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這篇文章時,我的女兒正在綠波蕩漾的嘈雜的泳池里學習游泳。我端著筆記本心煩意亂地構思一篇名為《打羽毛球的所思所想》的文章。這篇關于打羽毛球的文章是昨天帶著女兒乘公車時得到的靈感。事實上,從有一點眉目,到搭建文章結構,到決定落筆,整個過程我都焦慮不堪。原因是什么?因為我急于想成功,想得到幾千人的關注,希望文章獲得上萬的點擊率。說直白一點,我得了“紅眼病”。
十天前,我來到簡書。在來到簡書前,我的生活充滿失望:所寫文章得不到賞識,找不到平臺發表。我以為,簡書會讓我一炮而紅,相信這也是深藏于許多人內心的想法。我發表的第一篇文章得到了三個喜歡,兩條評論。內心有一點小激動,但那種成功感又不太充實,過于骨感。凌晨一點,我發表了第二篇文章,一個關于女性體重的話題。這篇文章成功投遞到了《健康養生》專欄,獲得了七個喜歡,九個評論。接下來的兩三天里,我再接再厲,陸續將自己以前所寫的文章一一發布??上У氖?,這五六篇文章并未為我迎來上千的閱讀量,也沒有想象中的熱議。我的粉絲數量不斷變化,每天都有人取消對我的關注。我陷入了莫名的焦慮中,仿佛看得到美好的未來,但沒有切實可行的路徑到達。我偶爾也走馬觀花地看看簽約作者的文章,大都是談論理想,品格,愛情,自律的自我管理學的內容。我對此不屑一顧,內心篤定,那些高大上的宏偉命題并非適合追求獨立特行的我。于是我更加挫敗,為自己的得不到賞識的“好文章“而不甘,為渺茫的前途而沮喪。
置身于喧嘩的游泳池里,我右手躁動地滑動手機,點擊簡書,左手抬著筆記本構思《打羽毛球的所思所想》。思維停擺的一剎那,我問自己當初來到簡書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是鍛煉自己的寫作能力?是成為簡書的簽約作者?還是尋求一個可以出版的機會?目的不明確,造成行動不利落。最糟糕的是,我似乎什么都想要,而又不愿意花力氣去實現。坦白地說,我對于人生的思考并不比那些大咖們少,甚或更多。可是,我連將想法變成堅實的文字的意念都沒有,還談什么實現寫作的理想。當我執筆寫文章時,思緒雜亂,文字拖沓,邏輯不清,如此低效率的明顯缺乏寫作練習的我,如何有資格去輕視“簽約作者“?我終于意識到,我的問題是過分自大,且太貪心。我一直陷進了自己是最棒的臆想里,我的目光始終盯著自己已經完成的幾篇文章上,不去求思,求變,求新。同時,我的功利心太重,寫作目的不單純,想得更多的是出名,不知不覺掉進了“嫉妒”的陷進里。在我剛開始決定寫作時,我的好友便給了我忠告:不追求名利,真實做自己。只有拋開名和利,才能堅持寫作的初衷,寫出打動人心的文章。而我正離這一切漸行漸遠。
女兒走上岸的那一刻,我下定決心用一個月的時間把簽約作者的文章認真閱讀一遍,從中學習他們的寫作技巧,分析他們的寫作手法,并試圖找到自己的寫作靈感。在這一過程中,我必須靜下心,放下自以為是,虔誠地去學習。只有不斷地從同仁中汲取養料,從比我好的人身上學得精髓,拿來為自己所用,才能取得進步。所謂站在巨人的肩上,首先也得謙虛地仰視巨人,勤奮向上攀登,才有可能迎來更高更美的風景。倘若固步自封,閉門造車,每天都躺在自己已取得的成就上沾沾自喜,最后的結果一定是被時代遠遠地甩在后面。
我們每個人不知不覺都活在一個自己已設定好的“對的世界“里,愛聽贊美和奉承的話,遇到困難,不是向內躬身自省,而是埋怨社會不公,自己運氣太差,難以對自己進行批判性的思考。倘若能夠跳出那個安逸的舒適圈,拋開過往的定向思維,重新審視自己,找出自己的不足,沒有偏見地接受外面的世界,放寬眼界,謙遜而客觀地擁抱這個世界,那么成功或許就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