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 ? ? ? 有人說,一定是上帝想看電影了,所以才有了1994年。所以才有了內地的《東邪西毒》,《大話西游》,《活著》,才有了海外的《獅子王》,《低俗小說》,《阿甘正傳》,才有了震撼人心的《肖申克的救贖》。
? ? ? ? 經典之所以為經典,在于它不管經過多久的時間磨礪依舊會被人們銘記。中學時代的語文老師向全班推薦了《肖申克的救贖》這部電影,記得她那時是這么形容的:“這是美國少有的一部沒有暴力、色情與科技玄幻卻依舊在全世界范圍內掀起了追影狂潮的美國電影,它帶來的不僅僅是視覺的刺激,更是心靈的觸動。”當時的自己看完了整部電影,震撼是有的,卻不能用強烈來形容,就好像你對著一個小學生講國家,講政治,那是一樣的效果。成年的自己重新打開網頁再一次看完了整部影片,震撼,思考,啟迪……這些感覺促使我找到了譯本小說去更深層地品味,大腦的思索與聯想遠比任何其他形式的媒體輸入都要來的真實有用。文化的逗留源于思想的碰撞,所以我想把自己的感受表達給更多的人,正如小說譯本中序言的編者傅月庵所說:“寫作反映人生,你讀了些什么,想了些什么,動之于心,自然形諸于筆。”這句話是來形容小說作者斯蒂芬·金的,我卻認為他描述的是更多的人,引在此處,與君共勉。
記住,“希望”是個好東西,也許是世間最好的東西,好東西是永遠都不會消逝的。
? ? ? ? ? ? ? ? ? ? ? ? ? ? ——安迪·杜佛尼
01? 起篇——關于安迪
“砰”地一聲,獄門關了,這一聲,注定了安迪漫長的牢獄生涯,三十年,五十年,也許,是一生。
安迪是不幸的。不幸到愛人背叛自己后連命運都要背叛自己,明明可以前途無限卻偏偏身陷囹圄,明明可以幸福美滿卻偏偏痛苦難言。他們饒了安迪一命,但是卻奪走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自由。獄卒的鞭打,“姊妹”的欺凌,典獄長的侮辱,時間慢得就像流水侵蝕巖石一般……可憐的安迪。上帝啊,你怎會如此不公?這不是堂堂社會大銀行家該受到的待遇啊。上帝無言,也許,命中注定。
安迪是幸運的。幸運到天時、地利、人和,一應俱全。從可以幫他弄來石錘、大型海報的瑞德,到可以輕松挖掉的混凝土以及他本身對于地質學的愛好與研究,甚至是監獄牢房的位置安排,一切看來都好像那么順利,看來上帝也是于心不忍的。身在監獄又怎樣?安迪一樣可以發揮銀行家的才能。替各類獄卒完成各種銀行業務,幫典獄長洗黑錢,甚至為自己創造一個全新的身份,他的天賦讓人嫉妒。
當安迪第一次在監獄里靠著自己的能力使監獄長撈到好處時,他為自己的朋友們每人贏得了三瓶啤酒,鋪滿陽光的屋頂,他們喝著啤酒,安迪卻坐在一旁微微笑著,享受這來之不易的自由,他是那樣的與眾不同,他的笑容又那樣穿透人心,仿佛自己是一個自由人一般。自此在之后的日子里,典獄長的私心讓安迪贏得了獨處一室的特殊待遇并接替老布掌管了圖書室,他幾十年如一日地給州議會寫信請求得到資助擴大監獄圖書館,他甚至幫助囚犯讀書讓他們通過學歷考試,他就像天使一般,自己懷抱希望的同時給別人也帶來了希望。
然而,最令人詫異地便是湯米的出現了吧。誰也不會想到這個極力想跟著安迪學習并通過學歷考試的孩子卻帶著那樁殺人案的真相來到了肖申克。事實上,一向沉穩的安迪終于沉不住氣了,多年的委屈隱忍頃刻間爆發。可這樣的天才銀行家諾頓又怎會放他走?安迪的內心也許是知道的。可是,他不愿意接受,哪怕有一點希望他也要努力。沒錯,一次又一次,安迪被送進了禁閉室。這些年,他心里究竟有多苦?或許吧,沒有親身經歷就不會感同身受。他的苦,無人能知。
當無辜善良的湯米不知所蹤時,安迪終于放棄了。之后,他開始變了,變得沉默,變得冷酷,甚至,變得頹廢。所有人都以為他會就此失去希望。
然而,安迪卻成功越獄。
當雷聲漫過天際,我仿佛可以想象得到安迪穿過一個又一個地下管道到達肖申克外的那條河流時的震撼場景,脫掉囚衣的那一刻,多少的無奈與辛酸瞬間爆發,他,自由了。
當安迪穿著西裝以另外一個人的身份出現在機場時,我想,諾頓可能臨死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輸給安迪的。
“他們說太平洋是沒有記憶的,所以我要到那兒去度過我的余生。瑞德,在一個沒有記憶,溫暖的地方。”
02? 中篇——關于老布
當一個人被徹底地體制化以后,他將面臨怎樣的生活和挑戰,那是一種怎樣的場景,很難想象。可是沒錯,老布就是這樣的。
南開大學教授艾躍進老師在課堂上說過這樣一句話:“不要盲目羨慕西方民主,西方國家的民主是建立在兩種條件下的民主,第一是秩序,第二是自由。”無疑,在監獄這樣的小型社會中是不可能存在民主的,因為它首先沒有自由,更何況是那個年代的美國。
監獄的體制化力量確實讓人害怕,它規定了你什么時間該干什么并且只能干什么,連上廁所的時間都是規定好的,你不能反抗也無力反抗,否則可能將是生命的代價。失去勞動力的老布離開肖申克時已經六十八歲高齡,天知道他該怎樣度過自己的晚年。本來有著大學文憑,在監獄他可以因此管理整個圖書館,可一旦離開了肖申克,他便什么都不是。當他拿著假釋文件和長途汽車票踏出肖申克時,他害怕極了,幾十年來,肖申克早已成為了他的全部,只有在這里他才可以感受到自己的價值。步履蹣跚的他走在大街上看著來來往往的汽車時竟像一個被嚇壞了的孩子,天吶,外面的世界根本不是他所能接受的,他今后該怎么辦?政府在他沒有一點社會價值的時候選擇了同意假釋,卻不會考慮他究竟是否可以生存下去。老布死了,意料之中。他的一時錯誤讓肖申克奪取了他的自由,卻不想當有一天可以重獲自由時他卻已經無力消受了。對普通人來說不過是“廉價”的自由,對于老布來說卻是難以接受的,如果選擇,他可能更愿意一輩子待在監獄里安度晚年吧。
偏偏,安迪是不一樣的,他在努力擺脫這種體制化,事實也證明,他成功了。盡管這個過程,無比艱難。
03? 終篇——關于瑞德
“重獲自由的感覺就好像自由落體驟然下降一樣,讓人既害怕又興奮。”對啊,漫長的三十八年,無數次的面試、盤問,瑞德假釋成功了,真是不敢相信。然而還好,他要比老布幸運。至少,有安迪指引著他面對一切。
“兩包煙,我賭那個小白臉。”安迪入獄的第一天,瑞德與其他人打賭。這樣的賭局似乎成了他們無聊的監獄生活中唯一可供消遣的方式。結果是,瑞德輸了。當時的他沒有想到,這個所謂的他并不看好的“小白臉”在之后的日子里會對他造成多大的影響。
他用了三十年去救贖自己的思想,卻始終無法掙脫囚籠,卻在安迪離開以后豁然開朗,用時間沉淀下自己對人性的重新理解。當年那個殺人犯罪的毛頭小子如今不過是一個心懷慈悲的老人。
說實話,在我看來,瑞德的洞察力并不在安迪之下。他視安迪為生命之交,他甚至在安迪出獄之后可以默默思考出安迪計劃和實施逃獄的種種細節。安迪真的從根本上影響了他,從思想到信念。當他被外界的新生活折磨得待不下去,只是因為想到了安迪他才沒有重蹈覆轍讓自己再次入獄,在他眼里,安迪是希望,是陽光。他想念安迪,所以他去尋找了安迪重生的地方,不想怎樣,只是出于對老朋友的想念。同樣心懷希望的人是有心靈感應的,瑞德快要找遍了整個巴克斯登,那個鄉下小鎮,發現了那個地方,發現了安迪留給自己的信和鈔票。信的落款不是安迪,是一個全新的名字。安迪在等他。那天,瑞德掉了眼淚。
在去往齊華坦尼荷的路上,盡管冒著假釋期間外逃的罪名,瑞德還是出發了,他踏上了一段屬于自由人的旅程,他在安迪的指引下奔向了一段不確定的未來。
瑞德說:“我希望太平洋就和我夢中所見的一樣蔚藍,我希望看見安迪在那兒。”
我想,會的,瑞德的心中一樣充滿希望。
04? 尾篇——關于自己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肖申克,它禁錮的不是自己的身體,而是靈魂。束縛安迪的那個地方不過是一個小型社會的縮影罷了,而我們真正應該思考的是我們該如何自處于當代這個紛亂的社會大環境之中。
對此,我有幾點看法:
①關于希望。無論身處什么樣的逆境,受到多大的沒有預想到的打擊,你可以消沉,但不能沉淪,可以放縱,但不能墮落。消沉和放縱都是有明確時間限制的,也是有恢復期的,你可以花一段時間來調整自己,去思考,然后積蓄力量后重新站起來。而墮落和沉淪則意味著突破底線,意味著喪失希望。(關于沉淪,在《肖申克的救贖》小說中的第二篇夏日沉淪也有很好的闡釋。)
②關于體制化。表面上看,安迪似乎只是憑借自己心中的希望以及超凡的毅力,過人的天賦等等這些因素實現了自我救贖,但在這二十年里,安迪面對的最大的阻礙不是外部的環境,而是他與內心的抗爭——不被體制化。對于我們來說,我們本身就處于體制中,單位也好,學校也罷,甚至是自由職業者,你可能都會面臨體制這樣一所監獄。作為老師,你會不會覺得自己的教學水平已經登峰造極而安于現狀?身處職場,你會不會為生活拖累而早已忘記當年畢業時的雄心壯志甚至不思進取?作為自由撰稿人,你又會不會為了金錢而忘記當年熱愛寫作的初心?
電影《血色入侵》中有這樣一句臺詞“生活本就是一場逃亡,不能坐以待斃。”如果你停下腳步,迷失方向,那接下來你面臨的就只有死亡,靈魂的死亡。我們能做的就是不被環境所束縛,在體制中不斷進步,不斷學習,不斷提升自我,從而不被環境同化。
也許在某一刻,你會突然明白那句話的真實含義,叫做: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③關于堅持與積累。最近在學校聽了很多學術講座,記得有一場關于“真人圖書館”,在互動環節,一位學生向主講嘉賓問道:老師您說多來圖書館,多看書,一定會受益匪淺,我也這樣覺得。所以我上大學這半年多,除了上課全都泡在圖書館,也看了不少的書。但是有個問題,我看書記不住,看過即忘過,我該怎么辦啊?這還有意義嗎?之后嘉賓的回答有四個字很關鍵:繼續泡著。
其實不難想象,學過哲學的人都知道量變引起質變的道理,只要堅持做一件對自己有意義的事情,才會不斷積累資本,才會有所突破。這里的資本包括知識,精神財富,思維方式等等。一個人也只有有了足夠的資本積累,才能有有質的輸出,而談吐不凡的人自然會擁有強大的人格魅力。
④關于計劃。遇事講謀略,成事靠計劃。安迪如果空有希望和毅力,對未來沒有謀劃和考慮,那他同樣無法獲得自由。有了計劃,便有了動力,清晨醒來,你會發現你的人生是有一條光亮所指引的,你會為了完成它而不懈努力。倘若相反,人生便只有茫然和空虛。
英雄有勇亦有謀,渾渾噩噩的人生不值得活。
懷抱著最好的希望,但預做最壞的打算——如此而已。這是安迪所追求的,亦是我所信仰的。
我愿意像安迪一樣,縱使被命運拋棄,依舊懷抱希望,面對自己的未來。
肖申克的救贖,亦是希望的救贖。
太平洋海岸溫暖的沙灘上,我看到安迪與瑞德相視一笑。
結語:
《四季奇談》之首,是《肖申克的救贖》,正如所說——春天的希望,希望永不凋零。作為知名恐怖小說作家,斯蒂芬可謂功力深厚,也許只有在讀書時跟隨瑞德的回憶視角你才能深刻地明白小說的各種伏筆,環環相扣,絲絲入縫。
我不能否認的是小說是帶傳奇色彩的,如果說安迪的獄室換個位置或者他不曾對地質學深有研究,亦或增加任何一個變量,他都有可能不會成功。可是中國古人早就有言: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草船借箭尚有東風相助,上天大抵都是眷顧自救者的。
也正所謂圣者渡人,強者渡己。安迪的無端入獄,到引進一個個新人物,到被姊妹侮辱的一次次反抗與受傷,再到獄警、監獄長,最終憑借自己之力扳倒了典獄長,救贖了自己。安迪是自己的強者。幾十年入一日的堅持和超乎常人的毅力以及不被同化的內心深處的希望與信仰是安迪身上不可磨滅的光芒。
最后,我想說:無論世界待我如何,始終懷抱希望,不沉淪,不茍活。我是自己,我只做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