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早起來推窗一看,嚴冬中的天空低沉、陰郁。打開“今日頭條”活躍在網絡上的各路人馬以自己熱衷的方式告訴世界,告訴人們,也告訴自己,今天是大寒。大自然借用人類的口舌向世界宣告四季輪回、季節往返。
? ? ? ? 北風迎寒。凄清、冷寂四處飄蕩,無孔不入。
? ? ? ? 于外出之前,經不起病痛折騰的皮囊得用里外三層衣物裹緊,就這樣還需把脖頸縮進去,直到肩膀都縮起來才罷休。在季節面前,在自然面前“人定勝天”也只是虛妄。這不過是人在困苦與災難面前給自己強大的力量鼓勵自己勇敢地活下去。人倘若不憑借支撐是無法好好活著的,無論是物質的,還是精神的。
? ? ?
? ? 上午與子卓微信溝通,從給雙胞胎表妹買書作為新年禮物聊起,自然而然又聊到閱讀種類的選擇、當下的一些教育現象、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方法、以及他與父親的融洽相處等話題。這些年在一起的時間比較少,平時大家都忙于各自的事情,很少坐下來細細交談。唯有就著難得的空閑時光天馬行空地聊聊天。
? ? ? 說來慚愧,無論作為老師、還是作為母親、亦或作為丈夫的妻子、父母的女兒,還是弟弟的姐姐,無論哪種角色都做得不夠成功。我似乎總沉溺于自己的世界,對于他們的需要我很多時候無能為力,我無法給予他們更多。面對周遭的世事沉浮,總缺乏內心真正的平和與淡然。免不了隨波起伏,免不了沮喪無助。所以,有時甚至覺得能夠給予自己的都很少。
? ? ? 今天子卓的一句話帶給我很大的沖擊力。我跟他談到他的小學老師總是和風細雨時,他告訴我說,不管哪門課的老師都很難真正做到潤物細無聲。作為一位性情比較平和,接受過多年教育,目前繼續接受來自社會教育與家庭教育成年三年有余之人的立場來說,還是值得推敲與思考的。從他平時我能看到和感知的言行來說,他不是憤青也不偏激,更不會仇恨曾經教過自己的老師。我相信這是從他的自身閱歷、感悟以及學到的知識,經過層層過濾,沉淀下來的思索。他能保有自己的立場和思考,不是什么壞事。
? ? “如無細無聲”確實是教育的最高層次,于現在來說更是無法企及的高度,也是難以望見的深度。他的指向不只是教育技能,不僅僅囊括教育智慧與情懷,更是對生命成長出現的種種姿態的全盤接受、理解、認同,當然還有仁性和慈悲。雖然今生無法到達“潤物細無聲”的詩與遠方,但至少對此有所期許有所向往,更應該為此沉靜修煉。
? ? 關于子卓,他是我的孩子。隨著彼此年歲的增長,我總感覺我們是熟悉的陌生人。很多個夜深人靜的時刻,我回想他很小的時候在我懷里熟睡的情景。瞇著雙眼,是那么安詳、那么俏皮,那樣的妥帖親密。可惜這樣的時日也僅有幾個月。月子里他外公、外婆、舅舅都在圍著他轉,只有喝奶的時候才會回到我的懷抱。七個月后,為了自己的不甘心、不妥協我把他送到外婆那里去了。
? ? 印象特別深刻的是,我帶著他在外婆家里呆了一個月后強行斷了母乳。成功斷奶之后我準備回來工作了。子卓似乎有感知,走之前的那個晚上誰都不要。快要回房入睡了,他突然“哇哇”大哭,撕心裂肺般地哭,哭得眼睛紅腫、喉嚨嘶啞,甚至嘔吐。實在是哭得累了才迷迷糊糊地睡了,但還是在半夢半醒之間不停抽泣。作為年輕的媽媽,我也是隱隱作痛,但在現實的殘酷面前,理智定會戰勝情感。
? ? ? 可能就在那個傷心不已地晚上,母子相連的那顆心被我撕開了裂。子卓的潛意識中已經已經與我有了隔膜,為今日母子之間的疏離埋下了隱患。后來他爸爸忍不住想念,中途回去看望過。幾個月后他的周歲生日,我回去過一次,他與我遠不如與他爸爸親近。甚至還趁我不注意毫無緣由地在我臉上打了一下,那一刻的酸楚到現在還時常涌上心頭。
一歲半不到把他接回來,一直到現在他所有的事情都是爸爸在參與。很顯然他更信任父親,與父親更親近。上了高中、大學會跟我聊一些事情,都是很理性的交流社會熱點、電影、學習之類的。不像他與父親那樣交談起來沒玩沒了,眉飛色舞、意趣盎然,這多少令我有些羨慕。
近兩年,他總會在一些與女人相關、與我職業相關的節日,或者我生日的時候給我買禮物、書籍、發個紅包,收到他的心意當然興奮、激動。但我總感覺疏離并沒有拉近。我也在他生日或者某個重要的時刻寫信給他。言語之間總免不了以過來人,以母親的身份說些人生道理云云,估計入不了心。
? ? 他是他自己,對生活、對社會的看法,包括閱讀的視角都走在我前面,包括他寫的一些隨筆層次比我高,思想比我深刻。
? ? ? ? 我們未曾互相馴養,也不曾彼此成全。作為思想獨立的人,他確實給了我啟發和光明,甚至于我對他的仰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