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讀了凱文?凱利(下文為KK)的:
DO!: The pursuit of xceptional execution
書名頁的副標題,告訴了我們這本書主要說什么,「對超凡執行的追尋」(The pursuit of xceptional execution)。
全書的架構,是「1 + 0.5 + 1」。第一個「1」,是前半本,是 KK 寫的,關于「超凡執行」他想說的話。第二個「1」,是后半本,是關于這個話題,KK對另外9組(包含不同國家和行業),KK 認為是「超凡執行者」的訪談,以及他們的觀點。在前半本和后半本中間,KK 寫了一章,「關于超凡執行的15條策略」(15 STRATEGIES FOR XCEPTIONAL EXECUTION)。這就是剩下的那「0.5」啦,也是我認為最精華的部分。
作為一本實用類的「經驗之談」,前半本可能更適合沒有創過業的人看;后半本,創過業的人看了,可能會有更深的共鳴;而中間的15條策略,我覺得誰都可以讀讀,并從中獲取一些有用的觀點,就決定把它記下來。
?KK 所說的「關于超凡執行的15條策略」。
1. 簽下你的名 (Sign your name)
這條很簡單。承諾自己,在自己的領域里成為專家,或者至少成為高手,為夢想做好準備。
2. 接受歸零 (Accept zero separation)
這條有點像「三人行,必有我師」。 KK希望我們問問自己,「我是否相信,今天任何人都能做我的老師?」持續30天,并養成這個習慣。
3. 激活潛意識的力量 (Activate your subconscious power)
這條 KK 寫了幾段。主要是說,同時注意兩件事,又希望有效率,是很難的事情(not a runner)。但是利用潛意識層,可以保證多任務處理。
我們的潛意識有強大的處理能力(processing power),我們可以切換手頭上專注的事情,同時讓潛意識在后臺默默地執行工作(work quietly in the background to execute)。
(請女生讀者們體諒...KK 作為一個技術達人...寫作用詞上…你們懂的...)
4. 確認你的核心信仰( Identify your core beliefs)
KK 在這條上提了四個問題,來幫我們找核心信仰(或者 KK 認為核心信仰由這4個問題組成)。
生命是?我是?我最想要的是?失敗是?
有趣的是,KK最后還和讀者互動,問讀者的答案是不是這個:
「生命是一段魔幻又冒險的旅程。」(Life is a journey of magic and adventure.)
5. 分析你的行為 (Analyze your actions)
這條中,KK 先引用了 James Joyce 的話, 「人們的行為,是他們思想的最好解釋者。」( The actions of men are the best interpreters of their thoughts.)
之后提出了五個問題,來幫我們分析我們的行為。
關于發展你的商業構想,你已經做些實質性的事情,還是只是說說而已?(言同學插播,個人認為,這點沒必要局限在「商業」構想上。)你吸引那些積極的、有幫助的,益于你更接近目標的人,還是那些說喪氣話(prophets of doom)拖你后腿的人?你的措辭是怎樣的?你經常用一些自貶(self-deprecating)的詞語,像:「不能」、「或許」、「但是」、「從不」、「問題」 還是令人振奮的詞語,像:「決意」、「可以」、「總是」或者「挑戰」?你的人(團隊成員)有他們的想法和信念,但這對你有多重要?你是敷衍了事,還是已經創建了能讓員工有機會得到訓練和發展的體系?你建立了能讓員工能夠表達他們意見和想法的討論會嗎?你能建設性的評估他們的表現嗎?你是否有足夠的信心說,自己提供的產品或服務能超越競爭對手?
6. 做你頭腦的守護者 (Be your mind’s guardian)
KK 在這條用了計算機詞匯,說我們的大腦很像計算機,有垃圾文件來來去去。因為日常的大部分想法都很類似(90%和前一天一樣),所以我們需要監視(Monitor)那些會進入頭腦軟件(personal software)的東西,保證它們是積極的且經過授權(empowering)。
(這里為不太折騰電腦的讀者們解釋一下。請想象下自己的電腦,如果莫名其妙被安裝了一些流氓軟件(未經過授權 或 偽造授權),或者每次開機都默認啟動一些不必要的軟件,那會影響我們的工作效率,甚至心情。但幸好,電腦有監視器,如最簡單的任務管理器;還有XX衛士幫我們做查殺。但大腦沒有衛士,我們需要自己監測,以防垃圾信息拖累我們。)
7. 為直覺式的執行做準備(Intend intuitive execution)
KK 認為,直覺是我們潛在最好的商業app。它免費,并有助于我們走在前沿。當我們知道直覺該如何傳遞時,我們會在執行中更有自信。
8. 禪的生活方式(Aim for zen living)
這條也比較簡單,主要講通過冥想(專注呼吸,其他什么都不想不做),使自己平靜下來并活在當下。學會通過什么都不做(冥想),來放松自己并進入內心平靜的狀態,以此提升自己的生產力、解決問題的能力、清晰力、創造力和直覺。
9. 知道你的價值觀(Know your values)
這條 KK 又利用了提問的方式來幫助我們找自己的答案。
你愛做什么?過去什么時候,你的積極體驗達到頂峰?其中什么樣的價值觀得到了滿足?那消極體驗的頂峰呢?其中什么樣的價值觀被違背?現在想象你有一門生意,這門生意能夠把你的核心價值觀注入給你的團隊和顧客,那么這門生意是什么樣的?
KK 建議創業者為組織創建價值主張,將它作為未來招募新人的藍圖。讓這種價值主張在公司生長并傳播,以培養出公司文化。
10. 選擇改變,而非愚頑(Choose change, not insanity)
這條中 KK 套用了愛因斯坦的話,「愚頑:是狂做同一件事情,而期望得到不同的結果。」(Insanity: do the same thing over and over again expecting a different result.)
說當我們遇到問題時,我們應改變愚頑式的做法,停止不經思考的反應,先想一想有沒有不同的選擇。
11. 抓住那時刻(Seize the moment)
這里說需要抓住的「時刻」,指顧客抱怨的時刻。這條主要是講,抓住客戶抱怨的機會,這也是與客戶建立橋梁的機會。哪怕那些看似「不合理」的抱怨,也應該回過頭去想一想。
(言同學插播,在創業的過程中,客戶或用戶的反饋是很重要的。反饋(哪怕是抱怨)中,往往包含客戶的「需求」,而把握好這種需求,可以更好的完善創業項目。)
12. 主持點子會話(Host idea sessions)
KK 希望我們學會組織群眾會話(rent-a-crowd session)來產出新點子,并給出了方法:
每個點子和意見,不管聽上去多么離譜,都尊重并記下。采集并回顧這些點子,之后再告訴點子提供者們,接下來合適的行動。
還有替代方案,就是讓會話在線上完成。有時候線上可能更好,因為在平常情況下,嗷嗷叫的大嗓門同志們(more vocal colleagues)可能會占據更多的表達時間(airtime),導致埋沒一些點子。
13. 管理好那些時刻(Manage those moments)
(KK 又用了專業詞匯…比如接觸點、交互、基準、最佳實踐…這條言同學會用更通俗的方法來解釋...)
這里提到的時刻,是生意和客戶接觸的時刻。KK 舉了個簡單的例子:花多長時間接(客戶的)電話或者回復銷售問詢的郵件。
管理好這些時刻,是要為「與客戶接觸的節點」設立標準。(要么利用現有標準,要么以實踐中得到的最好方法作為標準。)而這一切都是為了保證客戶能更容易的完成購買。
14. 銷售的藝術(The art of sales)
這條 KK 寫了很多,我列一下主要意思:
銷售仍是大多數企業的命脈,與其說我們在賣產品和服務,不如說我們在賣點子。不想讓客戶失望?請先守時!記住,給客戶表達意見的機會,而不是自己滔滔不絕。認真聽客戶講的每一個詞,僅僅只在你認為合適的時機打斷。如果你很幽默,適當的幽默會幫你和客戶建立友誼,如果不是,不要故作幽默。假如(銷售時)前兩分鐘你的客戶沒有表示出興趣,尊重并理解他,一句「你好像不是很方便,再約個時間如何?」會讓你顯得專業,并可能得到下一次預約。如果客戶沒有聽你說,那和他交談并不是很好的策略。如果客戶喜歡表達,讓他們說,當他們感覺良好時,會更想買你的東西。留心客戶的心理,他會告訴你所有你需要知道的事情,并且這會引導你通向一個完美的銷售結果。不要灌輸式的銷售,注意傾聽;抓住他們獨特的需求,這才是重點。有些人喜歡聽,有些人喜歡看,有些人喜歡把玩你提供的產品。投其所好。保持真誠。只有提供真正的價值,才能讓客戶變成朋友。對你的產品或者服務保持激情和熱情。
15. 延遲你的愿景(Delay your vision)
這一條中,KK 講了兩種情況,一種是理想版,一種是現實版。
理想版說,創業者開創事業前,已經想明白未來清晰的樣子和完備的細節,像商業計劃啊,招募什么樣的人啊,目標受眾和客戶...
現實版是,創業者在開創事業的時候,只是帶著大量的熱情,和愿意在執行中學習的渴望就上路了。他們并不知道未來會怎樣,也沒什么商業計劃,甚至用著不完善的創業點子。
KK 建議我們,在生意和生活中,都不要等那個理想狀態。在剛開始的時候,并不需要知道怎么做,只需要去做。不要過度分析,也不要讓那過多的知識扯后腿。對于愿景,只要有簡單的草稿版,就可以開始了。在執行的過程中,我們會學會怎么去做,并獲得更多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