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家,是一個溫馨的避風港灣。
傍晚推開家門,總有一股暖意迎身襲來,伸出舌頭品了品,咸咸的味道。是呀,喬遷新居時的新鮮感早已慢慢淡去,唯有摻有鹽和醬油的氣味才成為家的永恒。
盡管一切都變得簡單陳舊,看著習以為常堆放雜物的桌子,隨意拉過來就坐上去的椅子,熟悉到骨髓的飯桌顏色。本以為放縱著肆意妄為,卻無時無刻不在心中埋下根的種子。
風霜雨雪的時候,你在家里,窩在沙發里追劇,溫馨讓你覺得有家真好;假若你在外面,被風沙刮,被雨雪淋,溫暖驅趕你回家的腳步,要是馬上進家那該有多好。
對于一棟建筑物,家只是一個懸空而立的狹小空間,即使這樣也要擁有一席之地。家已不僅僅是遮風擋雨的地方了,這里每日有親情、愛情在等待,有歷經歲月輪回沉淀后的驀然回首。
02
年少時,對于家的概念,總是不以為意。
求學住校之前的那十幾年,一直琢磨的一件事兒就是怎么樣能離開家,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厭倦了一日三餐,別處總該有個味道更鮮美的地方,就連咸菜都是別人家的好吃。當時還未知道,人家的孩子認為母親腌制的咸菜是最最好吃的東西了。
厭煩了嘮嘮叨叨,有時在想,作為父母的我們在孩子的眼中是不是如童年經歷的嘮叨那樣煩心。人不知不覺因角色而變成另外一種樣子,那是親人的樣子,也是家的樣子。
當真的離開家不到一天,就有失魂落魄之感。最先想起的是媽媽的拿手飯菜,當初怎么就沒深深的品嘗一日三餐;然后思念溫暖的床,有陽光味道的被子;然后回憶和爸爸媽媽坐在院中聊天的每個夕陽西斜的時間……
后來慢慢明白,長大就意味著獨立,意味著終有一天離開家。
03
久離家,想念就變成了一種習慣。
習慣每年定期回家的日子,盼望著,激動著,然后歸于平靜;然后又盼望著,激動著,又歸于平靜。
老家變成了牽掛,因為有漸趨年老的雙親,許久未得見的兄弟姐妹。有一個家維系著親人們的熟絡關系,是再幸福不過的事情了。
爺爺奶奶健在時,姑姑叔叔們每逢大事小情,逢年過節總要聚上一聚的。如今眼前還時有浮現場面的熱鬧非凡,在心靈深處駐扎著這樣的一幕幕。
自爺爺奶奶走后,維系親情的房子拆了,沒有什么要緊的事,很難把大家聚在一起,因為各自有生活要過。該熱絡的親情還在聯系著,該遠離的親情有的不溫不火,有的許久未曾往來。
爺爺奶奶就是那個家,有事情的時候還會以爺爺奶奶為軸心,方圓千里仍能聚首。
04
剛剛離家回來一天,就開始準備預定下次回家的票了。
有時來不及想念,票面日期成為下一次的期待。細想起來,回家的日子是幸福無比的,嘗到日思夜想的媽媽做的飯菜,總是回味無窮。和爸爸聊聊天,發現在外面無論遇到什么困難,兒女在爸爸眼中永遠是最棒的那一個。
步履匆匆,在家十日,家里人也覺得時間倉促為何不多待些時日。媽媽總在囑咐,好好工作不要請假,可又盼望著兒女早點兒回家多待上幾天。日子就在這矛盾中飛速度過,一晃又到離家的時刻。
又到了想家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