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云南因地域偏僻,明朝之前少有大詩人到過,然而到了明朝,云南卻有幸迎接到“明朝第一才子”楊慎謫居這片美麗的土地三十多年并終老于此。這一期就讓我們跟隨著楊慎和他的詩詞來了解一下云南的地理和風土人情,并欣賞他最家喻戶曉的名作《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
朗誦和誦的音頻
賞析文本
? ? ? ? 在上一期分享中,我們跟隨孫髯翁的《大觀樓長聯》了解了云南悠久的歷史和滇池的美麗風光。之所以選擇分享大觀樓長聯,是因為云南地域偏僻,明朝之前基本上沒有大詩人到過,所以沒有特別家喻戶曉的詩。然而到了明朝,云南卻有幸迎接到“明朝第一才子”楊慎謫居這片美麗的土地三十多年并終老于此。在云南期間,楊慎不僅寫出了《南詔野史》、《云南通志》、《云南山川志》、《滇候記》、《南中志》、《滇載記》和《記古滇說》等大量關于云南歷史、山川、物候、地方志的筆記、選本以及許多注釋性書籍,還創作了大量描寫云南山川景物、風土人情、歷史地理和云南人衣食住行的詩詞,所以他的詩詞作品堪稱云南風情的百科全書。這一期就讓我們跟隨著楊慎和他的詩詞來了解一下云南的地理和風土人情。
????????明朝有三大才子,和楊慎并列的另兩大才子分別是解縉和徐渭,在這三大才子中,楊慎以“博覽第一,無書不讀”居于首位,是公認的“明朝第一才子”。《明史》本傳稱:“明世/記誦之博,著作之富,推慎第一?!?/p>
????????楊慎字用修,初號月溪、升庵,又號博南山人、滇南戍史、金馬碧雞老兵等,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區)人,祖籍廬陵,是明代文學家、學者、官員,父親楊廷和是明朝中期著名政治改革家、兩朝首輔。楊慎自幼聰慧過人,又非常好學,再加上出身于書香門第,所以從小就受到很好的家庭教育。七歲時母親教他句讀和唐代絕句他就常能背誦,十一歲時就會寫近體詩。十二歲時擬作《吊古戰場文》,有“青樓斷紅粉之魂,白日照翠苔之骨”的警句,他的叔父看了極為贊賞,復命他擬作《過秦論》,其祖父讀了之后自矜謂:“吾家賈誼也!”十三歲時他隨父入京師,沿途寫有《過渭城送別詩》、《霜葉賦》、詠《馬嵬坡》詩等,其中的《黃葉詩》轟動京華,當時茶陵詩派的首領、內閣首輔李東陽“見而嗟賞,令受業門下”,并稱他為“小友”。
????????到了二十一歲時楊慎參加會試,主考官已將楊慎的文章列為卷首,不料燭花意外地落到考卷上把他的考卷燒壞了,竟因此而名落孫山。但遭此意外的打擊的楊慎并沒有灰心失望,經過幾年的刻苦努力,他終于在正德六年(1511年)二十四歲時,考中狀元,授翰林院修撰。從此,楊慎正式登上明朝政治舞臺。
????????但楊慎的政治生涯非??部馈K麨槿苏?,不畏權勢。明武宗不理朝政,喜歡到處游玩,荒嬉無度。楊慎針對這種行為于正德十二年呈上《丁丑封事》奏章,指責武宗“輕舉妄動,非事而游”,勸他停止這種荒唐行為,又在武宗微行出居庸關時上疏抗諫。但武宗根本不理睬他,依舊我行我素。楊慎無可奈何,于是稱病告假,辭官歸里。
????????正德十六年武宗駕崩,明世宗朱厚熜繼位,授楊慎為翰林院修撰、經筵講官,嘉靖二年(1523年)他又參與纂修《武宗實錄》。楊慎經常利用給世宗講書的機會聯系當時朝政教育世宗,世宗自然很不高興,常常借故停止講書。楊慎這種耿直的性格既失歡于皇帝,又結怨于權奸,雖胸懷壯志,力圖報國,但其政治才能在當時是難以施展的。
????????楊慎的“忠直”風骨突出表現在內閣“大禮議”的紛爭中。因為明武宗死時無子,他的堂弟朱厚熜即世宗以“兄終弟及”的方式登基后,按照皇統繼承規則,要承認孝宗是“皇考”,享祀太廟,而自己的生父只能稱“本生父”或“皇叔父”。但世宗即位后第六天就下詔令群臣議定他自己的生父興獻王為“皇考”,按皇帝的尊號和祀禮對待。這樣,皇統與家系就成了當時內閣大臣紛爭的議題。當時,張璁、桂萼等新貴為迎合上意,攀附權奸,主張在孝宗與武宗之間加入世宗的生父興獻王為睿宗,而楊廷和父子和許多大臣堅決反對。為此楊廷和辭官歸里,楊慎也一再上書辭職,不愿與張、桂等“無恥小人”同列共事。世宗大怒,正式下詔改稱生父為恭穆皇帝,楊慎則“又偕學士豐熙等疏諫。不得命,偕廷臣伏左順門力諫”,世宗更加震怒,“命執首八人下詔獄”。消息傳出,群情激憤。楊慎約集同年進士檢討王元正等二百多人激動地說:“國家養士一百五十年,仗節死義,正在今日?!薄坝谑巧骷皺z討王元正等撼門大哭,聲徹殿庭。帝益怒,悉下詔獄,廷杖之?!睏钌饔谄咴率灞徊?,十七日被廷杖一次,死而復蘇;隔十日,再廷杖一次,幾乎死去,然后充軍云南永昌衛,即今云南保山。
????????因為楊廷和在武宗駕崩、世宗未至時曾總攬朝政共三十七日,其間裁撤了許多冒濫軍功的官員。至楊慎被貶后拖著被打得死去活來的殘軀去云南的路上,被裁撤的挾怨者招募了一些亡命之徒在路上埋伏,要伺機殺害楊慎。楊慎知道后一路小心防備,精心計劃行程避開這些仇家,直到臨清縣時這些人才散去。雖然躲過了追殺,但楊慎扶病上路,輾轉顛簸近萬里,等抵達永昌衛時,險些無法病愈。
????????明世宗因大禮議事件對楊廷和、楊慎父子極其憤恨,終世宗一世朝廷六次大赦都不肯赦免楊慎,被貶官員按明律年滿六十歲可以贖身返家,但楊慎的申請也無人敢受理,所以楊慎最后于七十二歲終老于云南,臨終時,他還以“臨利不敢先人,見義不敢后身”勉勵后人。
????????楊慎一生刻苦學習,勤于著述。在被放逐滇南邊塞荒涼地區的三十多年流放生活中,楊慎并未因環境惡劣而消極頹廢。盡管圖書資料奇缺,他仍然“好學窮理,老而彌篤”,嗜書成癖“書無所不覽”。經常對人說:“資性不足恃,日新德業,當自學問中來。”他認為要“知天下”,一是依靠“躬閱”,從親身經歷中獲得知識;二是依靠“載籍”,從別的記載和書籍中取得。因此,他不僅刻苦讀書,手不釋卷,而且每到一處都對當地風俗民情進行調查了解,努力學習當地民族語言,從親身經歷與實踐中豐富自己的知識。他以被逐罪臣的身份,僅憑自己的苦學、實踐、考察和記憶寫成了大量的著作,且小學、經學、文章、詩詞、史地以及編纂的民間文藝合集等無所不包。
????????楊慎的遭遇和我之前給大家分享的陽明先生的遭遇非常相似。他們都生活在明代,都因為“以道事君”、忠直耿介、不肯對黑暗邪惡的權力屈服而被廷杖并被打入詔獄而險些喪命,最終也都被貶謫流放到偏遠的西南荒遠之地。但他們都沒有因自身的功名榮辱得失和受到的冤屈迫害而灰心喪氣,而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在挫折中發掘生命的力量,在經濟和文化都很落后的當地或發奮講學或著書立說,并致力于提升當地文化,造福一方百姓,同時還不忘吟詩作賦,讓自己的生命在外界環境貧瘠之處仍能豐富充盈。他們正是用自身的品德、才智和勞動,創造出了比自己有限的生命更長久的、更不平凡的社會價值,為我們留下寶貴的物質和精神財富,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人。如果說王陽明是“黔學之祖”,那么楊慎可以說是“滇學之祖”,到云南這片土地上去旅游,只要你留心,就能在很多地方看到楊慎的身影和他留下的印記。
????????中國古代詩歌對西南地區風物民俗的歌詠寥寥無幾,而楊慎被貶永昌后長期居住和往來于川滇黔地區, 這里的奇峰峻嶺、大川峽谷、悠久的歷史、瑰麗而異于中土的文化都深深觸動了他的才情,他揮動詩筆寫下了許多“為前人所未備”的詩詞作品,描繪了西南地區的壯麗山河和當地各民族的風俗人情和生活百態, 也記述了云南的地理物候和歷史掌故。
????????他的《滇海曲》十二首,就是一組栩栩如生的云南滇池百態風物圖:
????????“昆明池水三百里,汀花海藻十洲連。使者乘槎曾不到,空勞武帝御樓船?!绷钗也唤肫鹞疑掀诮o大家分享的孫髯翁的《大觀樓長聯》,既寫出了滇池的浩瀚廣闊、池中沙洲小島相連、浮萍海藻點綴,又把漢武帝開鑿昆明池,修樓船、習水戰的故事融入其中,用使者乘槎也不曾到過的典故引起人對滇池美景的無限向往;
?????????“梁王閣榭水中央,烏鵲雙星帶五潢,跨海虹橋三十里,廣寒宮殿夜飄香?!?寫元代云南的最后一個統治者梁王在滇池中所建的樓閣臺榭在滇池的月色和星空下如天上仙宮般的美景,那昆明通向西山而穿越滇池如跨海長虹的海埂、那月光下波光粼粼的滇池碧波,那水天相接處的亭臺樓閣,讓人疑心似乎可以直通銀河,仿佛是一道鵲橋連著嫦娥仙子的廣寒宮,夜色中還飄來月宮桂樹的清香;
????????“湖蕩魚蝦晨積場,市橋燈火夜交光。油窗洞戶吳商肆,羅帕封頤僰婦妝”活畫出滇池畔漁業繁盛的景況,還有以羅帕遮臉有著特色民族裝扮的僰族婦女與吳地商人做生意的情景。
????????楊慎還曾寓居大理,他寫大理的風光是“化成樓閣壯人寰,澤國封疆鎮兩關。云氣開成銀色界,天工斲出點蒼山”,縱覽大理全貌,樓閣壯麗,兩關雄鎮,“天工斲出”的“點蒼山”縈云戴雪、蒼翠如玉、橫列如屏,在“云氣開成”的“銀色界”中與泛著粼粼波光的洱海相輝映。蒼山洱海的美景在他的多首詩詞中各有不同角度的呈現,如“枕西阿。仙洲玉幾對金梭。蒼山九點空中墮。影蘸煙波”渲染蒼山的仙氣,“蒼山磋峨十九峰,暮靄朝嵐如白虹”則突出表現其壯美,“葉榆巨浸環三島,益部雄都控百蠻。神禹導河雙洱水,武侯征路七星關”則在一首詩中囊括了洱海的地形地貌、益州的土著民族和大禹治水、諸葛亮征南中過“七星關”等諸多地理歷史掌故?!霸鲁鑫逄炜?,蒼山玉鏡中。琴歌來走馬,笛唱引心鴻。宛在星河上,飄然欲御風”,那高遠遼闊蒼山明月下,分明有在那片土地上生活的少數民族能歌善舞、笛聲傳情的身影;“雙洱煙波似五津,漁燈點點水粼粼。月中對影遙傳酒,樹里聞歌不見人?!蹦菬煵ㄑU裊、水光粼粼的洱海夜色中,點點漁燈映著月光和水光,讓遠處推杯換盞的人影和樹林里隱隱傳來的歌聲如此醉人。
????????大理作為現代人最喜歡的熱門旅游城市之一,它的四絕“風花雪月”塑造了這里濃濃的文藝氣氛,而這四絕都曾呈現在楊慎的詩詞中。花和月自不必再單說,《海風行》就是一首專門描繪下關風的詩,“蒼山峽束滄江口,天梁中貫晴雷吼。中有不斷之長風,沖波動林沙石走。咫尺顛崖迥不分, 征馬長嘶客低首。”《寄太和石尹 》詩中則寫到了蒼山雪:“仙居遙對點蒼山, 雪障云屏近可攀。
????????在他的貶所永昌衛,他寫博南古道上飛駕于瀾滄江上的霽虹橋:“織鐵懸梯飛步驚,獨立縹緲青霄平。騰蛇游霧瘴氛惡,孔雀飲江煙瀨清。”在他的筆下,霽虹鐵橋如天梯飛懸于縹緲云霄之上,令人步步心驚,橋下有時瘴癘之氣彌漫、江中的騰蛇游走于霧氣之中,足見環境之險惡,但河邊有時也有美麗的孔雀在煙霧消散的清麗山川中悠然飲水。楊慎在謫戍永昌的日子里“策筇竹, 度笮橋, 橫沖虺瘴, 甘嘗蒟醤,而游盡黑水之源, 聘目昆侖之麓。”這從他的《西路雜述》“沙遠名干海, 坡高號望城”和“哨名一碗水, 坡號半邊山”等詩句中的諸多地名就能看得分明。
????????他的詩里寫到了不少云南特有的風物和風俗,如 : “沙金海貝出西荒,桃竹橦華貢上方。香象渡河來佛子,白狼架木拜夷王”中云南特產沙金海貝、桃竹杖、橦布、白狼,還有那云南西雙版納特有的大象和香象渡河傳來的佛教以及當地夷人拜自己的夷王等都被概括進這短短的詩章; “何如碧玉溫泉水,絕勝華清礬石池”盛贊安寧溫泉為“天下第一湯”;“海濱龍市趁春畬,江曲魚村弄晚霞??兹感写W鵡樹,錦鶯飛啄杜鵑花”里則出現了同屬西雙版納特有的物種孔雀;“煮海鹺郎暝漉沙,避風估客夜乘槎。雪浮粳稻壓春酒,霞嚼檳榔呼早茶”還寫到了當地人嚼檳榔、喝早茶的風俗。而那首如一幅風景畫的小詩《出郊》:“高田如樓梯,平田如棋局,白鷺忽飛來,點破秧針綠?!笔遣皇悄茏屇懵撓肫鹪颇显柲橇钊藝@為觀止的哈尼族梯田之美。
????????他的詩里還寫到了當地少數民族特有的節日習俗,如《宿瀘山》:“老夫今夜宿瀘山,驚破天門夜未關。誰把太空敲粉碎,滿天星斗落人間?!本蜆O其形象地描寫了, 是彝族、白族、傈僳族、納西族、哈尼族、拉祜族等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火把節的盛況?;鸢压潟r,這些少數民族聚居區家家戶戶都把高丈余的松木制成的火把點燃,以驅逐家中村中及田中的鬼邪, 確保人畜興旺, 五谷豐登。青年男女則把火把節作為擇偶的良機,夜晚驅鬼逐魔之余舉行篝火晚會, 一起唱歌跳舞,徹夜不息。楊慎這首絕句把漫山遍野的火把比喻成太空中被不知是誰敲碎而灑落人間的滿天星斗,語言淺白但新奇生動,頗有民歌風格,不知道是不是受了“火把節”亦名“星回節”的啟發。
????????楊慎還有一組極富特色的詞《漁家傲?滇南月節詞》,一共十二首,從“正月滇南春色早。山茶樹樹齊開了”一直寫到“臘月滇南娛歲晏。家家玉餌雕盤薦”,描寫了十二個月各自不同的云南之美。在這組詞里,滇南“八節常如三月里”、“水云鄉里無煩暑”的氣候特點被表現得細致入微,和《滇海曲》里“春城”昆明“天氣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斷四時春”一樣讓讀者感受到滇南地區四季如春的氣候特征。云南 “東邊下雨西邊曬”的特有氣候特征同樣在這組詞里得到了展現“東寺云生西寺雨,奇峰吐, 水樁斷處余霞補?!倍耙簧接兴募荆锊煌臁笔沟媚抢锶胂牡奈逶绿炖镆灿匈u雪的熱鬧場景:“五月滇南煙景別, 清涼國里無煩熱,雙鶴橋邊人賣雪,冰碗吸, 調梅點蜜和瓊屑?!边@些雪可不是人造的,而是來自雪山上終年不融的積雪。
????????這組詞里還寫到了許多云南的特色食物,如“速魯麻香春甕熟”的“速魯麻”就是大理民間一種老少皆宜的水酒飲品,“酥花乳線浮杯綠”的“乳線”就是大理古城街頭隨處可見的“乳扇”。由于對云南特有的風物進行了非常細致的描繪,這組詞被譽為“四百多年前的云南游覽畫卷”。
????????更為難能可貴的是,楊慎在放逐期間,仍然關心人民疾苦,不忘國事。如當他發現昆明一帶豪紳以修治??跒槊?,勾結地方官吏強占民田,坑害百姓時,就寫了《海門行》《后海門行》等詩痛加抨擊,他在詩中指出,“疏浚??阢y十萬,委官歡喜海夫怨”,并呼吁“安得仁人罷此宴,億兆歌舞如更生”,他還專門寫信給云南巡撫趙劍門,請求制止如此勞民傷財的所謂水利工程。
????????為大家介紹了這么多楊慎在云南寫的詩詞,不過可能大家都沒有讀過,我自己也是在做這期分享的時候才第一次讀到這些詩詞。好像明朝的詩人和詩詞雖然也不少,但家喻戶曉的卻很少。不過楊慎有一首詞卻絕對說得上是膾炙人口、婦孺皆知,只是很多人卻都以為這首詞是羅貫中所作,因為這首詞就是大名鼎鼎的《三國演義》卷首詞《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自從明末清初文學批評家毛宗崗父子在評刻《三國演義》時獨具慧眼地把楊慎的這首詞放在卷首,尤其是上世紀90年代電視劇《三國演義》把它當做片頭主題曲以后,大概每個人都會哼唱幾句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或者“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這就是我本期要給大家分享的主題詞——楊慎的《臨江仙·二十一史彈詞·說秦漢》。
????????這個題目是不是讓你覺得有點陌生啊?“臨江仙”是個詞牌名估計大家不會覺得陌生,但《廿一史彈詞》是什么?《廿一史彈詞》原名《歷代史略十段錦詞話》,為楊慎謫戍云南時作的一部歷史普及讀物。它取材于正史,把從上古到元末二十一朝的興亡史劃分為十段,每段的開始是一首詞,然后用幾首詩和比較通俗的文言文和十字句的唱文講述每一個歷史階段的歷史事件,每段的最后再用一首詩或詞曲作為總結。體例與后來的彈詞相近,被譽為“后世彈詞之祖”。因為雅俗共賞、寓教于樂,所以自明清迄近代,楊慎這部《歷代史略十段錦詞話》幾乎成為家弦戶誦之書,并易名為《廿一史彈詞》,但很多人反倒不知道作者是楊慎。這首《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正是《廿一史彈詞》的第三段《說秦漢》的開場詞。
????????先來看上闕:“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是不是會讓你聯想起蘇軾的“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壯闊氣勢?這兩篇傳世名作都把滾滾東流的長江水淘洗盡千古風流人物來抒發歷史的感慨,只是這里的“是非成敗轉頭空”把這種感慨表達得更明白如話。多少英雄像翻飛的浪花般消逝了,爭什么是與非、成功與失敗,都是短暫不長久的,只有青山依舊在,朝日和夕陽依然日日升起和落下,把青山背后的天空染紅。
????????再來看下闕:“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漁樵”指漁翁和樵夫,在文學作品中常用來借指隱居不問世事的人?!颁尽笔撬械男K陸地,“秋月春風”是典型的良辰美景,“濁酒”是用糯米、黃米等釀制的較混濁的酒,因為漁翁和樵夫是“處江湖之遠”的平民,無錢買清酒,所飲自為濁酒。江上白發漁翁和樵夫早已看慣了秋月春風和四時變化,他們相逢時在一起暢飲一壺濁酒,而那些古往今來的紛擾世事,都成為佐酒閑話的談資。
????????這是一首語言淺白而意蘊無窮的詠史詞,借敘述歷史興亡抒發人生感慨,豪放中有含蓄,曠達中有深沉。
????????詞的開篇兩句“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如異軍特起,如天際真人”,劈空而下,氣勢非凡。從奔騰不息的萬里長江之廣袤空間,寫到“逝者如斯,不舍晝夜”的時間綿延,以及在千古歷史長河中曾經演出過多少華彩樂章的英雄人物,其氣魄之大,氣勢之高都直追蘇軾的“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兩者都是用“長江后浪推前浪”的自然風景來蘊含歷史長河奔流不息的寓意,楊慎的詞還能令人想到杜甫的“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的蒼涼意境。詞人以一去不返的江水比喻歷史的進程,用后浪推前浪來比喻英雄叱咤風云的豐功偉績,將千古興亡全然寄予到了那滾滾東逝的長江水中,高曠空遠,蘊含無限的感慨。歷史長河如大浪淘沙一般將“英雄”一并淘洗去,“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當年各路英雄逐鹿天下的戰場,當年鐵血壯士橫戈立馬的江山,當年多少風流人物封侯拜相的輝煌,終究會被歷史的煙塵所覆蓋。似水的流年,對待任何人都是一樣的殘酷無情,“是非成敗轉頭空”,化用蘇軾 “休言萬事轉頭空,未轉頭時是夢”,把英雄之大業、王朝之興替, “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任誰也沒有辦法改變、無法擺脫的宿命直白道出。古往今來歷史的風云變幻無窮,任你再大的英雄也會衰老故去,人世間的一切在歷史面前終究都將成空。那么到底有什么是永恒不變的呢?是依然不老的青山?還是日日落下又日日會再升起的太陽?“青山依舊在”是不變的自然,“幾度夕陽紅”卻是無聲流逝的歲月。對于每一個人來說,不變是相對的,變卻是絕對的,即使是那些曾指點江山的英雄人物費勁一生心力所創造的的豐功偉績也沒有可能萬世永固?!肮沤穸嗌偈隆睕]有一件不是在變與不變的相對運動中流逝,所以從“是非成敗”的糾葛中解脫出來,就會看到“青山依舊在”,輕嘆“幾度夕陽紅”。
????????詞的上片意境雄渾大氣又蒼涼悲壯,既有大英雄功成名就后的失落、孤獨感,又暗含著高人隱士對名利的淡泊和看穿。詞人仿佛是以一位智者的身份站在遠處,靜觀世事變幻,看透世事滄桑,以靜默的感慨面對那不可逆轉的歷史沉浮。歷史固然是一面鏡子,但倘若沒有豐富的甚至是痛苦的殘酷的人生體驗,那面鏡子便只是形同虛設,不過徒增熱鬧喧囂。而楊慎的人生卻經歷和感受了太多太深的磨折,所以才能看穿世事,把這番人生哲理徐徐展開,令人心有戚戚。
????????如果說詞的上片是以大手筆繪出一幅弘闊的歷史遠景的大畫卷,在壯闊的歷史長廊中突顯出人的渺小和無力,下片則轉而聚焦于這畫卷中的一處特寫:“白發漁樵江渚上”,那白發的漁樵可以看作詞人的另一個化身,他超脫成敗榮辱,任憑歷史的驚濤駭浪如何拍打,只著意于四時變換和秋月春風,只著眼于相逢時的那一杯濁酒和握杯把酒間的言談歡笑?!皯T看秋月春風”是看似尋常的恬然自得“一壺濁酒喜相逢”是風浪之后的淡泊超脫“古今多少事”就在這相逢后的笑談和酒意中被佐酒看淡了。這白發的漁樵不正是詞人所追求的理想人格嗎,他雖遠在江湖打魚砍柴,那“侶魚蝦而友糜鹿”的風姿卻告訴我們這并非一般的漁夫樵夫,所以他們能盡享秋月春風,當這樣兩位“滿鬢清霜殘雪”的老人邂逅相逢,所飲雖不過一壺濁酒,下酒的卻是因為通達而看淡的古今世事。唯其通曉古今,那恬淡和超脫就更見襟懷,而“慣看秋月春風”中所展現的正是看透世事后的大徹大悟。詞的結尾把陳與義“古今多少事,漁唱起三更”出神入化為“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使詞的意境在上片的蒼涼別開出曠達和淡遠的意境,“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有“言有盡而意無窮”之妙。
????????全詞融景、情、理于一爐,文情并茂,情韻兼勝。有畫意、有詩情,有哲理、有生活。從大處落筆,切入歷史的洪流,說盡了歷代興亡,寄托了人生感慨,可以說是以詞寫的史論,也是詞人以詞給出的人生答卷,可以說既是懷古,也是言志。詞人作為首輔之子、一代狀元,第一才子,一朝得罪,老死南荒,其面對歷史滄桑的感慨不可能不深,然而詞人下筆卻未涉及任何具體的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只把千古風流人物無論是非成敗都一樣在歷史的長河中被淘洗盡的畫面明白如話地展開,然而那青山夕陽、秋月春風和一壺濁酒卻在白發漁樵的笑談中把歷史的一切滄桑包羅其中,意蘊無窮。
????????楊慎的一生大起大落,前半生名顯廟堂、輝煌無限,后半生漂泊南荒至死蹭蹬,他又是如此心性超拔、學識廣博的“明朝第一才子”,無比豐富的內心感受力和這樣跌宕起伏的人生無疑讓會讓他對歷史和世事的感慨無處不在也分外深沉,如果讀一讀他的《歷代史略十段錦詞話》,會發現這首《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所表達的歷史感慨可以說處處可見,如“落日西飛滾滾,大江東去滔滔”、“沉吟屈指數英才,多少是非成敗。萬般回首化塵埃,只有青山不改”、“豪杰千年往事,漁樵一曲高歌”、“誰弱誰強多罷手,傷情。打入漁樵話里聽”、 “千古風流人物,一時多少英豪。龍爭虎斗漫劬勞,落得一場談笑”、“千古傷心舊事,一場談笑春風”等等,是不是都和這首詞一樣有著將反思歷史的深刻悲涼融入個性的淡泊曠達的意味?所以其實我們可以說楊慎的這首《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并不是苦心經營、精心雕琢而成,甚至可以說只是他這部歷史彈詞的副產品,但因為他才高學博,又有著讓人每每為之唏噓不已的坎坷人生,所以即使是信筆寫來,也都不失為佳作,而且更添一種疏朗流暢之美。
????????在詞的創作上楊慎被譽為“明代詞壇第一人”,李贄在《焚書》中說“岷江不出人則已,一出人則為李謫仙、蘇坡仙、楊戍仙”。把楊慎和李白、蘇軾并稱為四川不是處的天才實為確論,對比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和楊慎的《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會發現,兩首詞有許多共同之處,一樣奔騰向東的江河,一樣的雄渾蒼涼、大氣磅礴,一樣都將寫景、詠史、抒情融為一體,一樣都在借景抒情、借古抒懷的背后隱約浮現出一種無以名狀的慷慨悲壯,既有豁達胸懷和高尚情操,但也不乏對懷才不遇的慨嘆,也都一樣給人以撼魂蕩魄的藝術力量。實際上楊慎這首詞化用蘇軾的作品不止《念奴嬌·赤壁懷古》,那“白發漁樵江渚上”對應的不正是《赤壁賦》中的“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嗎,而“慣看秋月春風”與《赤壁賦》中的“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也正異曲同工。也許同為一代大才子,楊慎和蘇軾正是異代知己,所以才同樣試圖在歷史長河的奔騰與沉淀中探索永恒的價值,在成敗得失之間尋找深邃的人生哲理。
????????而毛宗崗之所以將這首詞作為《三國演義》的卷首詞,大約是因為三國正是中國歷史上最波譎云詭、最令人說不盡道不完的時期,那些在歷史的天空中至今仍熠熠生輝的英雄人物雖然都隨著時光的流逝仿佛滾滾長江東逝水一樣成為過去,但當一代代讀者翻開這一部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仍能從三國英雄們叱咤風云、指點江山、運籌帷幄、縱情揮灑的故事中感受歷史的風云變幻和蕩氣回腸,仍愿意把“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p>
? ? ? ? 在我們“詩書優游”的平臺上,和我一起堅持了近三年的小主播齊天大圣一直在給大家分享《三國演義》,所以我們平臺的家庭已經在一起共讀三國近三年了。開始的時候我對三國并沒有什么興趣,但是漸漸地在學習與反饋的過程中,我也開始熟悉那些英雄豪杰,了解他們的趣聞軼事和歷史黑料;我也開始了解那些權謀爭斗和大大小小的戰爭是如何改變了歷史的軌跡;我開始好奇為什么這么多人會喜歡讀《三國演義》。這次認真品讀這首《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我也開始感受到了《三國演義》這本古典小說名著中所表現出的那種歷史感,也開始體會這一切厚重的歷史都隨著時間的長河滾滾而去的蒼涼。下周當我再次翻開這本書的時候,一定會有不一樣的感受吧。
????????對于毛宗崗這位異代知己,不知道楊慎會不會稍有點感情復雜。如果沒有毛宗崗把這首詞放在《三國演義》的開篇,恐怕它也不會有如今的名聲、地位和影響力。但也正是因為毛宗崗把這首詞放在《三國演義》的開篇,致使世人多以為它是羅貫中所做。也許楊慎地下有知,還會再吟一句“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吧。
參考反饋題目
1.你聽過任何關于“明朝三大才子”中某個人的故事嗎?給我們分享一個吧。
2.你聽過什么明朝的歷史故事?能給我們講一個嗎?
3.你聽說過“云南十八怪”嗎?知道云南都有哪些獨特的地理風貌、民風民俗甚至有些奇怪的現象或生活方式嗎?在我分享的楊慎的詩詞作品里你能找到哪些“云南十八怪”的影子?
4.咱們“詩書優游”一起讀《三國演義》快三年了,你留意過《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這首卷首詞嗎?一起來讀一讀這首詞吧。
5.《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這首詞化用了好幾首前人名作的句子或意境,把楊慎化用的詩詞也找出來讀一讀吧。
6.你看過上個世紀90年代拍的電視劇《三國演義》嗎?有沒有發現他的片頭主題曲就是楊慎的這首《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你也來唱唱這首詞吧。
參考資料
張丑平:論西南氣候風物與楊慎貶謫文學創作
張應松、朱子由:楊慎和他的詠滇詩
唐玲:從楊慎詩看明代西南地區的衣食住行
陳麗萍:羈身邊陲,放歌永昌——楊升庵永昌詩賞析
徐同林:奇藻天發 警絕莫及——讀楊慎《臨江仙》
朱瑞昌:從《臨江仙》談明人楊慎的詠史詞
楊雨品歷代名家詞>114. 【明】楊慎《臨江仙》:幾度夕陽紅
當然,還有各種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