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話詩情:鴻雁

在《詩經》里,有許多篇章是描寫普通人的苦難的,或者說是苦難中凡人的哀歌。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孤獨的窮人,遠離家門,在風霜路途中吃盡了苦頭,想想親人吧,卻早已家破人亡。他還要應征去服苦役,建造起數百間房屋,辛苦勞累自不在話下,然而卻沒有自己的一片瓦。就像天上的鴻雁,嗖嗖的振動翅膀南去北返,累了只能聚在沼澤中央休息,或者飛上天空發出嗷嗷哀鳴。而他,一個孤獨的窮人,懂的人自然知道他只是作歌撫慰辛勞,不懂的人卻還要說他虛驕浮夸呢!

鴻雁于飛,肅肅其羽。之子于征,劬勞于野。爰及矜人,哀此鰥寡。

鴻雁于飛,集于中澤。之子于垣,百堵皆作。雖則劬勞,其究安宅?

鴻雁于飛,哀鳴嗷嗷。維此哲人,謂我劬勞。維彼愚人,謂我宣驕。

(《詩經·小雅·鴻雁之什》)

這讓我想起了詩人的那句感嘆:“知我者為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也讓我想到杜甫的那聲吟嘯:“安得廣廈千萬間,大批天下寒士盡歡顏”,生活在底層的人們,光是努力生存就已經筋疲力盡了,為什么不能縱聲悲呼呢?朱熹在《詩集傳》里評論這首詩云:“流民以鴻雁哀鳴自比而作此歌也。”鴻雁,鴻雁,可憐只有這一種鳥類代表著途窮罹亂的勞苦大眾。

離情與思鄉:鴻雁的原始意象

鴻雁,是鴨科雁屬鳥類的一種,性喜結群,特別是遷徙的季節,時常結成數十、數百、甚至上千只的大群。因為鴻雁這種遷徙的特性,離開繁殖地遷往越冬地,所以古人看到鴻雁就很容易會聯想到離開故鄉的親人,或者離開親人的自己。“橘柚在南國,鴻雁遺秋音。”(顧況《游子吟》),鴻雁的大群遷徙通常發生在9月下旬至10月末的秋天,“自古逢秋悲寂寥”,看到成群的鴻雁,在寂寥的秋天里掠頂飛過,而親人或者自己還在路途之上,不得團聚,所以難免就會產生惆悵悲傷的情緒。

老話講“寧為太平犬,不為亂離人”,農耕民族信奉安土重遷,老百姓重視家和人團圓,而鴻雁總是南來北往,離開,仿佛是它們身上天然攜帶的基因。

九月九日望鄉臺,他席他鄉送客杯。

人情已厭南中苦,鴻雁那從北地來。

([唐]王勃《蜀中九日》)

我已經厭倦了南方客居生活的種種愁苦,思念著北歸,可鴻雁為何還要從北邊飛來呢?“鵾雞晨鳴,鴻雁南飛”([魏晉]曹操《冬十月》)、“江水侵云影,鴻雁欲南飛”([宋]朱熹《水調歌頭》),鴻雁仿佛總是從北邊飛來,向南邊飛去,本來只是因為秋冬季節天氣寒冷的緣故,然而惆悵的詩人們將鴻雁自比(或比作離人),就發出了鴻雁南飛而“我(他們)”不得歸的離愁別緒。

鴻雁在天空飛過,發出陣陣哀鳴,這時候就好像一個本已滿懷愁緒的人忽然聽到了一聲嘆息、一棹悲歌、一段哀曲,情緒的閘口突然洞開,再也忍耐掩藏不住,滿腹的牢騷就一起噴泄出來了。

朝聞游子唱離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鴻雁不堪愁里聽,云山況是客中過。

關城樹色催寒近,御苑砧聲向晚多。莫見長安行樂處,空令歲月易蹉跎。

([唐]李頎《送魏萬之京》)

墨痕香,紅蠟淚。點點愁人離思。桐葉落,蓼花殘。雁聲天外寒。

五云嶺,九溪塢。待到秋來更苦。風淅淅,水淙淙。不教蓬徑通。

([宋]張淑芳《更漏子·秋》)

有時候離別得久了,思念親人的情緒會慢慢地累積下來,郁郁不得解,偏偏卻又到了團圓的節日。事實上中國幾乎所有的傳統節日都跟團圓有關,春節、元宵、清明、中秋、重陽、臘八,哪一個不是包含著團圓的意味呢?背井離鄉的人,“每逢佳節倍思親”,節日就成為他們情緒的爆發點。人人皆團圓,而我獨漂泊。空房唯凄凄,無語只默默。忽聞雁鳴聲,驚悟離別多。明月弄清影,空山人寂寞。這樣的時刻果然讓人消受不起啊!

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想必大家已耳熟能詳,其實這首詞是寫給他的弟弟蘇轍的。那一年,蘇軾被貶官至密州,兄弟闊別七年,中秋望月,東坡大醉,作詞“兼懷子由”。蘇轍收到哥哥的詞后,第二年中秋便趕來看他。兄弟一齊登樓賞月,感慨良多,于是蘇轍作詞以和其兄:

離別一何久,七度過中秋。去年東武今夕,明月不勝愁。豈意彭城山下,同泛清河古汴,船上載涼州。鼓吹助清賞,鴻雁起汀洲。

坐中客,翠羽帔,紫綺裘。素娥無賴,西去曾不為人留。今夜清尊對客,明夜孤帆水驛,依舊照離憂。但恐同王粲,相對永登樓。

([宋]蘇轍《水調歌頭·徐州中秋》)

蘇轍樂中夾愁,害怕宦海浮沉,身不由己,今日歡聚,明日又離。他說:“但恐同王粲,相對永登樓”,說我們千萬不要像懷才不遇的王璨那樣,客死在異鄉途中啊!蘇軾生性曠達,搖頭笑他“何苦太悲”,不曾想,后來他果然病死在自海南返京的途中,可真是一語成讖了。

書信與愁思:鴻雁的延伸意象

古人有“雁足傳書,魚傳尺素”的說法。魚書的典故源自漢樂府詩《飲馬長城窟行》:“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詩中的意思好像是鯉魚肚子里有書信,事實上這只是一種文學的表現手法。其實古代在紙張出現以前,書信多寫在白色絲絹之上,絹以尺量,色白為素,所以稱“尺素”。在傳遞的過程中為了不容易丟失,古人就把書信扎在兩片木簡之中,木簡常刻成魚形,所以稱“魚書”。

至于“雁足傳書”,也許有人會聯想到“飛鴿傳書”,或者“青鳥有信”,反正天上的鳥兒都能夠用來傳遞訊息以解思念之情,誰叫它能夠自由飛翔在空中呢,太羨慕了是不是?實際上,“雁足傳書”的典故源于蘇武牧羊的故事,《漢書?蘇武傳》記載:“昭帝即位數年,匈奴與漢和親。漢求武等,匈奴詭言武死。后漢使復至匈奴,常惠請其守者與俱,得夜見漢使。具自陳過。教使者謂單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書,言武等在荒澤中。使者大喜,如惠語以讓單于。單于視左右而驚,謝漢使曰:‘武等實在’。”因為常惠的一個計策,蘇武結束了近二十年的北海牧羊生涯,回到漢庭,“雁足傳書”的典故也就從此流傳了開來。

紅箋小字,說盡平生意。鴻雁在云魚在水,惆悵此情難寄。

斜陽獨倚西樓,遙山恰對簾鉤。人面不知何處,綠波依舊東流。

([宋]晏殊《清平樂?紅箋小字》)

自從“鴻雁”的這種意象誕生以后,無數的文學作品就開始大量沿用這種比較詩意的名稱來指代書信了,何況它還帶著一點點淡淡的哀愁、綿綿的情意和時光的愁思。“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唐]張若虛《春江花月夜》)、“鴻雁來時,無限思量。”([宋]晏殊《訴衷情?芙蓉金菊斗馨香》),鴻雁,寄托著詩人和游子多少期盼和感傷。

寄聲欲問塞南事,只有年年鴻雁飛。

家人萬里傳消息,好在氈城莫相憶;

君不見咫尺長門閉阿嬌,

人生失意無南北。

([宋]王安石《明妃曲二首》節選)

涼風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鴻雁幾時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達,魑魅喜人過。

應共冤魂語,投詩贈汨羅。

([唐]杜甫《天末懷李白》)

近代詩人北島曾在一首詩《白日夢》中這樣寫道:“你沒有如期歸來,而這正是離別的意義。”古代道路不暢,一別常常經年,何況遭際難測,往往竟成永別。即便可通書信,也是動輒月余,更難說有些蠻荒之地根本音訊不通。現代人感嘆生活節奏太快了,聯系變得過于便捷,說什么“夢里出現的人,醒來時就該去見他,生活就是那么簡單”,放在古代可沒有這么簡單,所以離別就成了一個沉重的話題,“鴻雁”這種天生帶著離別基因、后來變成書信指代的意象也就有了那么多的愁愁愁。

然而,鴻雁未到,錦書難托,畢竟還含有一點點期盼,和“雁字回時,月滿西樓”的浪漫。有一種情況,卻可稱之為孤冷和愁絕,那就是當鴻雁落單的時候。

當鴻雁落單的時候,就形成了“孤鴻”、“斷鴻”、“殘雁”這樣的意象,這種意象是孤冷的,是愁絕的,是寂寞無處生發的,是胸中縱有千般言語卻欲語還休的,是英雄為之浩嘆而詞人為之搔首的。

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游子。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揾英雄淚!

([宋代]辛棄疾《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宋]蘇軾《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

南窗背燈坐,風霰暗紛紛。

寂寞深村夜,殘雁雪中聞。

([唐]白居易《村雪夜坐》)

這樣的詩句讓人難以不為之動容,甚至黯然落淚,別說閑愁不苦,別說寂寞矯情,誰沒有在孤寂的夜里難受得想死,誰沒有在珍重珍重的離別聲中漸行漸遠,誰沒有熱切的期盼了那么久那么久結果只換來澆頭一盆冷水,誰沒有因為一件小小的事情,默默無語,暗暗傷心了很久。

鴻雁鴻雁,天空給了你自由,人類卻給了你憂愁。

轉自《閑話詩情散文:鴻雁》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8,156評論 6 531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8,401評論 3 415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6,069評論 0 373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2,873評論 1 309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1,635評論 6 40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5,128評論 1 323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3,203評論 3 441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365評論 0 288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8,881評論 1 334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0,733評論 3 35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2,935評論 1 369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475評論 5 35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172評論 3 34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582評論 0 26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821評論 1 282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1,595評論 3 390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7,908評論 2 372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在《詩經》里,有許多篇章是描寫普通人的苦難的,或者說是苦難中凡人的哀歌。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孤獨的窮人,遠離家門,...
    子曰少懷閱讀 6,361評論 22 68
  • 今天看一篇關于“尹吾”的文章,現在很多聽馬頔和趙雷的大概是不了解他的,尹吾在機緣巧合下受到高曉松的賞識進入麥田,...
    鐘無艷departure閱讀 572評論 0 0
  • 這是一個極其敏感的話題。到現在也沒搞明白愛情的定義到底是什么。我覺得愛情是抽象的,你覺得她是什么她就...
    苘嶼清閱讀 464評論 0 0
  • 本周繼續我們的主題,研究孫子兵法,孫子《行軍篇》:“上雨,水沫至,欲涉者,待其定也。 凡地,有絕澗、天井、天牢...
    吾心自足閱讀 534評論 0 0
  • 琴 曲美,聲純。 伯牙愛,子期珍。 能助歡慶,亦解苦嗔。 點撥弦律起,彈奏指尖循。 自古美人相伴,向來雅士同存。 ...
    小薇_閱讀 650評論 18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