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盼望已久的環騎海南島,終于開始了!
自從三年前騎完川藏南線,環騎海南就正式列入了我的騎行計劃。可惜由于大家的時間原因,一直拖到了去年年底;反反復復之后,覺得再也不能拖下去了,就決定在今年暑假的時候,實行這個計劃。自己花了近兩個月的時間,不斷地從網上關注最新的騎行海南的信息,也根據地圖、參加人員、假期等因素,做了一份比較詳細的計劃,根據自己的經驗,覺得應該能夠順利完成的。最終,我們定下了參加人員:川川、老汪、老劉、路萍、月明,我,五男一女;其他的都沒問題,唯一不踏實的,是月明近兩年沒有騎車,又是女的,能不能跟得住大家,可能是個問題。
早早的就提前一個月定好了機票,也提前了許多天和海口的單車店聯系好了接收單車。剩下的,就是等待了,等待那期待中的環騎。8月2號,坐大巴到了重慶,天太熱。去了趟磁器口,嘉陵江的水就像溫泉水一樣,無法留住我們。第二天午飯后,就開拔到了機場,去享受那候機廳的空調。3號晚上,夜幕中到了海口,打的到了桂林洋的單車店,每輛單車還花了五塊裝車費才取出,然后投宿到鎮上的一個小賓館。
就這樣,環騎海南島,從8月4號一早便開始了。
D1:海口――東郊椰林 騎行86公里
晨出,熱,尋早點,得一大市場,眾多男子喝茶其中。于一早攤前食粉,湯中有貝殼提味,甚鮮。哦而上路,往東尋海師大,二刻乃得,于校牌前留影,即刻上路。有倒塌路牌,乃半月前之威瑪遜所為。川于路口問路,路人言有坡。及,乃一不足十米小坡道,川見狀大笑曰:“這就是海南人民所謂的坡坡——”
沿路而行,競得高速路口,所示距文昌四十二公里,眾皆昂然而上。
時天晴漸熱,眾人補水甚快,雖頻頻歇于橋下陰影之中,然其熱難耐,汗如雨下,喝水不止。未一個時辰,遂無水。幸得一橋下皮卡中有水,吾與路萍盜得四瓶,隨后老劉欲取,車主突現,急改口要之,乃得。后老汪又從高速出口購得大瓶水,方解難。
高速路中,細鋼絲甚多,川、劉、月均爆胎,無奈補之。
午時中,下高速,行文城,距出發已百二十里。尋得一空調飯店,打尖,嘗文昌雞,味美。飯后又補兩胎。看看天時,恐無法按計劃到銅鼓嶺,乃舍而就東郊。
沿寬闊道路,奔清瀾大橋,俯瞰八門灣。過橋遇三騎友,其一搭女友而行,厲害。右拐入綠道,購得椰子數個,請農家劈之,味甜帶麻,不錯。續行,于椰林中合影。又過一農家而歇,討得香蕉,欲購之,老農送,后川仍付十五。嘗之,皮薄肉厚,醇甜無比,勝過蜂蜜,美味異常,心想:“吃了這么多年的香蕉,到現在才算是吃到正宗的了。”老農又取木瓜、番石榴等,又嘗之,蜜甜可口,沁心入脾。為謝老農,川川歌一曲,老農亦舞而伴之。
謝過老農而行,未幾,抵海邊。
平生首次見海。于落日之中,眺目之遠極,海風習習,涼爽倍增,層云逐日,椰林叢叢。海線貫左右,低云生兩旁。所有勞累全無,乃脫衣下海。水甚熱,出數十米,仍如此,蓋水淺所曬久矣。沙底奇特,由淺入深,每隔約二米,均有一淺溝,疑為海浪所為。
起而反,住海邊一農家旅館,熱,空調不停。老板帶路晚飯,條件一般。歸,已是月升,又同賞海月。此時老婆電話,原忘記報平安,乃解釋一番,遂補發。回路見漁家收網,所捕之魚不識,后又詢路于旅館老板多時。回房,倒床即入睡。
D2:東郊椰林――博鰲 騎行86公里
卯時起,于昨晚飯處早點,稀飯中有肉末,香。隨后奔東郊鎮。晨陽起于路右,椰林更添嬌媚。穿鎮,欲購出海漁民之草帽,未得。過清瀾大橋,左拐遇轉盤,右行入邁號道。
歇息之際,遇兩女騎友,寒暄一番,原為重慶高三畢業生,均為楊姓,相約環騎,遂結伴同行。
會文之前,老劉又爆胎,生氣之極。過會文,得一牌“馮家灣”,原為八二版《西游記》猴王誕生拍攝地,遂左拐而入,即現一海灘。與椰林相比,水清浪白,天藍沙細,純潔異常,難怪為楊潔 所相中,雖過已時正,仍覺美麗。入其間戲水,以手嘗之,苦咸,片刻之后,合影而反。于猴王雕塑后歇息,吸椰汁食椰肉。上路之時,又補胎。
出,約二十里至長坡鎮,已近午時末,遂打尖分路口一店。其間有數騎友過,料環騎也。
未時正,出長坡,別國道而入縣道,約三十里,至潭門。此鎮以“更路簿”和“硨磲”聞名。來島前,料前者不可見,而后者則易;及至,果然,滿街工藝品店中均主打硨磲。于街邊一冷 飲店中歇息,嘗各種冷飲,其“清五涼”甚好,由多種消暑果品混合而成,后得知,其名實為“清補涼”,吾錯聽矣。入一工藝店,與月明同選一硨磲手鏈,欲贈小衡。
過潭門大橋,約十五里,抵博鰲鎮。川先尋故人,余者遂至海邊,又入水,嬉戲一番,后與川電聯,得宿處,入住洗漱。晚飯川味,隨后又夜游海灘,正月朗星稀,萬里無云,駐足灘上,濤聲嘩嘩,涼風陣陣,愜意非常,雖不見白日之景,然有聲聲為伴,韻味其中矣。玩味多時,乃繞路而歸。
D3:博鰲――萬寧??? 騎行63公里
夜有雨,早出,空氣清新,蘭州拉面;其間尋得一單車店,老劉換胎。后行至博鰲禪寺,天色尚早,川友之團未到,遂閑騎一段,至“獨占鰲頭”處,遠山矗立,疑為五指。
近巳時,川友人至,隨團入寺。此寺雖建筑華麗,然未深得寺廟布局之法:其一、天王殿后雖為韋陀像,然于大雄寶殿間竟有數十階梯,使其無法護法;其二、大雄寶殿前院只左右兩側,竟立兩韋陀類雕像;其三、鐘鼓樓位于天王殿后兩側;其四、此地應為觀音法場,正殿卻供奉普賢法相,錯矣。其余之處,遂粗粗而觀,不及細看。至寺后碼頭,俟船。約近午時,有團入海,隨之。
渡三江(萬泉河、九曲江、龍滾河),望別墅,眺會址,即上玉帶灘。其為萬泉河入海處,有漁人抱龜求照,每人伍元。與眾人踱至外海,有海草沖上,減興;片刻,于沙灘中留影。導游疾呼,乃歸船溯回。
午時正二刻,出,無風,大汗,料前無飯店,乃于路口小商店食方便面,遂問得路況。
未時正,奔培蘭派出所,左拐入龍滾老路,路好車少,眾皆開啟提速模式。三刻之后,三十里歸國道。又三十里,山根,已酉時。遂抄道高速,行三十里方下,又十里入萬寧,尋得住宿,飯湘菜館。
D4:萬寧――新村鎮??? 騎行75公里
今日騎行較長,仍卯時起,食后安湯粉。六點一十八,開騎。抄萬寧南上高速,經禮紀,二十里,至石梅灣,欲下,恐時間不待,乃舍。又十五里,至日月灣,急呼停領頭之老汪。錯過石梅灣,不可再錯過日月灣矣!
石梅灣、日月灣,比鄰而生。前者雖為“被世界旅游組織專家譽為海南現存未被開發的最美麗海灣”,然一路行來,石梅灣之房產廣告不斷,料已破身,遂暗定賞日月灣。
即下,一灣頓現:椰林圍其后,碧浪涌于前,海礁點綴其左,牛嶺相望于右,上有白云相映,下有瓊玉爭輝;浪高而不妖,沙細而無染,水清見其底,石橫而弗爭;海風拂面,如沐靈山之氣,浪花繞腳,似踏菩提之蓮;天,由遠而高邃,海,由近而深藍;駐足其間,人間仙境,如此美景,足慰平生!
????大喜之下,急取三腳架,脫騎行衣,臨海而攝;登礁石,入浪花,呼騎友,留美景,忙碌異常。
不久,烏云如蓋,迅疾而來,天色急暗,大雨鋪下。急收拾行檔,于高速橋下避雨。
雨,快來快去,片刻之后,雨小而上路。十里,至牛嶺。出高速,入分界洲島景區,于一店中小歇,兼望分界洲島。其間點一“冰咖啡”,味獨特。
出,雨停。穿牛嶺隧道,沿高速奔陵水。新霽,月明又扎胎,所幸漏氣不多,遂加氣續行。又見動車急行,海南交通窺見。
三十里,入陵水,已午時正,飯蜀湘館,休整一個時辰。
上路,約十里,過三才。又約二十里,入新村港,尋得住處,可望海景。洗漱完畢,時候尚早,遂逛漁港。川以五十說得一船,載眾人入港,觀疍家風情。
疍家人,以水為家,如居陸地。縱橫為格,鋪木為地,起柱為骨,圍板成屋。可居,如宿平地;可漁,圈養自如。小舟穿插其中,似車馬行于路上,靈捷異常。
良久而出,又賞晚霞。登岸尋食,遂品海鮮。夜,求得老板屋頂,攝漁家璀璨。
D5:新村鎮――三亞??? 騎行83公里,G223與S216交叉口前爬坡約1公里
今日到三亞。
晨起,見朝霞。出新村,入國道,未幾烏云密布,大雨忽至,遂停車躲雨,哦而雨停,續行。
過英州,穿藤橋,鎮中遇一小車隊,皆戴紅花而行,自鎮東而延鎮西,綿綿不見其尾,問路人,原為收繳貪官之贓物。約二十里,穿海棠灣鎮,過林旺,與月明歇于路邊一賣椰人,閑聊之中,得知其從未去過十五里外之亞龍灣,疑且驚。
出,欲求鐵爐小路直到亞龍灣,奈領車呼嘯,早奔至國、省道分路口;遂與月明在后,慢行登坡。及匯合處,已是日頭正中。整理一番,放坡而下,道旁大樹林列。抵一轉盤,傍有路牌滿布,均為酒店指示;遇一保安,宜賓老鄉,探得路況,遂直奔“海底世界”處。
穿一游人小道,過數商店,下一長廊,得見亞龍灣。日正高,人正多,喧囂灘上;海浪聲,呼喊聲,叫賣聲,聲聲不斷;赤裸者,占位者,兜售者,人人皆忙。摩托艇來回左右,招攬生意;游泳者遍布沙灘,見縫插針。灘上架一長橋,直插海中,甚煞風景。
遂滅賞景之念,尋得一過道通風處,消汗。良久,五人打尖方便面。未時二刻,隨即上路,不再回頭。
出,于路邊一加油站補水而歇,直至申時正。
三十里,入三亞市大東海處,川早已尋得一住處。月明體力耗盡,良久方到。晚飯后,閑步大東海。入一四星酒店蹭涼。又至海邊賞夜景,許久乃歸,又攝三亞夜景。
D6:三亞???無騎行
早,自然醒。出,尋得豆漿油條,又食抱羅粉。再到海邊,下水游泳。其間拍攝,相機為浪花所拍,不得變焦,懊惱郁悶一番。
川與導游串串約好:一百五十元一人,出海且潛水。眾人大喜,遂入團。巳時正,上船出海。原為一游艇,可搭百數十人。導游講解一番,花四十元,方得一潛水之呼吸嘴。
出榆林灣,浪漸大,遂感不適,乃出艙而上船頂,稍好。
小半時辰,遇一島,離岸約百米下錨,觀其左右,疑為東瑁洲島。導游隨即組織下海。吾等尋的救生衣,跳入海中,試游一番。潛水員告誡,不得上岸,恐為礁石所傷,遂怏怏而回,無心再游,復上船。
午后多時,方得燒烤進餐。半飽之后,上船尾以備潛水。前所下潛之客,乃先付拍照之伍佰大洋也,吾等只潛不付者,“靠后靠后”。數人之后乃得。系好鉛帶,下梯戴好氣瓶,為潛水員拖至離船遠處,遂討得眼鏡,呼吸數下,俯身扎入海中,無奈氣瓶浮力太大,下潛太難,遂奮力猛登數腳,方得下潛。入海底礁石,見一黑魚,欲以手撫之,奈何行動不便,棄之;又欲環顧左右,無奈負重不夠,且無蹼腳,十數秒后,無力抗拒浮力,遂上浮出海。取下眼鏡,頓覺疲勞。原在海中,若無鉛帶蹼腳,需耗大力以抗海之浮力。遂上船脫衣,入艙而歇。
近申時正,回船歸岸,入住宿沖淋。晚飯樓下,老劉見一炮彈,歡喜異常。其曾為炮兵,故此。
飯后,入市問得數碼店,以一百五十修得相機,遂安。
小結:
東線至此。有快樂、歡喜、興奮,也有無奈、嘆息、不解。
海南風景,世間少有, 不負“國際旅游島”甚名。海灣是一個比一個漂亮美麗,海水是一處比一處清澈誘人。有東郊椰林的日落,有銅鼓嶺的遠眺(雖然我們沒有去看),有博鰲沙灘的寬廣,也有日月灣純樸的神奇,還有那騎行中及時的風風雨雨,更有疍家異族的風情,椰林老農的友善……這一切,無不讓初到海南的我們在開了眼界的同時,也感覺到海南人民的友善。
然而,竊以為,海南自為一島,缺憾也在此。
以漁為生,自然不重視陸地,也就談不上與陸地相關的建設,更說不上與陸地相關的文化。比如:海南的公路,是修的好,但路牌不多。高速路牌還可以,但是到了國道、省道,騎行很久都見不到一個路牌,即使是在許多分路口,也是如此;偶爾見到一個,上面就只標了兩個地方“海口”和“三亞”,而且沒有公里數。更不用說縣道和村道了,可能你環騎完一圈,能看到一個兩個就算運氣好了。
再有,問路,當地人絕對說不上到下一個村鎮的具體里程。他們往往用“大概”“似乎”來回答你,或者說坐車、坐摩托要多少時間,其實這些都還能接受,要命的是,他會隨口說一個數字來敷衍你,如果你信了,不再去多問問,再比較下,那結果就是――你會去懷疑地圖。在新村的時候,我去問路,得到好幾個答案,十三、十四、三十、五十,更有一個說了個七十公里,而且一個個都還說的信誓旦旦,簡直讓我哭笑不得。
還有,海南當地人似乎不太愛走動。一路走來,我所遇到的人,男的除了在出海之外,回到陸地就是泡到街邊的茶店里面,可以從天亮一直泡到天黑;而女的,絕對是在家不停的忙碌,基本上不會離開村鎮半步。他們很少有時間去到處走走看看。所以,要從他們身上得到關于海南其他地方的信息,很難。
還有,海南的開發和保護,好象并不是看的長遠。比如地產,許多別墅占據了最美麗的地方,各自畫地為牢,割據一方,自己倒是欣賞了美景,然而卻遮住了大眾的眼睛。旅游,也是追逐最大的利益:東郊海邊搶著帶路的人,其實都是把你帶到自己家的旅館;博鰲禪寺的修建,仿佛就是為了掏空香客的衣兜;三亞灣的潛水,能夠多收你錢就多收你錢,不會對你商量的;亞龍灣這么好的地方,別墅、酒店占據了海岸近九成的地方,剩下給百姓的,又仿佛讓我看到了十幾年前風景區的亂和差……,這些所見,很讓我大失所望。(注:寫下這篇文章的當晚,從本地新聞中,看見在我們市里面,所有道路關于景區的指示牌正在更換,所有標識全部統一,而且每個指示牌的內容不能超過四個。這又讓我感嘆了一番。)
還有,臺風威瑪遜都過去這么多天了,一路騎來,海口、文昌這些地方似乎都還沒有從災害之中恢復過來......
盡管如此,騎行多年的我們,對這些都能看的過去,同時,也在心里希望著、期待著傳說中西線更美麗的風景和更純樸的民風。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