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一部皮克斯出品的動畫電影《頭腦特工隊》,講的是小女孩萊莉的頭腦中住著五個情緒小人。他們分別是開朗樂觀的情緒指揮官樂樂、時刻保持警惕的怕怕、愛發火的怒怒、保持謹慎的厭厭和容易悲傷的憂憂。電影的情節圍繞萊莉的心理變化和五個情緒小人對情緒的主導兩條線來展開。
樂樂的任務是讓萊莉保持好心情。她總是無憂無慮,樂觀開朗,時時刻刻都在尋找歡樂。樂樂把萊莉遇到的每次挑戰都當成是新的機會,而那些不開心的時刻也只是幸福來臨前的小小插曲。萊莉的快樂就是樂樂的快樂。
怕怕的主要任務是保障萊莉的安全。他總是留意外界環境,評估萊莉身邊可能潛在的威脅。在怕怕看來,生活處處有陷阱,每分每秒都要警惕。當怕怕主導萊莉的情緒時,萊莉會因為恐懼而失去嘗試新事物的好奇心和勇氣。這也會讓萊莉變得不自信從而覺得悲傷。
怒怒總是積極地為萊莉爭取公平待遇。他脾氣不好,一旦事情不如愿就愛發火。他是個急性子,無法忍受不完美的生活。
厭厭固執又誠實,她保護萊莉不受毒害——身心都是如此。她對萊莉接觸的事物和去過的地方都持謹慎態度,不管那是西蘭花還是去年的時尚潮流。厭厭的出發點是好的,她只是不愿意降低她的標準。
不知道自己為什么存在動不動就容易悲觀的憂憂,沒有一個情緒小小人知道憂憂的角色有什么用。憂憂很想變得樂觀一些而讓萊莉開心,但她發現自己很難保持正面情緒。有時她覺得最好的事情就是躺在地板上好好哭一場。
影片的開端很形象的展示了萊莉的生活場景,這種心理到情緒、行動、語言上的變化,形象的用五個小人結合萊莉表現出來。某天爸爸給萊莉喂飯,吃的是西蘭花,萊莉看到這個形狀奇怪的東西,從心里感到抵觸,于是頭腦里厭厭出場了,這個時候厭厭主導了萊莉的情緒,萊莉推翻了爸爸喂飯的碗,爸爸說你要是不吃飯就別想吃甜點了。這個時候怒怒出場了,萊莉大哭不止,爸爸隨即用勺子玩起了飛機的游戲,萊莉的好奇心被吸引了起來,于是爸爸一下子讓盛著西蘭花的勺子飛機飛到了萊莉的嘴里,這個場景熟悉溫暖又有愛。孩子的情緒總是善變的,一會晴天一會雨天,他的悲傷與快樂開關總是即時切換,他們更多的活在當下,不太記得住那么復雜的感情因果。
快樂幾乎是萊莉童年記憶的全部。每一個萊莉生命中的超級重要時刻比如第一次通過自己的努力進球了,父母為她的努力而歡呼,這些時刻構成了萊莉的核心記憶,每個核心記憶都會強化萊莉個性的某個方面。短期記憶在指揮總部臨時存儲,長期記憶球通過傳送通道送往核心記憶庫,廢棄的記憶投往記憶深淵徹底粉碎。最終核心記憶形成了萊莉童年的五座性格小島,冰球島、淘氣島、友誼島、誠實島和家庭島。五個情緒小人工作中雖然爭吵不斷,但妙趣橫生,無傷大雅。歡樂逗比中萊莉的情緒運轉井然有序。
直到...某次萊莉爸爸工作調動,她們一家搬家去了新的環境。期待中搬的新家讓萊莉很失望,父母因為壓力起了爭吵,但懂事樂觀的萊莉用一起打冰球的方法讓父母重新融合在一起。進入新學校的第一天,面對陌生的環境,風格迥異的同學,萊莉的情緒受到劇烈沖擊,這時情緒小人憂憂又無意中觸碰到快樂主導的核心記憶球,萊莉情緒瞬間由喜轉悲,失去控制。之后,樂樂與憂憂試圖扭轉局面,從而開啟了一段頭腦內部大冒險,然而一系列的狀況卻又接踵而至...
電影中,“快樂”情緒樂樂和“悲傷”情緒由憂是故事發展的主要矛盾。長期占據主動的樂樂在不斷邊緣化憂憂,而憂憂也對自己的存在感到沒有太多的意義。直到遇到了第一個人生轉折點——搬家。隨著環境的巨大轉變,原本五個情緒小人所占據的比重正在發生變化。而占據矛盾中心的“樂樂”和“憂憂”便開始了一場“拯救大冒險”。在這段冒險和拯救之路上,“樂樂”重新意識到“憂憂”是這個隊伍中不可缺少的一員,自己過度擔心“憂憂”影響小女孩生活的意識是錯誤的。
我想每個愛孩子的父母都像情緒小人樂樂一樣,希望快樂可以占據孩子的所有記憶,盡量讓孩子不要有負面情緒,總擔心著負面情緒對孩子的品格塑造會產生負面的影響,所以總覺得愛就是讓孩子多笑,不要有悲傷。其實小時候我們也總是哭著哭著就笑了,而長大以后我們總是笑著笑著就哭了,快樂和悲傷從來都是如影隨形。每個人都會經歷一些挫折給自己帶來巨大的心理落差,童年到青春期再到成年以后走向社會,我們一直在經歷,也一直在接受著命運帶給我們的安排,猶如影片中的小女孩一樣,所有從前塑造的性格小島經歷了一次毀滅,而后是重建。
毀滅才會有新生,凡是打不倒我們的,只會讓我們更強大,而凡是我們抗拒的,總是會持續。
片中還有個有趣的現象,開學第一天的晚餐片段中,面對興致低落的萊莉,父母覺察到了萊莉的異常,這時出現了父母的頭腦特工隊伍。父母大腦總部里與小女孩不同面積的操作臺也暗示了隨著人的成長,我們處理事情的方法也變得多樣起來,而且每個人大腦總部里起主導作用的情緒不太一樣,同樣是憂憂小人,媽媽的主導情緒憂憂顯得穩重許多,她敏銳的覺察到了女兒的心理異常,而后不斷沉著冷靜的試探著孩子是出于什么問題導致心理出現轉折,而爸爸的主導情緒小人卻是怒怒,面對孩子的情緒一觸即發,他直接用簡單粗暴的大吼讓孩子閉嘴回房間呆著...這些都清晰的表明著每個人有著不同的性格特點,即使是父母與子女,即使有愛,也不代表著理解。有時候理解比愛更重要。這一刻,孩子的內心最后一塊性格小島家庭之島也隨之坍塌了,她選擇離家出走...嗯,這樣的心理情結或許很多叛逆期的少男少女都有過的吧。
最終,離家出走的萊莉在車開走的一瞬間似乎想到了什么,跳下了車,跑回了家,家里,父母正在心急如焚的到處尋找她。情緒小人憂憂重新開啟了萊莉的大腦操作臺,萊莉想起了過去所有的快樂記憶,那里有愛她的父母,有一起開心玩耍的好朋友還有她最愛玩的冰球...她悲傷的哭了出來,她哭著告訴爸爸媽媽自己來到新環境無法適應的失落還有對朋友的想念,爸爸媽媽用懷抱表達了歉意和對她的理解與愛...這個時候萊莉的家庭島重新恢復了活力...而在父母的支持下,萊莉慢慢適應了新的環境,其他小島也隨之恢復活力,并且大腦的情緒操控臺也變得更為強大。
看完本片后,我想皮克斯講述這樣的故事,是想要告訴所有的父母,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理解遠比愛更重要,孩子的心理成長遠比學業更為重要,成為一個品格完善的人才有更多其他可能性,而家庭擔負著引導孩子成長最大的責任,也是孩子成長路上遭受挫折之后最大的成長力量源泉,而所有的負面情緒都有其正面積極的意義,正是接納這些情緒,我們才會吸收負面情緒轉化的巨大能量,從而真正的有所成長。
天空越黑暗,繁星越閃亮。成長,總是伴隨著歡笑和哭泣。我們因此學會了隱忍、學會了表達自己的憤怒,也學會了關心他人、學會了自我反省,最終我們才會懂得愛和珍惜。育兒即育己。