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辛棄疾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辛棄疾這首詞,用典很多,其中的“封狼居胥”,其實后面還有兩句話:“禪于姑衍,飲馬瀚海”。合起來就是:“封狼居胥、禪于姑衍,飲馬瀚海”。
一,狼居胥位置
狼居胥是一座山,是今蒙古國首都烏蘭巴托東邊的肯特山,在當時是匈奴的祭祀圣地,匈奴人每年的正月、五月和秋季會在狼居胥山舉行祭祀典禮,祭天地,拜日月,是匈奴人心中的圣地。姑衍也是一座山,是今蒙古國肯特山的北邊,在當時同樣是匈奴人祭祀的圣地。瀚海其實不是海,在中國的古籍中也有稱為北海的,當年蘇武牧羊就是在北海,瀚海其實就是北海,也就是今天俄羅斯的貝爾加湖,因為當時的貝爾加湖非常大,古人只是把貝爾加湖當成了海,其實是個淡水湖,瀚海附近也是匈奴人的核心地區,算是匈奴人最北邊的王庭所在地了。
二,霍去病的武功
“封狼居胥、禪于姑衍,飲馬瀚海”合起來的意思就是:在狼居胥山進行祭天封禮儀式,在姑衍山進行祭地禪禮儀式,在瀚海進行人與馬的水源飲用。這三件事,都關系到一個人,這個人就是天才少年將軍、西漢帝國武裝部隊副總司令、驃騎將軍霍去病。
之所以說霍去病是天才少年將軍,是因為中國歷史上,打擊外族年輕最小、取得功勞最大、事跡前無古人、后無來者,唯有霍去病做到了。
霍去病16歲被漢武帝寵信,做了郎官,17歲被任命為驃姚校尉,率領800勇士,奔襲數百里參與漠南之戰,頭一次與匈奴交戰,擊敗數倍于已的敵人,斬獲匈奴人2028人,其中包括斬殺一名匈奴單于祖父輩的王侯,及俘虜了匈奴單于的一名叔父。
霍去病19歲被漢武帝任命為驃騎將軍,這可是中國歷史上最年輕的驃騎將軍,驃騎將軍是三公級別的將軍,僅次于大將軍,相當于全國武裝部隊副司令員。
也正是這一年,19歲的霍去病兩次參與河西之戰,攻打匈奴渾邪王與休屠王兩部,殲敵4萬余人,俘虜了5個匈奴王及王侯將相120多人,并迫使匈奴渾邪王率領4萬余眾投降西漢王朝。
霍去病的這份戰績與身為大將軍的衛青比起來,也讓衛青黯然失色,然而霍去病的戰績還遠遠不止這些,接下來的戰績更是名垂青史,留名萬年。
接下來就是漠北之戰,時年22歲的霍去病率領5萬精騎,出代郡,深入蒙古高原深處,尋找匈奴主力決戰,霍去病這一戰,直接奔襲兩千多里,穿越整個蒙古高原,也就是今天的整個蒙古國的南北方向,與匈奴左賢王部激戰。
此戰,霍去病殲敵70400人,俘虜匈奴王侯將相83人,并且霍去病在匈奴圣地狼居胥山進行祭天封禮儀式,在姑衍山進行祭地禪禮儀式,同時更遠到達到瀚海,并在瀚海進行人與馬的水源飲用。
三,封狼居胥的意義
“封狼居胥、禪于姑衍,飲馬瀚海”,成為打擊外族所取得的最高榮譽的代名詞。正是因為霍去病的“封狼居胥、禪于姑衍,飲馬瀚海”才使漢民族的聲名遠揚,國威遠播,讓匈奴聞風喪膽,讓世界蕭然起敬,我們之所以被稱為“漢”族、“漢”人,用的語言是“漢”語,穿的衣服是“漢”服,與霍去病這一戰績息息相關。
因而形成了一句霸氣的流行語:“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正是因為霍去病這份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戰績,才讓漢民族的民族自豪感達到了頂點,即使延續兩千多年,到如今,談起霍去病的“封狼居胥、禪于姑衍,飲馬瀚海”依然熱血沸騰,熱淚盈眶!
霍去病的背后代表的是西漢王朝,是華夏,是中國,是中華民族崛起的希望和意義所在!愿此生永是華夏魂,來世還做中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