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形式主義“頑疾” 讓基層工作回歸本位
在當前的社會治理結構中,基層工作是連接政府與民眾、落實政策與服務的關鍵環節。然而,形式主義作為一股不良風氣,長期以來像一道無形的枷鎖,束縛著基層工作者的手腳,使他們在繁瑣的文件、會議和考核中疲于奔命,難以將精力真正投入到為民服務、推動發展的實際工作中去。因此,整治形式主義“頑疾”,讓基層工作回歸本位,不僅是提升政府效能、優化營商環境的迫切需求,更是贏得民心、鞏固黨的執政基礎的必然選擇。
形式主義之所以成為“頑疾”,原因在于其表現形式多樣、根深蒂固。從“文山會海”到“痕跡主義”,從過度留痕到虛假政績,形式主義不僅消耗了基層干部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更扭曲了工作的初衷和價值。它讓一些干部陷入“唯上不為實”的怪圈,忽視了群眾的實際需求和基層的真實情況,導致政策落實變形走樣,服務效能大打折扣。
整治形式主義“頑疾” ,要樹立正確的政績觀。政績不是寫在紙上的漂亮文章,而是干出來的實實在在的業績。各級領導干部應樹立正確的權力觀、政績觀、事業觀,把人民群眾的利益放在首位,把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作為第一要務。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扭轉形式主義的風氣,讓基層工作回歸服務群眾、促進發展的本位。
整治形式主義“頑疾”,要健全合理的考評機制。現行的考核體系往往過于注重形式指標,如文件數量、會議次數、報表填寫等,而忽視了工作實效和群眾滿意度。這種考核方式不僅無法真實反映基層干部的工作成績,反而助長了形式主義的滋生。因此,必須改革考核評價機制,將群眾滿意度、工作實效等作為重要評價指標,引導基層干部把更多精力放在解決實際問題上。
整治形式主義“頑疾”,要加強有力的監督問責。形式主義之所以屢禁不止,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監督檢查不到位、問責力度不夠。各級紀檢監察機關應切實履行職責,加強對形式主義問題的監督檢查和問責處理。對于發現的形式主義問題,要嚴肅查處、絕不姑息,形成有力震懾。同時,還要加強宣傳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深刻認識形式主義的危害性和整治形式主義的重要性,增強自覺抵制形式主義的意識和能力。
總之,整治形式主義“頑疾”,讓基層工作回歸本位,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各級領導干部、廣大黨員干部以及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打破形式主義的枷鎖,讓基層工作煥發新的生機和活力,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堅實的支撐和保障。讓我們攜手并進,共同為構建一個更加高效、務實、為民的基層工作體系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