每個人都有一個秘密書架,書架上總有一些書目在吸引著你,比如:克里希那穆提的《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崔衛平的《正義之前》、王爾德的《社會主義制度下人的靈魂》、簡媜的《老師的十二樣見面禮》、《<讀書>十年》等等。羅茨基說,我坐在這里,并不完全是我自己,我是我所讀過和記得的東西的綜合。
張中行先生說,我每天早上醒來發現自己還活著,那就起來讀讀書,寫寫文章。第二天早上發現自己還活著,那就繼續讀讀書,寫寫文章。
06《閱讀力》聶震寧著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 2016年年初,媒體披露,某專業機構對中美兩國著名大學的學生做了2015年全年學生借閱圖書情況的調查,公布出來的調查情況是:美國排名前十的大學圖書館學生借閱量排在前四位的是柏拉圖的《理想國》、托馬斯·霍布斯的《利維坦》、馬基雅維利的《君主論》和塞繆爾·亨廷頓的《文明的沖突》;中國排名前十的大學圖書館學生借閱量最高的依次是《平凡的世界》《三體》《盜墓筆記》《天龍八部》《明朝那些事兒》。這引起了出版家聶震寧對“閱讀力”的思考,提高“閱讀力”需要弄明白“為什么讀”“讀什么”和“怎么讀”的問題,“閱讀力”其實就是教育力、文化力、思想力的一部分,“閱讀力”的培養,實際就是對人的思維能力的培養。
“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在大力倡導閱讀的今天,這本書對閱讀歷史、閱讀社會、閱讀目的的梳理,對各種閱讀活動和閱讀現象的辯證分析,將會給我們帶來全新的閱讀感受。
07《蔡元培:愛國不忘讀書 讀書不忘愛國》蔡元培等著? 中國文史出版社
他們出生于晚清亂世,流離于民國戰火缺以弱身御強世,為時代引路,開風氣之先,對學生教之導之、幫之扶之、惜之愛之。他們個性分明、風骨卓然,宛如靜默的燈塔,擦亮學生心靈,照亮一方山河。1916年冬天,蔡元培踏著風雪,走進北京大學,把“愛國不忘讀書,讀書不忘愛國”的理念帶進北大,更把教育救國的理念寫進了歷史。
本書將蔡元培關于教育、關于興國的“說”,與梁漱溟、顧頡剛等著名人士對他人生點滴、教育理念的“憶”相結合,多角度再現了蔡元培的不凡人生和卓越品行。
杜威曾評價說,世界各國的大學校長,在某些學科上有卓越貢獻的不乏其人,但是能以校長的身份,領導一所大學對一個民族和一個時代起到轉折作用的,除蔡元培外,找不出第二個人。蔡元培,真乃大先生也。
08《超然之美:林語堂的心靈境界》黃榮才著 中國華僑出版社
黃榮才是林語堂研究會會長,林語堂文學館館長,一生志在研究林語堂的修為。這本書分為五輯,54篇文章,每篇文章的寫作形式著實讓人喜歡,眉頭上引著林語堂先生的一句話,下面就附著與此相關的修為故事,角度雖不相同,但總能給你心靈上的釋然:如:
《逆襲的林語堂》:一切困難、凌辱、嘲弄和逆境都只叫意志堅強的人更加堅強,更加勇敢。所以,在達到成功的途徑上,什么都不可待,可待的只是—剛強的意志和堅定的決心。
《人生不過如此》:人生不過如此,且行且珍惜,自己永遠是自己的主角,不要總在別人的戲劇里充當著配角。
《子思:中庸哲學》:中庸精神,在動作和靜止之間找到了一種完全的平衡。所以理想人物,應屬一半有名,一半無名;慵懶中帶用功,在用功中慵懶;窮不至于窮到付不出房租,富也不至于富到可以完全不做工。
《蘇東坡傳》:所有的婚姻,都是締構于天上,進行于地上,完成于離開圣壇之后。
……
從生活到做學問,從情感到自然,每個角落里都有一個不一樣的林語堂,但每一個不同的故事里,都蘊藏著相同的心態,那就是——超然。淡然。泰然。
09 《內在的重生》克里希那穆提著? 湖南文藝出版社
克里希那穆提是印度著名哲人,20世紀偉大的心靈導師,被譽為“慈悲和智慧化身的人類導師”,在西方有著廣泛而深遠的影響。主張真理純屬個人了悟,一定要用自己的光照亮自己。一生的教誨皆在幫助人類從恐懼和無明中徹底解脫,體悟慈悲與至樂的境界。書中抒寫了十四個專題,每一個專題都頗具吸引力,比如:你如何看待自己的生活?是什么阻礙了心靈擁有廣闊的空間?心靈怎樣才能安靜?心靈能夠從根本上獲得自由嗎?思想能找到一種和諧的生活方式嗎?等等。
走進書中,一顆完全安靜的心,變得異常簡單。安靜。簡單。我們的心就永遠活在自由當中。
10 《好的愛情》 陳果著人民日報出版社
陳果,這位復旦新生代的哲學博士,自2010年講課視頻被學生上傳網絡后持續走紅,妙語連珠是她的常態,偶爾站立、偶爾彎腰是她的節奏,爽朗的笑容是她的名片,可以堪稱是最有型的大學女教師。繼《好的孤獨》之后,這本《好的愛情》一樣值得翻翻。
沒有愛的生命,是沒有花的春天。這愛,可以是兩情相悅的愛情,可以是深厚的友情親情,但無論是哪一種,都需要我們認清:“具有同等能量的人,才能相互識別;具有同等能量的人,才能相互欣賞;具有同等能量的人,才會是知己”。所以,所有的愛中,最重要的是自愛,愛自己,了解自己,才是一切學習和修行的起點與原點,盡力使自己活成一個自己喜歡的人,并且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過一生。當生命結束,也能像維特根斯坦一樣說一句:“告訴他們,我度過了幸福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