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回老家辦事情,只得繼續暫停。當然更多的是鄉村生活體會。When A jar containing fireflies in Xiner's hands.She asks me more and more questions.
螢火蟲真的會發光嗎?它們什么時候會發光?它們會咬人嗎?它們吃什么?
捕捉方法:網兜法或瓶捕法。這兩種都弱爆了,我直接手抓(???)
螢火蟲為什么會發光?發光是為了什么?
1.螢火蟲的發光原理是因為在其發光器的部位,存在著一種含磷的發光質與一種催化酵素。螢火蟲在發光器上會有一些氣孔,由氣孔引入空氣后,發光質就會透過酵素的催化與氧進行氧化作用。然后透過這樣的機制來發出光。
螢火蟲透過這樣的作用來發出光芒。而這樣發出來的光,由於大部份的能量都轉為光能,只有少部份化為熱能,所以稱之為冷光。也就因為發光質與光能的轉換相當有效率,所以螢火蟲可以發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而螢火蟲本身也可以控制進不進行這樣的作用來控制發不發光。
2.而發光器的構造也使得螢火蟲的發光更亮。螢火蟲的發光器由數層細胞組成。在皮膚下有發光細胞,在發光細胞下有反光細胞,可以反射發光細胞發出的光來使光看來更亮
螢火蟲的熒光是其體內的熒光素和熒光素酶反應后生成的。研究人員發現,熒光素酶中的異亮氨酸殘基能牢牢地抓住熒光素產生的發光體——氧化熒光素,使螢火蟲發出黃綠色的熒光。他們還比較了螢火蟲發黃綠色光和發紅光時熒光素酶立體構造的不同。結果顯示,發黃綠色光時異亮氨酸殘基和氧化熒光素結合相當緊密,而發紅光時兩者結合相對松散。
初夏,閃爍的黃綠色熒光是螢火蟲互相交流的工具,而在一些特殊條件下,螢火蟲會發出橙色或紅色的光。日本科學家探明了與螢火蟲發光密切相關的酶的立體構造,進而揭示了熒光顏色的決定機制。
3.動物收到驚嚇都會做出一些反應,螢火蟲收到驚嚇后自然會關閉光亮防止天敵發現自己,所以在你手里不發光可以解釋為是被你嚇的(﹋o﹋) 我不是故意用手抓的。
螢火蟲
螢火蟲是螢科昆蟲的通稱,全世界約有2000種,分布于熱帶、亞熱帶和溫帶地區。根據中國幾位專家的統計現發現的種類約有100余種,再加上未發現的種類,總共有150多種。小至中型,長而扁平,體壁與鞘翅十分柔軟。前胸背板平坦,常蓋住頭部。頭狹小。眼睛是半圓球形的,雄性的眼睛常大于雌性。腹部7~8節,末端下方有發光器,能發黃綠色光。螢火蟲夜間活動,卵、幼蟲和蛹也往往能發光,成蟲發光有引誘異性的作用。幼蟲捕食蝸牛和小昆蟲,喜歡棲息于潮濕溫暖草木繁盛的地方。
形態特征
螢火蟲又名夜光、景天、如熠燿、夜照、流螢、宵燭、耀夜等,屬鞘翅目螢科,是一種小型甲蟲
螢火蟲體長0.8厘米左右,身形扁平細長,頭較小,體壁和鞘翅較柔軟,頭部被較大的前胸蓋板蓋住。雄蟲觸角較長,有11節,呈扁平絲或鋸齒狀;腹部可見腹板6~7節,末端有發光器,可發出熒光;雄蟲大多有翅。雌蟲無翅,身體比雄蟲大,不能飛翔,但熒光比雄蟲亮。
種群分類
水生螢火蟲
陸生螢火蟲
半水生螢火蟲
生活習性
螢火蟲幼蟲分為水生和陸生.幼蟲一般需要6次蛻變后才進入蛹階段。幼蟲喜歡吃螺類和甲殼類動物,捕捉獵物后會先麻醉再將消化液注入其身體,將肉分解。
生活環境
都市化及土地開發對螢火蟲的棲地及生態都造成相當大的沖擊;久而久之,螢火蟲的數量因而逐漸下降,而造成螢火蟲逐漸消失的原因不外乎下列因素:
1.棲地遭到破壞
棲地環境的穩定是螢火蟲賴以生存的根本。人類大量開發土地,改變或破壞原本螢火蟲所棲息的環境,使得螢火蟲的族群大大的減少。
2.人工光源帶來的沖擊
3.農藥、化學藥劑污染
4.水污染
5.生活垃圾污染
相關典故
在晉朝時,有家貧學子車胤,他酷愛學習。每到夏天,為了省下點燈的油錢,捕捉許多螢火蟲放在多孔的囊內,四五十只螢火蟲發出的光真能抵得上一支蠟燭。他利用螢火蟲光刻苦學習.最后官拜吏部尚書,成為了一位有大學文的人.以現在的觀點看,車胤少年時代必定是一名大近視.
還玩了各種爺爺種的蔬菜。只是這英文說過就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