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心血來潮決定一個人旅行,結果只一個人走了一上午,下午與吉爾和萱萱同行。我們后來一致認為,這是上大學以來,自己最開心的一次回憶。
本周六的旅行呢,約等于一個人,因為我帶著一個沒有意見的邵同學——去哪里都可以、吃什么都可以、什么時候走都可以的邵同學。
當然,也是帶著滿電充電寶的、能在國子監里準確認路的、和北京地鐵熟到不行的邵同學(沒有他,我現在應該還在國子監里繞圈,繞夠了就在長椅上過夜了)。
因為我們倆剛認識不長時間,還沒有熟到“塑料姐妹花”友情的程度,不能一起手挽手逛街買包包(......),不能一起去喝酒去蹦迪(??????),所以去了一些北京味兒很重的地方,做一個有文化(have culture)的旅人。
1
雍和宮
The Lama Temple
關于雍和宮的簡介不說了,大家真的感興趣自己去查吧。簡而言之就是,雍正以前居住于此,后此地成為行宮,再后成了中國漢族地區最大的藏傳佛教寺院之一。
我們上午九點多到達雍和宮,游客已然不少,上香的人非常多,以至于離開雍和宮很久后鼻子依然能夠聞到些許香火味。
在這里,游客們掛著相機,戴著遮陽帽,表情輕松,心情歡愉。拍照,這里看看,那里繞繞。這里也有真正上香的人,他們大部分愁眉緊鎖儀態莊重。我們在雍和宮看到很多欲望和迷茫,可能很多人并不知道自己在拜什么,大概也不知道自己真的想要什么。
我向來不信教,邵同學也不信,我們進門后甚至直接繞開贈香處。但在宮內游走時候,他仍雙手微微合十,閉眼點頭向寺廟佛像和僧人致意。我笑問為何,不信還這樣。
他說,我覺得,就算不信,也要表示一下尊敬。
在這里,可以充分領略到藏傳佛教的魅力,如果你的周末閑來無事,不妨把慵懶的周末時間交給都市里寂靜神圣的雍和宮,慢慢探尋古寺散發著的藝術芬芳,定會讓你不虛此行。
2
孔廟和國子監
The Temple of Confucius
北京孔廟和國子監博物館始建于元代,合于“左廟右學”的古制,分別作為皇帝祭祀孔子的場所和中央最高學府。
兩組建筑群都采取沿中軸線而建、左右對稱的中國傳統建筑方式,組成了一套完整、宏偉、壯麗的古代建筑群。
我們兩個在孔廟巧遇某中學的高三生成人禮,熱鬧非凡。穿著學士服或西式禮服的高三學生們,排成一排,接受成人的加冕和升學祝愿。我在他們臉上看見了成人禮儀式帶來的激動和躍躍欲試,混雜著些許對未知的期待和小小的緊張。
恰似去年今日的我們。
在殿內,看著寫有“萬世師表”的牌匾,四處繞繞。這時候聽見一個激動的京腔兒越說越大聲,不覺被吸引,一位北京的大叔在給朋友講解孔廟。我們倆偷偷湊過去聽,聽大叔講到我們腳下踩的磚的來歷,簡言之就是九九八十一道工序歷經千百道磨難來到這里。
邵同學聽罷,低頭仔細看了看腳下黑的發亮的磚,用力踩了踩。
我們小時候就搖頭晃腦地背《論語》,在卷子上默寫下儒學言論,或思辨過儒家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等,在我們十幾年人生中,我們總或多或少地接受過儒家的觀念和思想,我覺得孔廟是一定要去的地方。
我們人人心中都有一個仲尼。
緊鄰孔廟的就是中國古代教育體系中的最高學府——國子監。
北京國子監始建于元朝大德十年,是我國元、明、清三代國家管理教育的最高行政機關和國家設立的最高學府。與孔廟相通,構成“左廟右學”,是我國現存唯一一所古代中央公辦大學建筑。
今天去的比較巧,趕上了北京晚報60周年主題展在國子監展出的最后一日。非北京本地人,年齡也沒到幾十歲,對北京晚報沒什么情結。但是看到了解的歷史事件出現在當日的報紙上,也會禁不住揣測當時的人作何感想。
看到了一張風格很喜歡的動漫賀圖~
上榜的,是希望給后人看見的,未上榜的,帶著歷史忽視的可能性藏在歲月中。
總有些許游人久久地、癡癡地呆在國子監中駐足觀望,祭酒、博士、監生,在他們的想象中活躍了起來,斗轉星移,任何時代下的天下倜儻者都應是“國子”,他們“為天地言心,為生民立命,繼往圣之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在這群人心中,國子監是夢開始的地方,是個人考取功名有地落腳之處,也是為國家大夢揮筆操刀的啟程。
我們一同,回望國子監,不忘來時路。
3
國家博物館
The National Museum of China
中午吃飯時候腦子沒閑著,盤算著下午去哪。我本想去798,隨即又想到最近光顧798頻率有點太高了,感覺已經要把798地圖背下來了,就算UCCA有了新的展,也實在提不起興趣。
索性撒手不管,上午我帶路,下午跟著邵同學走。
飯館出來,一人一只吳裕泰花茶冰淇淋,在午后飽餐一頓的陽光下心滿意足地繞,我說,這是要去哪?
邵同學說,去國家博物館吧。
我聽完頓時元氣大增兩眼放光,邵同學熱情地說國博有好多歷史書上出現的東西(e.g.司母戊鼎,四羊方尊,金縷玉衣等等)。
而且從今年三月初開始,進國家博物館就不再需要門票啦。所以想去的小伙伴們只要做好防止(排隊等安檢時)中暑的準備就好了。
冠了“國家”二字的博物館自然不同凡響,在這里,一切都是國家級的最高禮遇。可能你一個回身,就與登了峰造了極的稀世孤珍對上了眼。
其實,一天是無論如何都不夠看的。
篇幅限制已不容細細詳說,另外,與其聽我廢話,不如趕緊出發。感受這四方城特有的文化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