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讀已經(jīng)成為衡量知識寬度的必備方法。如果你多關注,總是會看到這樣的培訓教程---“教你如何1年讀500本書”、“每天至少閱讀2-3本書”“半小時可讀完一本書”。
看到這些事跡,對于自己有要求的人,總會琢磨著怎么也能夠做到這樣牛逼。于是可能會開始翻閱閱讀指導書籍,檢視自己慢的出奇的閱讀速度與low-b到不行的筆記方法。堅持一段時間可能會感覺自己越來越上道,平均1-2天就看完1本書,一周最少可以看3本書。
在你開始洋洋得意,忙不及跟人家吹牛逼的時候,請回想下你還記得多少書里的內(nèi)容?當然 可能小部分牛逼人士能頭頭是道的復述內(nèi)容,但大部分普通屌絲們估計只剩一臉懵逼。仔細想來書讀的多真的能代表學到知識嗎?在知識經(jīng)濟時代,我們是否要一味追尋"閱讀短平快?”
一 、 閱讀如看人
一本書出現(xiàn)在你面前時,肌肉包著骨頭,衣服包裹著肌肉,可說是盛裝而來。讀者用不著揭開它的外衣或是撕去它的肌肉來得到在柔軟表皮下的那套骨架,但是一定要用一雙X光般的透視眼來看這本書,因為那是了解一本書、掌握其骨架的基礎。 ——莫提默·J. 艾德勒 《如何閱讀一本書 》
《如何閱讀一本書》 可以說是很多愛好閱讀人的圣經(jīng),莫提默在1940年書籍第一版影印時就開始在傳授讀書方法,然后到現(xiàn)在還是有那么多的人想當然的認為讀書就是從頭讀到尾。
在這本書里,莫提默將閱讀分為四個層次: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主題閱讀。很多人覺得莫提默的框架表述較為混亂,其實簡要說來,這不就是我們建立新社交的四個步驟嘛!
** step 1、確定是不是你的菜---基礎閱讀******
這個階段,要求閱讀者有最基礎的識別力,能通過辨別書名、序作初步了解書的主要內(nèi)容,并迅速判斷這本書適不適合你。把閱讀遷移到社交領域,如果你今天認識一個新的朋友,見面第一件事你必須要迅速辨別你面前的對象是否初步符合你的交友要求,換句話就是明白你倆是不是同頻道的!
step 2、按兵不動,全局審視---檢視閱讀
在完成基礎閱讀后,需要在這一步用略讀與粗讀的方法較為全面的了解本書內(nèi)容,對于整體內(nèi)容框架做到心中有數(shù)。而遷移到新社交領域,在你初步評判你面前的這位朋友與你氣質(zhì)相投后,你還需要初步觀察他的言談舉止、處事細節(jié)來初步評判你倆有沒有進一步發(fā)展友誼的可能。
step 3、細節(jié)著手,深入了解--分析閱讀
這一步?jīng)Q定整個閱讀的關鍵,經(jīng)過前兩步,對于全書的內(nèi)容與主題有了初步的了解,這一步就是要透視全書骨架,支分節(jié)解全篇脈絡,帶著你的知識問題,并在書中尋找問題的解決方法。而在新社交領域,面對一個合適的交往對象,你也一定知道初步的評判無法真正的了解一個人,所以你一定想再深入的了解他的職業(yè)、愛好、習慣、生活作風,多了解多接觸才能知道他的價值所在。
step 4、多維拓展,全局把握---主題閱讀
智者看里,常人看表。真正有智慧、主動的讀者并不是在讀書,而是建立思維框架或是尋求自身問題的答案,從而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而社交也是如此,看人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在你形成了對他的了解后,并把他判斷為某行業(yè)圈內(nèi)可深入發(fā)展的朋友后,你可以與他保持深入交流,也可以通過他的圈子與其它朋友交流,從而開脫一個全新的社交圈。
閱讀的最高階段就是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并轉(zhuǎn)化為可用知識價值。閱讀如看人,看懂一個人有時候需要的時間會很長,而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這一過程也會很長。我們無法單純用讀書數(shù)量去衡量一個人的知識淵博情況,但知識體系卻能很好的衡量。
二、如何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
1、從自身需求出發(fā),填補空白
沒有人比你更了解自己,越是胸懷夢想的人越是了解自己的不足之處。從自身成長、工作需求出發(fā),有節(jié)奏、有條理的進行知識體系構(gòu)建。而不是盲目的刷“閱讀量”,在這一過程中切勿囫圇吞棗,什么都想學。如果確實不知道該學什么,我們可以在紙上列出自己已掌握的知識,很快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現(xiàn)有知識的局限,這就已經(jīng)觸碰到了我們在這個領域的“信息缺口”,我們就可以針對此缺口,進行強化補全。
2、針對缺口,進行全面樹讀
樹讀也就是主題閱讀,運用主題閱讀能夠讓你在短時間的成為這個領域的半個專家。但要成為專家就必須具備全局性的視野與足夠的專業(yè)知識儲備,常人怎么可能做到呢?
做起來其實挺簡單,只要你會擬提綱就好了。
在買書與找文章之前首先鎖定你的主題知識,通過閱讀該領域的經(jīng)典書籍初步建構(gòu)知識框架,擬定該體系學習大綱。
秋葉老師在《如何高效閱讀一本書里》曾介紹了他的閱讀學習案例,他在3個月內(nèi)系統(tǒng)的學習在線教育行業(yè)的知識,并通過擬定大綱逐個解決知識盲區(qū)的方式成為該領域的專家。
以下為提綱節(jié)選
3、根據(jù)提綱選定書籍與文章
在提綱指引下,進行書籍與文章篩選。可以在邊看文章邊把其中觀點結(jié)合自己的理解寫到對應的條目下,迅速把他人的思想轉(zhuǎn)變?yōu)樽陨淼捏w系內(nèi)容。
4、構(gòu)建主題框架
對照大綱,梳理閱讀塊面。對于內(nèi)容相同的部分,跳過。看到不同的想法,進行自我思考,如有新穎性及借鑒意義既整合融入新大綱。并在每個提綱塊面標注書籍出處與內(nèi)容或進行思維導圖繪制,以進行后期塊面整理。
如解決閱讀層次--出自于《如何閱讀一本書》 閱讀的十個方法--出自《如何高效閱讀一本書》 快速閱讀的方法---出自《王者速度》
形成思維導圖
5、主題拓展
在完成提綱的主題閱讀后,還需要結(jié)合自身去思考,關于這個知識還有什么是我不了解的。并有意識的結(jié)合行業(yè)發(fā)展趨勢,利用知乎、分答、在行等領域精英的講解回答拓展知識體系。
6、知識遷移
一個高段位的學習者,通常是一個適應性的專家,他們會有意識的構(gòu)筑一個多信息解碼和知識擴展的良性循環(huán)。他們不僅能做到在原有領域的學習,還會進行知識遷移。根據(jù)內(nèi)部的關聯(lián)性進行發(fā)散,尋找知識的可遷移點,真正做到融會貫通。
通過以上步驟,可以看出,不管是閱讀還是建立新社交關系,光有量都是不夠的。你認識再多人,真正出事沒人愿意幫你最后也是然無卵用。不管讀書還是看人,真正有用的是深入剖析,把知識與人脈轉(zhuǎn)化為自身資源,只有這樣才能起到價值最大化。
記住,以后誰在跟你吹說他一年能看幾百本書,請噴回他:那你到底構(gòu)建了幾個知識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