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季老師,擅長營養與健康。今天跟大家聊一聊骨質疏松的話題。希望通過我的文章對大家有所幫助。
對于骨質疏松,預防非常非常重要。因為當你發現骨質疏松已經來不及了。我們先來看一些數據。
研究表明,2016 年中國60歲以上老年人骨質疏松癥患病率為36%,其中男性為23%,女性為49%,骨質疏松癥已成為我國面臨的重要公共衛生問題,也一直是中老年女性的大敵。
骨質疏松癥最嚴重的后果是骨質疏松性骨折,它可顯著增加患者的致殘率和病死率。
根據流行病學調查,2010 年我國骨質疏松性骨折患者達233 萬人,其中髖部骨折36萬,椎體骨折111萬,其他骨質疏松性骨折86萬,為此醫療支出 649億元。據預測,至2050年,我國骨質疏松性骨折患病人數將達599萬,相應醫療支出高達1745億元。
生活中我們經常遇到中老年女性摔倒后骨折的案例,相信我們身邊許多女性也會很擔心自己絕經后如何解決“骨質疏松”這個難題。
我們再來了解一下中國、美國、英國、香港等地,近年來絕經后骨質疏松相關指南總結的“絕經后骨質疏松的防治”相關知識,希望對中老年女性有所幫助。
骨質疏松已成為骨折最大危險因素
骨質疏松的主要特征為低骨量、骨微結構破壞和骨骼易脆,會導致骨密度降低和骨折風險增高,并可導致患者身高降低、駝背、周身疼痛等。
可是,許多人的骨質疏松在骨折發生前并沒有臨床表現,因此許多沒有癥狀的患者誤以為自己肯定沒有骨質疏松。另一方面,許多足部或髖部疼痛的患者也誤認為自己的問題是由骨質疏松造成的。
椎骨骨折是骨質疏松最常見的臨床表現。這類骨折多數(約2/3)沒有癥狀,它們是在胸部或腹部X線檢查時作為偶然發現而被診斷出來的。髖部骨折在骨質疏松中相對常見,高達15%的女性和5%的男性在80歲前可受累。
還有一種股骨頭軟骨下不全性骨折也很常見,它可導致軟骨間隙迅速流失,最終出現破壞性繼發性骨關節炎。此外,絕經后不久的女性更常見一種橈骨遠端骨折,這類骨折與髖部骨折的風險隨年齡成指數級增長。
防治骨質疏松運動和營養需雙管齊下
骨質疏松嚴重地影響著患者的生活質量。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運動對骨質疏松有著一定的防治效果,運動也開始成為臨床治療骨質疏松的一種輔助手段。
適宜的機械應力能夠促進骨形成,提高骨密度,從而預防骨質疏松。在一定的范圍內,機械應力刺激越大,越能促進骨骼生長。
國外有研究報道, 絕經后女性每周 3 次的負重或啞鈴訓練并適當補鈣,一年后股骨頸、轉子間及脊柱的骨密度均有所提高,而單純的雌激素治療組則無明顯變化。
我國的傳統健身運動如太極、五禽戲、八段錦等,長期練習對于身體機能的促進也有著積極作用。此外,步行、騎車、廣場舞都有助于骨質疏松的預防。
現在我們可以明白,一些網紅奶奶們通過運動鍛煉不僅能保持苗條身材,還能防治骨質疏松。此外,鈣、維生素D等抗骨質疏松癥營養素的攝入也是不可或缺。
維生素D
目前我國骨質疏松患者維生素D攝入普遍偏低,鈣與維生素D復合制劑的維生素D的含量也比較低。中國大陸地區7個省份的調查報告顯示,我國55歲以上女性血清總鈣濃度平均值為2.32mmo/L,25-羥維生素 D(25-OH-vitD)平均18μg/L,61%的絕經后女性存在維生素D缺乏。
因此骨質疏松癥患者應維持(25-OH-vitD)≥30μg/L 的水平( 推薦范圍 30-50μg /L),必要時可進行維生素 D 替代,通常需 1 000-2 000 U /d 的攝入量以維持維生素D 在合理的水平,具有肥胖、吸收不良、高齡等因素的個體可能需要更高的補充劑量。
鈣
鈣是骨形成的原料,為保證骨骼健康需攝入足夠的鈣,AACE/ACE 指南與 NOF骨質疏松癥防治指南均推薦≥50 歲的女性鈣攝入需≥1200 mg/d,如飲食中鈣攝入不足需使用鈣劑替代,而我國 2011 年原發性骨質疏松癥診治指南則推薦絕經后婦女鈣攝入量為1000 mg/d。
近年來,骨質疏松問題呈年輕化趨勢,女性可千萬不要因為年輕就放松警惕!預防骨質疏松從現在做起,記得每天為自己補充營養,加強鍛煉,身體才能強健!祝大家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